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阿恒 《路基工程》2022,(6):101-106
基于Overlay Tester试验研究RAP掺量及RAP料源性质、水泥掺量、矿料级配、基质沥青标号四因素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Overlay Tester试验的第一个加载周期内的最大拉力、最大荷载损失率、最大荷载加载次数、总断裂能可作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评价指标。推荐面层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Overlay Tester试验第一个加载周期内的最大拉力不小于1 075 N、总断裂能不小于900 N·m,用于基层或底基层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第一个加载周期内的最大拉力不小于700 N、总断裂能不小于900 N·m。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橡胶沥青的抗反射裂缝性能,采用Overlay Tester试验表征混合料的抗反射裂缝性能,选择应力损失率及裂缝扩展速率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主要指标,辅以初始最大荷载,比较不同级配、不同沥青的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并基于不同级配混合料的试验结果将OT试验结束条件进行了修正。对2.36、4.75 mm筛孔、软化点、韧度比等多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基于良好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的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俊 《上海公路》2012,(3):60-63,14
沥青混合料常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来评价其低温抗裂性,其中抗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被用作表征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试验揭示,以上三个指标并不能单独准确地反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借用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这一概念,采用能量法对不同掺量下的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重新分析、评价,能较好地反映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也对这一指标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论认为,采用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作为纤维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弯曲试验和劈裂试验,分析了水泥替代部分或全部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应变能密度理论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使用水泥替代部分或全部矿粉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冻雨冰雪极端气候地区沥青路面的关键路用性能之一;不同低温、低温周期、除冰盐浓度等不利因素对其均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目前对此的研究和评价方法还较少,本文对各种不利因素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0℃弯曲蠕变试验和0℃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不利因素下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结果表明,各种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用二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各种不利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程度。两种试验结果均表明:CAM在应对冻雨冰雪极端气候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利用自行开发的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设备对AC-16、AC-20、SMA-13和SMA-16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品种与混合料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成品SBS改性沥青有着较好的低温性能;SMA类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优于AC类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裘嵩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130-131
文章通过对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抗裂作用的分析,总结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三大抗裂方式,并通过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三点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了最大破坏应变对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的不适用性,最后提出较为有效的评价纤维沥青混合料底温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再生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不足的问题,选择纳米SiO2和SBS为改性剂,分别制备纳米Si O2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SBS/纳米SiO2复合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普通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几种混合料进行试验,包括圆盘拉伸试验(DCT)、小梁试验和疲劳试验,以确定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改性沥青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有促进作用,且SBS/纳米SiO2复合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裂性能最优。为此,建议应用较高掺量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时,采用SBS/纳米SiO2复合改性沥青会显著改善整体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将新型稳定型橡胶沥青应用于厂拌热再生技术当中,设计并制备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EME-20。同时,为优化混合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设计开发了环形加载试验,基于70~#道路石油沥青制备的AC-20混合料确定了最佳试验参数,并提出了极限荷载F_(max)、破坏变形δ_(Fmax)、劲度指数IRT及断裂能W等评价指标。结合环形加载与小梁弯曲试验,对不同旧料掺量的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开展了抗裂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依托UTM-25试验平台,在10℃、5 mm/min加载条件下能够稳定、完整地检测环形加载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变形曲线,从而准确反映混合料的抗裂性能;随着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旧料掺量的提高,环形加载试验极限荷载F_(max)及劲度指数IRT逐渐增大,破坏变形δ_(Fmax)及断裂能W逐步降低,说明旧料的掺加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模量提高,但抗变形能力和综合抗裂性能有所下降;稳定型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良好,当旧料掺量低于20%时极限弯曲应变达3 000με以上,即使在50%的旧料高掺量下极限弯曲应变仍大于2 500με;基于环形加载试验获得的检测结果与小梁弯曲试验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评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满足沥青路面抗车辙要求的沥青混合料,采用高模量剂、抗车辙剂、30#沥青和70#沥青设计AC-25沥青混合料,通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试验进行技术性能评价,通过混合料材料组成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高模量剂、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与30#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优于高模量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高模量剂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优于30#、70#沥青混合料;30#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成本低于高模量剂、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骨架密实结构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基于室内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摩擦因数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渗水系数试验,评价3种小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滑性能和透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结构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0,(2)
为了满足沥青路面的抗裂需求,结合汶马高速公路建设,进行了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以SBS改性沥青AC-10和CAM-10两种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个级配马歇尔设计指标随油石比的变化,分析了目标空隙率控制分别为2%和4%下的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基于四点弯曲试验和Overlay test试验,分析了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反射裂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抗车辙性能时,应力吸收层宜采用目标空隙率为2%的CAM-10沥青混合料,其抗疲劳和抗反射裂缝性能最优;在考虑抗车辙性能时,应力吸收层宜采用目标空隙率为4%的AC-10沥青混合料;在需要兼顾抗车辙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时,应力吸收层宜采用目标空隙率为4%的CAM-10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钢桥面沥青铺装坑槽病害修复界面的疲劳性能,定量评价病害修复界面的修复效果,采用改进的Overlay Tester试验方法进行钢桥面铺装材料疲劳断裂试验。选取完好的Overlay Tester试件、含有初始裂缝的Overlay Tester试件和切割后进行黏接的Overlay Tester试件3种状态,分别采用传统的评价标准(荷载降低93%)、特定周期数和荷载降低75%三个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试验过程中采用高清视频记录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基于荷载-周期曲线的疲劳方程,分析了疲劳破坏特征及裂缝扩展过程,提出了裂缝扩展速率、疲劳断裂能和裂缝完全贯穿时的周期3个量化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状态下Overlay Tester试件的荷载-周期均呈幂函数关系;修复界面疲劳断裂过程复杂,微观层面的集料形状对裂缝扩展的路径有显著影响;考虑疲劳过程的疲劳断裂能和裂缝完全贯穿时的周期2个指标修复效果小于表征单次加载断裂的裂缝扩展速率计算的修复效果,更符合实际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AC-20沥青混合料基础上,掺入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并采用抗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指标对其低温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抗弯拉强度越高,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就越强,低温时收缩应力的能力也越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越好。最大弯拉应变越大,表明沥青混合料在低温下能够承受的应变越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就越好。因此,采用低温弯曲试验来评价掺橡胶颗粒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以间接拉伸试验为评价方法,研究纤维、沥青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聚丙烯腈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优于掺加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采用橡胶沥青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优于采用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沥青混合料;不论冻融循环次数多少,破坏荷载和破坏应变随沥青类型的变化规律大致表现为: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6.
郭川  张宏超  彭坤 《中外公路》2013,33(1):212-215
该室内试验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半圆弯拉(SCB)试验来评价旧沥青路面材料(RAP)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对4种不同RAP含量的沥青碎石混合料进行两种SCB试验,即弯拉试验和断裂试验.结果显示:RAP含量的增加会增大SCB抗拉强度,但同时也会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破坏后的韧性.RAP含量的增加还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J积分,从而降低其抗裂性能.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在评价RAP影响时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舰  潘洪祥  王兵 《中外公路》2004,24(5):111-113
有机纤维是一种抗拉强度很高的弹性材料,它的掺入将使沥青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更加优化,从而使其抗拉、抗裂性能得到改善。该文通过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对不同掺量和不同种类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加Dolanit AS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常规沥青和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对沥青混合料抗磨耗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均有所改善;微表处沥青混合料抗磨耗性能、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越的路用性能,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杨朝辉 《上海公路》2013,(1):18-20,12
基于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3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BS复合改性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都优于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实际工程使用情况验证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0,(8)
文章通过低温间接拉伸蠕变试验和路面抗裂性能(OT)试验对通车年限相同、地理环境相近但不同沥青面层结构的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混合料芯样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试验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对应的试验性能指标。结果证明,蠕变柔量和开裂损失率指标可有效预测和评价沥青面层混合料开裂现象,即在相同试验温度条件下,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大于AC-16和AC-20级配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且AC类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蠕变柔量变化快于SMA类沥青混合料,而抗开裂性能指标中AC-16与AC-20级配沥青混合料相近,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损失程度最小,因此加铺SMA结构的沥青混合料面层结构适应变形的能力强,沥青路面不易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