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士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60-61,73,8,9
多单元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正式张拉前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完成对钢绞线进行锁定,钢绞线锁定时由于预应力损失,会引起实测伸长量误差。该文就该误差的计算进行了阐述,并在实测伸长量剔除该误差值。  相似文献   

2.
唐红元  孟少平  刘钊 《桥梁建设》2005,(3):18-20,32
针对小曲率半径预应力束张拉延伸量比理论延伸量偏大这一现象,分析了影响小曲率半径预应力束张拉延伸量的挤压效应和束效应,提出了小曲率半径预应力束张拉延伸量的统一计算方法。考虑到小曲率半径预应力束曲线段的等效径向荷载引起的挤压效应,对孔道摩阻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分析了预应力束的束效应引起的钢绞线的重新排列,以及弯曲段等效径向荷载产生的径向位移,最后得出了适合小曲率半径预应力束张拉延伸量计算的理论方法,并通过多个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某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纵向通长束张拉过程中出现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但伸长量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用实测伸长量对μ和k进行拟和来确定其合理取值,优化后伸长量和实测伸长量较为吻合,为类似预应力筋张拉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偏差作为校核预应力施加是否达到设计控制张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理论伸长量的准确计算与实际伸长量准确量测、计算是保证伸长量偏差的准确性的根本。对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准确计算方法,实际伸长量量测、计算方法作较系统的介绍,可供从事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的介绍,分析了实际伸长量测量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两个误差,并对夹片回缩量和应力损失进行了讨论,从而证明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是一种计算精度高、施工误差较小、应用广泛的预应力筋伸长量计算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工程中,U形梁预应力张拉工艺呈现出从后张法向先张法过渡的趋势。本研究依托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得到先张法U形梁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并与理论计算和相关规范结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预应力放张后每根钢绞线表面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距梁端超过一定距离后钢绞线应力变化趋于平缓;钢绞线表面应变测试得到的预应力传递长度结果与国内外规范计算值吻合度较高,但通过测试钢绞线附近混凝土的应变推定预应力传递长度的方法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7.
张伟 《广东公路交通》2019,45(4):208-211
对江门市某斜拉桥索塔锚固区U形预应力筋孔道摩阻力进行测试,通过实测数据,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得到预应力孔道的偏差系数k和预应力孔道摩擦系数μ,摩阻系数实际值相比设计值偏差较大,对伸长量测试产生较大影响。建议U形大曲率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控制中避免仅采用理论伸长量为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8.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小半径预应力束理论伸长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小半径预应力束的实测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大这一现象,分析了影响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构成特点.从研究张拉过程中小半径预应力束在波纹管内的位置变化入手,得出预应力束由理想状态至波纹管变形前几何长度的变化量,引入挤压系数ξ,给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的附加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因波纹管形变引起的几何伸长值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多个模型数据对提出的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计算方法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基本可控制在规范规定的±6%以内,完全能够满足小半径预应力束张拉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宁波甬江特大斜拉桥主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束张拉时实际生产量与理论生产量之间的误差大于6%这一现象,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的各种因素,指出了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的构成特点。对主塔施工中实测伸长量比理论伸长量偏大这一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斜拉桥索塔U形预应力束力学性能是避免索塔开裂的重要工程措施。采用在U形预应力束张拉时,固定端工作锚不设置夹片,在工具锚和千斤顶之间设置高精度穿心式压力传感器,张拉端按照正常设计进行预应力锚垫板、锚具安装的方法,该文开展了测试U形预应力束摩阻损失的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U形筋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推导了弯曲处钢束对边壁的挤压引起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实测了U形预应力束的孔道摩阻系数以及摩阻损失率,得到了针对索塔U形预应力束孔道摩阻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大吨位、小半径U形环向预应力施工普遍存在的伸长量超标并时常伴有断丝、按照现行规范标准无法达到伸长量和张拉力双控的现象,以天津南仓斜拉桥索塔锚固区U形环向预应力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因果分析和工艺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造成该质量问题的短束效应、环向效应、几何变形、计算差异等主要原因,采用单束张拉预紧、整体分级张拉的U形环向预应力穿束、张拉工艺,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为辅的控制原则,取得符合工程实际的伸长量校核方法为:δ校=δ弹+δ几+δ附。  相似文献   

12.
以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梁桥和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弯梁桥的钢绞线张拉施工问题为例,针对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锚具回缩有效预应力损失、伸长量偏小力筋超张拉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数软件建立两座大桥的分析模型,详细考虑钢绞线现场施工状态,分析张拉施工问题对梁体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斜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伸长量小的问题可通过增大锚下控制应力改善,且对该现浇箱梁桥影响很小,结构在施工期间和设计规范确定的正常运营状态下是安全的,由于超张拉使用阶段预应力束的拉应力超过0.65fpk,但后续个别预应力束张拉控制应力按照不大于0.80fpk继续施工可行;预应力混凝土弯梁桥顶板4根负弯矩束的回缩对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影响,造成斜截面抗裂验算超限,钢束的回缩使得这部分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减小甚至失效,造成该部位箱梁顶面最大主拉应力超过规范限值,可采取增加负弯矩区的有效预应力方式补救。  相似文献   

13.
长寿长江公路大桥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半径大吨位U形预应力钢束的孔道摩阻系数、钢束伸长值以及索塔锚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以重庆长寿长江大桥索塔锚固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索塔锚固区节段的足尺模型试验.介绍了模型试验的内容、步骤、方法.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U形塑料波纹管孔道合理的摩阻系数和钢束伸长值.对索塔模型在U形预应力下以及斜拉索作用下的应力进行了量测与计算分析,指出了节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分布规律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单箱多室波纹钢腹板PC箱梁桥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施加情况,以郑州市某市政高架桥(38m+56m+38m)为背景,实测了体内、体外预应力钢束张拉阶段箱梁底板应力,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实测结果的有效性,根据实测结果对预应力的施加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同一截面两阶段底板正应力值,体内预应力钢束张拉阶段均比体外预应力钢束张拉阶段高;相对于普通混凝土箱梁或组合箱梁,波纹钢腹板组合梁桥的预应力施加效率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和锚固过程中锚圈口摩阻损失、孔道摩阻损失以及锚固时锚塞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测试,还对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及具体量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可为同类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钢绞线张拉理论精确伸长量和预应力损失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在几个施工现场进行钢绞线逐级张拉试验,得出在较高锚下应力度下,实际摩阻损失与锚下应力大致呈线性规律变化。通过设置线性起始点偏差的阀值,来分析不同长度钢绞线的合理初应力起算点。通过分析伸长量偏差与预应力损失偏差的比值,初步得出伸预率比与钢绞线长之间的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不足的常见因素有预应力管道漏浆和堵塞、千斤顶参数不准确、预应力管道位置偏位等.针对中江高速公路江睦路跨线桥连续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出现的伸长量不足现象,从数据、计算和施工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上海闵浦二桥为公轨两用独塔斜拉桥,索塔锚固区采用环向预应力箱形锚固体系。在环向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结合足尺寸模型试验测试结果以及国内已建成类似工程研究成果,通过引入附加伸长量,对实测伸长量偏大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并总结了大吨位小半径预应力束张拉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应明  高永盛 《东北公路》1999,22(4):69-73,83
本文对尼泊尔色迪河桥从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工艺,理论伸长值的计算,理论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偏差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桥梁预应力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所以伸长值的计算就相当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施工过程.通过对后张法现浇预应力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总结出一套较适用于现场施工的伸长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