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詹璐  李渊  丁望星  廖原 《中外公路》2021,41(2):185-188
高低塔不对称结构体系斜拉桥由于跨径布置的不对称,存在结构刚度过渡不平顺、内力分布不均等问题.该文针对某高低塔不对称结构体系斜拉桥在不同支承方案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支承方式对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对于高低塔不对称斜拉桥结构,采用高塔侧塔梁固结、低塔侧半漂浮的不对称支承方式,可以减小...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长江路路线上跨既有铁路与客技站设计采用双塔斜拉桥跨跃。该桥左边跨与主跨呈折角布置,桥面车道为不对称布置,构造复杂。文中对其结构体系、主梁结构布置简化、主梁材质与梁型、塔型与桥塔设偏、施工方案及高烈度地震区抗震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桥采用塔梁墩固结+半纵飘体系的双塔混合梁斜拉桥,桥型方案与结构布置合理,桥梁各构件均满足受力要求,为特殊条件下建设结构复杂的上跨铁路斜拉桥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3.
迫龙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0m的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中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该桥主梁采用不对称双悬臂方案施工,即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跨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施工。在该桥主梁施工中,采用不同步双悬臂施工,中跨钢梁安装超前边跨1个节段,以取消中跨约3 000t的均布压重;在边跨距离桥塔中心27.5m处设置施工辅助墩,以提高中跨结合梁的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在中跨钢-混结合段处设置反拉压重装置,以提高塔梁锚固性能;设置塔梁临时固结和纵向限位装置,以抵抗墩顶处梁体的不平衡力矩;将边跨侧靠近桥台的3个节段合并成1个边跨现浇段,以减少双悬臂施工的节段数。该桥已于2016年完工,成桥线形及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型索辅梁桥在设计时如何使用恰当的缆索承载比、何种缆索类型及布置方式来辅助梁体受力,以索辅梁拱塔斜拉桥—眉山岷江大桥为例,采用数值分析法及有限元计算对拱塔及辅塔的受力进行影响分析。主要结论为:缆索对跨度的提升作用随着其承载比的增大而增加,且当混凝土梁体采用斜拉索辅助时,对跨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有效;当双肢钢拱塔间夹角约44°时,可运用“3段平衡式拉索”实现梁体和钢拱塔受力最佳的设计目的;辅塔设置斜拉索对边跨梁体受力改善明显;研究得出索辅梁跨度经验公式L辅=K槡1/ηL梁可用于指导索辅梁桥设计。  相似文献   

5.
重庆双碑大桥主桥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庆双碑大桥主桥为主跨330 m的高、低塔中央索面混凝土曲线斜拉桥。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混凝土结构。桥塔采用独柱式,低塔边跨侧位于曲线上,为减少索的横向分力对结构的影响,靠曲线外侧布置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束。斜拉索采用高强低松弛镀锌钢绞线索。结合地质情况,高塔墩采用24根φ2.5 m钻孔灌注桩基础;低塔墩采用明挖扩大基础。高、低塔均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为减少塔根弯矩,下塔墩中间设20 cm的竖缝;通过优化桥塔尺寸,有效控制了主梁横向扭转角和桥塔横向位移。高塔墩基础采用双壁钢围堰法施工,低塔墩基础采用围堰或筑岛辅助施工;主梁7 m标准节段采用前支点挂篮现浇施工。  相似文献   

6.
充分考虑桥址处自然条件和通航要求,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采用主跨268 m五跨连续斜拉桥。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在主梁边跨侧设置变宽段,为桥塔提供布置空间,同时避免了引桥非标准设计。桥塔采用风帆造型,由竖直主塔柱和曲线副塔柱组成,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塔、梁间采用固结约束,桥塔处梁底不设横梁和支座;斜拉索采用竖琴形中央双索面;塔端锚固采用带有上拉杆的框架结构,以满足紧凑截面钢塔结构受力要求;梁端采用锚管穿过箱形联系横梁锚固,以便张拉。主墩基础采用行列式布置的嵌岩桩,单墩设22根直径2.2 m的钻孔桩。大桥设计寿命按120年考虑,钢结构外表面采用"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氟碳面漆"涂装体系,钢结构内表面采用"环氧富锌底漆+环氧厚浆漆"涂装体系,并在主梁、桥塔内设置除湿系统。主梁采用分幅大节段吊装的方法施工,钢塔采用大节段吊装后竖向转体施工。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一座宽桥面卵形独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该桥是苏扬公路2号桥,位于鄂尔多斯市铁西三期开发片区内。桥梁总长180 m,宽度50 m,为一座异形独斜塔组合梁特殊斜拉桥,跨径组合为边跨60 m,主跨120 m,塔、墩、梁固结体系,主跨和边跨各设10对双索面空间扇形斜拉索。钢主塔轴线于主塔轴线与半主梁高度相交位置向边跨倾斜15°,为曲线组合成的门拱形的结构,主塔顶位置布置一直径8 m的圆形镂空部位。主塔空间结构强烈,造型美观独特,结构受力比较复杂,是全桥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适用于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相比普通混凝土箱梁具有显著的耐久性和经济性,波形钢腹板斜拉桥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应用到斜拉桥中,充分发挥了2种结构的特点。南昌朝阳大桥主桥通航孔桥为(79+5×150+79) m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六塔连续单索面斜拉桥,上层布置双向8车道,下层布置人行和非机动车道。通过分析研究,该桥选择了较小的跨中比;由于塔数多,由中塔到边塔传递路径长,边跨设置辅助墩效应小,因此未设辅助墩。采用塔梁固结、梁墩分离的结构体系,箱梁宽43.84 m ,设置钢横隔板;斜拉索为单索面,扇形布置。桥塔外形呈“合”字形,桥塔处设置双支座。采用拉索减震支座作为上部结构的减隔震装置,布置在2个边塔下方。  相似文献   

9.
张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66-68,M0009
洞口县平溪江大桥为主跨100 m的异形钢独塔斜拉桥,跨越洞口县平溪江。该桥为双索面,塔梁墩固结体系;主梁为两侧单箱单室P-K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箱形梁,桥梁全宽34.6 m。拉索为平行钢丝斜拉索,冷铸锚。主塔为异形钢箱结构,拉索通过钢锚箱锚固于主塔上。主跨跨越平溪江,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锚跨位于岸上,采用现浇支架施工。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藉口镇藉河大桥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45 m+84 m,主跨155 m,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钻石形塔,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纵梁,该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辅助墩及过渡墩处设置减隔震型抗震支座。阐述了该桥总体设计时在孔跨布置、主梁、主塔、斜拉索、基础等方面的尺寸确定。对高烈度地区独塔斜拉桥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1.
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采用主跨800m的钢桁-混凝土梁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合钢桁梁,边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边箱梁,主跨钢桁梁与边跨混凝土箱梁间采用钢箱过渡。为明确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主梁受力特点,确保结构安全,对该桥主梁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并对其重点部位进行局部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主梁结构整体刚度大,各项设计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局部构造受力性能佳;该类型主梁能适应类似的主跨大、边主跨比小的混合梁斜拉桥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门特大桥主桥为主跨550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H0梁段与桥塔塔柱及下横梁整体浇筑形成塔梁墩固结体系,其局部构造和受力模式均较复杂。为研究该桥塔梁墩固结区应力分布情况及设计参数的影响性,指导设计优化,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塔梁墩固结区局部结构实体模型,分析固结区的应力,以及固结区几何构造参数和横向预应力钢束、U形预应力钢束等配筋参数对固结区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塔梁墩固结区局部应力均在规范容许范围内;塔梁墩固结区主梁顶板、下横梁底板厚度等参数变化对其局部应力分布影响较小;等倍数整体调整预应力钢束中的钢丝数目将增大较大拉应力分布范围,原设计预应力配筋参数合理;为便于施工、减小较大拉应力分布范围,可去除人洞处的U形预应力钢束,在间距较大处增加钢束,作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福鼎市八尺门大桥主桥为(33+67+200)m独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塔柱高103.6m,桥塔呈"风帆"造型,采用混凝土结构,装饰塔采用混凝土和钢结构。为提高抗风性能,主梁采用流线型箱梁断面,主跨侧主梁采用钢梁,边跨侧主梁采用混凝土梁,混凝土箱梁和钢箱梁之间通过2m钢混结合段连接,边跨混凝土箱梁设置配重。斜拉索布置为扇形,采用s15.2mm环氧涂层钢绞线。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及ANSYS对该桥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的静力、动力特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辅助墩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多塔斜拉桥受力性能,在边跨设置辅助墩,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辅助墩对多塔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讨论辅助墩对不同结构布置的四塔斜拉桥的静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边跨辅助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塔斜拉桥的塔顶水平位移、跨中挠度、跨中弯矩和塔根弯矩,对提高结构刚度有一定效果;对已采取其它加劲措施的四塔斜拉桥,设置边跨辅助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15.
汤明  谢石  杨凯  段树坤  樊健生  刘宇飞 《公路》2021,66(11):126-132
混合梁斜拉桥的边跨混凝土梁多采用支架现浇,并在边跨设置多个辅助墩,辅助墩压重设计需求高.以银洲湖大桥为研究背景,将原设计"边跨少支架现浇+中跨单悬臂"施工方案优化为双悬臂施工方案,取消近塔侧辅助墩,并对混凝土箱梁进行构造优化,方便施工,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桥梁结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主梁受力状态与原设计相近,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主跨组合梁及主塔结构可维持原方案设计;取消近塔侧辅助墩可简化结构压重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结合部在桥梁结构中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时采用边跨混凝土梁和主跨钢梁两种结构形式,并在梁体纵向结合处通过合理连接,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理念的主梁,称为钢—混凝土混合梁。由于其受力性能、跨越能力、经济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已经被应用于斜拉桥、梁式桥、自锚式悬索桥等多种桥梁结构中。钢—混凝土结合部是混合梁的刚度突变点,容易形成结构体系的弱点,是结构设计成败的关键。根据收集的资料,较系统地介绍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的构造形式、受力特点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塔斜拉桥结构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三塔斜拉桥设计提供参考,结合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工程设计实例,建立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斜拉索重叠布置、塔间斜拉索、提高桥塔刚度及采用辅助墩等措施进行参数分析,总结其受力行为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设置重叠索、设置塔间加劲索、边跨设置辅助墩可有效改善中塔、主梁、斜拉索受力,减少塔顶水平位移值及跨中主梁挠度值;提高中塔刚度可以减少塔顶位移;提高边塔刚度对结构影响很小;提高中塔的塔高可以改善桥塔内力,但会增大塔顶位移。计算结果可为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襄阳市东西轴线二跨汉江特大桥主桥为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塔梁墩固结体系,跨径布置为(3×60+320)m。主梁采用扁平箱形混合梁,其中混凝土梁长190.5m,钢梁长309.5m,钢-混结合段长2.0m,设在主跨侧。混凝土桥塔外轮廓呈橄榄形,横桥向由2个马蹄形断面的塔肢构成,在桥塔内设动态风车结构。桥塔每个塔肢下各设1个承台,承台间设横向系梁,承台下行列式布置14根2.5m钻孔灌注桩。斜拉索采用7丝s15.2热镀锌钢绞线,空间扇形布置。边墩及辅助墩横桥向均设置2个矩形柱式墩,下设矩形承台,承台间设1道横向系梁,承台下接4根1.8m的钻孔灌注桩。采用MIDAS Civil 2010进行结构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安全且布置合理。  相似文献   

19.
张维  付坤  王维民 《桥梁建设》2023,(S1):98-104
厦漳同城大道沙洲岛特大桥西溪主桥采用(88+200) m扭背索独塔斜拉桥,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钢-混混合梁,其中主跨为整幅钢箱梁,梁宽47 m;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梁宽51 m;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理论跨径线15 m处。桥塔采用独柱式钢筋混凝土斜塔,总高134.6 m,桥塔向边跨倾斜8°,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钻孔桩群桩基础。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 670 MPa平行钢丝拉索,边跨斜拉索为双索面空间扭背索,主跨斜拉索为准单索面。针对超宽桥面,采用空间梁格法分析剪力滞的影响,将混凝土梁纵腹板由6道增至8道。按3 m顺桥向标准间距设置钢箱梁实体式横隔板,可使该桥宽幅主梁偏载、扭转效应导致的应力增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塔墩梁结合部进行有限元精细化分析,针对应力集中情况,优化局部构造和配筋设计,经计算,优化后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建的四川眉山岷江大桥应用索辅梁桥理念,利用P4钢拱塔结合三段平衡式双索面拉索和P3及P5辅塔结合单索面的稀索来辅助梁体受力,使2.5 m高的混凝土主梁满足了2×120 m的主跨要求;经受力分析,双肢拱塔间夹角取43.6°、辅塔设置两对拉索,达到梁体和钢拱塔受力最佳的设计目的。约束体系采用P4拱塔为塔梁分离,P3及P5辅塔为塔梁固结、墩梁分离,全桥8跨共500.5 m为整体一联布置,取得了结构安全性、行车舒适性及后期检修维护便捷等综合最优的性能。主梁单箱四室扁平混凝土箱梁、按全预应力结构设计,主塔及辅塔拉索在主梁上分别采用边缘锚固方式及腹板锚固方式。P4双肢钢拱塔利用转动铰并采用“同步对称竖转”工法由拼拱平台旋转到位,通过混凝土结合段与混凝土空间异形塔座构成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