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伊利诺伊于1947年开始修筑连续配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简称CRCP),经过近70年的发展,伊利诺伊州成为了美国应用CRCP最多的州之一(仅次于得克萨斯州)。该文将对伊利诺伊州的CRCP应用历史和技术进行总结回顾,并重点介绍该州在CRCP板厚确定、钢筋布置、锚固方式、工艺与材料控制以及冲断、纵向开裂和不规则开裂破坏预测与防治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供中国工程设计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AASHTO 2002力学经验设计指南和中国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都将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为CRCP)横向裂缝的开裂间距和横向裂缝处钢筋位置的裂缝宽度同时作为控制指标。然而,国际上对CRCP开裂行为的合理控制指标尚存在争议。该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在CRCP开裂行为控制指标与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纵向和横向钢筋的布设和施工条件等对开裂间距及裂缝宽度影响的关键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应用一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如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结构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和施工经验不足、交通量和轴重日益增加、用于养护的资金不断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魁北克交通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路面设计规范的修订。在过去的10年里,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作为标准结构被接受。随着交通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其关注度的提高,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魁北克的应用逐渐广泛。为了进一步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善路面养护和维修工作,魁北克逐渐采用一种新型路面结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自2000年以来,在魁北克交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铺筑了2条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试验路。该文将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介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及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石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试验的调查分析,结合我国新颁规范,在交通量分析的基础上,介绍CRCP的混凝土板厚设计、配筋设计和端部锚固设计。  相似文献   

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笔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推荐了CRCP的配筋设计方法,并与原有规范方法、AASHTO法(1993年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价,表明本方法在与原规范设计体系较一致的基础上,可得出合理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海外道路工程项目应用英国水泥路面设计方法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详细分析了年平均日交通量、设计年限、增长因子、磨耗因子及重载车道载货车比例等英国水泥路面设计参数,然后说明确定沥青面层和连续钢筋混凝土基层结合路面(CRCB)、连续钢筋混凝土路面(CRCP)、无配筋接缝混凝土路面(URC)和有接缝钢筋混凝土路面(JRC)4种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并系统总结了英国水泥路面设计步骤,最后应用英国水泥路面设计方法解析计算了某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具有承载能力突出、平整性连续等特点,非常适合重载交通的特殊路段设计采用。根据工程实例详细讲解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总结了板厚、配筋率、基层处理等相关设计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翛  申俊敏  刘海 《中外公路》2012,32(4):72-7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裂缝形态和分布模式是影响其长期结构整体性、路面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的重要因素,配筋设计直接影响CRCP裂缝的间距与宽度。该文回顾了AASHTO-1993CRCP配筋设计原理及方法,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利用山西省榆平高速公路CRCP路面的裂缝分布模式观察结果验证了AASHTO-1993CRCP配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其配筋率计算方法偏于保守,提出的3项控制指标中的裂缝间距范围起主要控制作用,裂缝宽度和钢筋屈服强度指标一般容易满足。  相似文献   

9.
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进行配筋设计时,现行规范和研究将路面板当作均匀板,忽略了相对湿度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针对CRCP的结构特点和配筋设计的不足,利用薄板小挠度翘曲理论,推导了非均匀混凝土板湿度翘曲应力的解析公式.根据解析公式和温湿等效原则,计算了湿度梯度对应的等效温度梯度.实测了混凝土板在不同工况条...  相似文献   

10.
结合湖南吉茶高速公路路面一标段存在连续纵坡和桥隧比例高的特点,设计了CRCP-AC复合式路面结构.该文介绍了复合式路面CRCP的设计、铺筑等相关注意事项,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中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设计基于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CRCP板厚与普通接缝式混凝土路面板厚的一定比值关系,另一种是直接与某些相关参数如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钢筋应力的设计限制标准等建立关系.在均匀支承条件下,CRCP路面的厚度设计应考虑两点,一是使路面裂缝处保持较高的传荷效率,二是控制板的疲劳开裂,大致发生早期折断破坏.在非均匀支承条件下,荷载会加速集料的损耗和由于挠曲应力作用造成的累积疲劳损坏.  相似文献   

12.
配筋率是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简称CRCP)重要指标之一。钢筋主要用于约束混凝土收缩变形,保证在自然开裂条件下横向开裂的宽度在允许范围内。针对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大的情况,该文使用自行开发的RP_TMP程序,根据美国AASHTO 2002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分别计算了西安、漠河、沈阳、南京、拉萨、乌鲁木齐、昆明等7个代表性地区在高温和低温施工季节时,CRCP的平均开裂间距和裂缝宽度。参考欧美等国家CRCP的开裂控制指标,确定了保证裂缝宽度在最不利季节时小于0.5mm的所需配筋率,可供工程技术设计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付晓  张军辉 《中外公路》2007,27(6):24-27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修筑了数千公里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过去的10年中,作为路面长期性能(LTPP)研究中一般路面研究(GPS-5)试验的一部分,对美国85%的CRCP路面性能进行了监控。该文提供了评价这些路面性能的研究结果,对这些路面的主要特点和性能进行了详述和讨论,给出了性能优良的CRCP路段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连续配筋砼路面结构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RCP(连续配筋砼路面 )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能与损坏形式 ,说明了国内外CRCP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包括板厚设计、配筋设计及端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应用,其设计还未完全采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概率设计法。通过对我国早期的两条CRCP试验路调查,运用可靠性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编制程序分析了横向裂缝间距、宽度的状况,得出相应变异范围和概率分布模型,为建立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横向裂缝间距的概率分布模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异范围为0.500~0.932;横向裂缝宽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异范围为0.202~0.384。  相似文献   

16.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试验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推广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使用,在107国道许昌境内和210国道铜川境内修筑了不同结构的CRCP试验路,实地考察了CRCP的路用性能,使用标准轴载车进行了弯沉与应力测试,结果表明CRCP传荷能力强,整体强度高,承载能力大。通过对CRCP试验路裂缝的跟踪观测,调查分析了横向裂缝宽度,间距和发展情况,并对横向裂缝间距的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验证裂缝间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试验路研究表明CRCP的使用和结构性能都优于普通混凝土路面,适用于重交通高等级道路,在水文地质不良等特殊路段更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山西运煤专线水泥混凝土试验路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山西省运煤专线行驶的车辆轴重大、轮压高和多轴化的特点,采用弹性地基上多层结构模型,对试验路段素水泥混凝土(PCP)路面结构组合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进行了仔细的计算分析,给出了钢筋混凝土(JRCP)、连续配筋混凝土(CRCP)路面的配筋率,进而对试验路不同路面结构组合的疲劳寿命进行预估.结合近期试验路段路况调查结果,对试验段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形式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分析表明,(1)增加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是保证运煤专线在车辆轴重大、轮压高和多轴化作用下具有较高疲劳寿命的首要选择;(2)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组合,存在裂缝间距不能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3)采用双层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较素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组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CRCP+ AC复合式路面同时具有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维修方便、噪音低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耐久、能承受重载交通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配筋是修筑CRCP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针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中CRCP的纵向配筋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缝隙平均宽度的计算公式不够科学和合理,对温度效应考虑也不够全面,与实际不符;建议目前仍按2002版规范为依据进行纵向配筋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在不小于4 cm时能起到隔热作用,并对纵向配筋率可以起到折减作用;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 cm时,纵向配筋率可减小0.06%.研究成果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开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耒宜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路面)试验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CRCP路面早期横向开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温缩和于缩作用受到钢筋和地基的约束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了解CRCP路面的裂缝成因及合理控制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