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明桥  方志 《桥梁建设》2003,(6):8-10,14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构件破坏的受力全过程进行试验,重点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在试验结果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混凝土薄壁箱梁在不同受力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全过程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根1:5模型梁的800 d长期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混凝土种类、预应力筋张拉方式以及截面上、下缘应力差等因素对梁徐变变形、徐变应变、截面曲率、预应力筋应变和钢筋应力等的影响;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编制了步进法时随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应用该程序对试验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分析;提出了综合考虑混凝土种类、预应力筋张拉方式以及截面应力差等多因素影响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设计建议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及该设计建议公式计算结果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且设计建议公式计算结果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1)
以武汉长丰大道快速路高架中的L14联大跨度曲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工程中采用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次序进行数值模拟及优化。采用独立建模耦合法建立混凝土实体与预应力钢束模型,通过ANSYS荷载步施加方式分别模拟实际工程中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次序,一种腹板预应力钢束优化张拉次序以及4种顶、底板预应力钢束优化张拉次序,对比研究不同张拉次序对曲线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预应力筋张拉次序对桥梁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并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张拉顺序。  相似文献   

4.
以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将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顶应力筋张拉双控技术中,通过分析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误差对其控制应力偏差的敏感程度,并运用幂函数对其曲线关系进行拟合,以曲率最大法确定临界点,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应力筋张拉双控技术控制准则.  相似文献   

5.
周奇  张南  许琦 《公路工程》2008,33(1):28-31,47
针对体外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建立了后张法预压应力在组合连续梁端头向全截面传递的力学模型,根据剪力连接件荷载一滑移本构关系及对称截面处的界面滑移为零等的边界条件,解得混凝土翼板轴向预压应力分布函数。进行了一根体外预应力钢箱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直线预应力筋及通长折线预应力筋张拉试验,得到的分布函数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试验及计算表明,影响预压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之间的约束作用。从预应力锚固点到中支座对称点,预压应力逐渐减小,预应力筋越长,预压应力降低趋势越平坦。  相似文献   

6.
针对体外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建立了后张法预压应力在组合连续梁端头向全截面传递的力学模型,根据剪力连接件荷载-滑移本构关系及对称截面处的界面滑移为零等的边界条件,解得混凝土翼板轴向预压应力分布函数.进行了一根体外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直线预应力筋及通长折线预应力筋张拉试验,得到的分布函数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试验及计算表明,影响预压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之间的约束作用.从预应力锚固点到中支座对称点,预压应力逐渐减小,预应力筋越长,预压应力降低趋势越平坦.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和分析一种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箱-混凝土组合构件,研究钢箱-混凝土组合构件中钢箱与钢筋共同约束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一组钢箱-混凝土组合压弯构件试验,分析了在不对称约束条件下各部分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根据各部分约束效应,将混凝土分成了强约束区、弱约束区及无约束区。对约束混凝土采用非均匀材料的直接均匀化理论,提出了析钢箱-混凝土组合构件中约束混凝土的匀质化材料本构模型,使用试验实测数据确定了本构模型中的参数。采用该本构模型的纤维模型法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本构关系计算所得的M-N曲线及荷载-应变曲线的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丽平  胡欣 《路基工程》2010,(4):121-122
文中基于等效荷载法和FRP筋与混凝土协作关系的分析法对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进行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探讨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方法,为设计计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反向张拉检测法不能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造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现有反向张拉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新方法将整束预应力反向张拉过程中其内单根预应力筋受力状态划分为夹紧和松动2种工作状态,单根的松动表现为整束预应力刚度的变化,利用整束预应力的张拉荷载~位移曲线,直接推导该束内各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关系式,据此计算锚下有效预应力。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在保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加快预应力筋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预应力的施工控制是桥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地控制锚下张拉力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如果在张拉施工时仍按设计值张拉钢绞线,可能造成预应力储备不足或超张拉等情况发生。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绞线张拉力的施工控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调整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的计算理论。结果表明,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对预应力控制影响较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应通过试验获得预应力张拉所需的各项控制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绞线张拉所需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杜进生  汪晶  赵益鹏  刘士林 《公路》2008,(9):232-236
;进行了4根编号分别为B1、B2、B3和B4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受力全过程的试验研究.其中B1、B3和B4梁的体外预应力筋为碳纤维筋,B2梁的体外预应力筋为带塑料套管的无粘结钢绞线.全部试验梁采用三分点加载方式.试验表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跨中荷载一挠度曲线呈现为三折线的形状,分别以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梁内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屈服及混凝土压碎为特征点.试验还表明,无论是钢绞线体外筋还是CFRP体外筋,从开始加载到构件破坏的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基本呈直线关系.这些现象均与相应的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现象一致.试验结果为建立统一的既适用于体外预应力钢筋又适用于体外预应力CFRP筋的极限应力计算方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公路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桥梁在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 ,张拉应力与伸长值的控制在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大跨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梁桥施工时仿预应力筋张拉(加载)对瞬时变形和徐变影响的试验结果,文中列述了试验方法、材料、测试结果与成果应用;分析指出,与试验室标准加载方式相比,预应力筋现场施工可以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改变、徐变增加,在计算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长期变形和构件预应力衰减时应考虑应力历史对变形参数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张拉试验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为考察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空心板的影响,采用多点同步张拉顺序对30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了张拉试验。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探讨了在各级张拉荷栽下梁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进行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力极限破坏这一全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损失及应力增量、跨中截面应力—应变分布以及跨中挠度和抗裂性能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现行规范计算值基本吻合,探讨了其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和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在混凝土开裂前和受拉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受压翼缘存在不同的剪力滞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状态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系数。  相似文献   

16.
纵向预应力束筋张拉对连续梁桥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虚位移理论计算了桥梁纵向预应力束筋张拉对连续梁桥主梁挠度的影响,编制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计算了预应力张拉前后主梁挠度的变化值,并将实际工程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多组构件、多种约束形式(点约束、线约束、面约束)进行模拟。收集和整理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各模型第一主应力模拟值。运用材料力学相关公式计算各构件第一主应力理论值。通过比较模拟值与理论值,得到最优约束形式。该结论可为ANSYS的结构约束模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FRP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FRP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受力模拟分析和参数变化研究,对其现有不同可变形性指标进行对比及徐变变化研究,建立了可分析FRP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该数值分析方法是基于增量变形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非线性分析理论。在该数值计算过程中,有粘结非预应力筋及有粘结预应力筋可以是常规的钢筋或高强钢筋,也可以是FRP筋。与3个不同学者进行的相关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花都特大桥48m +80m +48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的3孔预应力筋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预应力筋束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预应力筋束与孔道间的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为该桥的梁体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依据,也为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损失计算的已有数值方法中,正、反向摩阻对称的基本假设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效内力作用的“虚拟张拉法”,采用APDL编制了适用于任意线形预应力筋锚固损失计算的非对称数值程序,并形成自定义的宏命令。将预应力筋内部某点作为虚拟张拉端,将该点锚固损失前的有效内力作为虚拟张拉力,对预应力筋进行反向虚拟张拉计算,根据反向张拉区段内的伸长量变化建立变形协调方程,采用逐次搜索的方法确定回缩终点位置,从而得到最终锚固损失。通过3个典型曲线预应力筋算例分析表明:该文虚拟张拉法计算得到的反向摩阻区段长度和预应力筋沿程锚固损失值与解析解高度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仅0.19%,计算精度远高于已有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