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了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锚碇施工围堰,为确保围堰的稳定性,同时采用瑞典圆弧法和毕肖普法对该围堰在常水位、洪水位和水位快速下降3种工况进行了抗滑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均可满足规范要求,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出现在洪水迅速下降的工况。  相似文献   

2.
任钢 《北方交通》2007,(5):159-161
应用大型有限元通用程序ANSYS建立了重力式锚碇结构分析空间有限元模型,模拟重力式锚碇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定量的得出各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用以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锚碇系统的布链方式,使用ANSYS下高度集成的AQWA软件,根据远海岛礁的风、流、浪荷载情况,模拟多种浅海浮式栈桥的布链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揭示其位移和锚链力因布链方式不同而变化的情况,比选出以45°交叉布链为最优的布链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在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北盘江特大桥锚碇结构为例,采用ANSYS建立了该结构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结构自重、主缆索拉力、预应力、温度场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其进行了整体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了该重力式锚碇结构内部受力大小及分布情况,再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对该桥锚碇整体结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对大跨径悬索桥锚碇结构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普宣高速公路宣威岸重力式锚碇工程, 设计了不回填无预应力、不回填有预应力和回填有预应力3种计算工况, 利用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了重力式锚碇和地基的力学机制和破坏模式。承载机制表明: 8倍设计荷载之前没有塑性变形, 为弹性工作状态, 最大变形在锚岩界面, 摩擦效应居主导, 基底拉应力区可控, 锚碇结构抗滑移和抗倾覆性均处于稳定可控状态; 12倍设计荷载之后塑性区逐步扩展, 达到20倍设计荷载时全部贯通, 基底塑性变形明显, 锚碇结构变形显著, 基底夹持岩体剪切破坏, 夹持效应居主导, 基底拉应力区不可控, 锚碇结构抗滑移和抗倾覆性均处于不可控状态; 锚碇施加的预应力只在结构-岩基协调变形之前起作用, 之后影响不大; 回填可以极大地改善基底应力状态与结构扭转变形、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 可在容许变形范围内适当考虑增强效应。可见, 重力式锚碇结构-地基协调变形与联合承载机制, 表现为摩擦效应、夹持效应和回填效应的综合作用。监测结果显示: 通过基底拉应力和压应力监控结构与地基接触面安全性, 监测值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3MPa; 通过基底变位和地基深部水平位移监控结构抗滑移稳定性, 实际工程监测值小于1mm; 通过角点不均匀沉降监控锚碇抗倾覆稳定性, 倾斜值小于0.006;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监测可知, 内部最高温度小于60℃, 进出水温差小于15℃, 内表温差小于20℃, 峰后降温速率小于3℃·d-1; 锚束锁固荷载监测变化幅值不超过设计值的5%。  相似文献   

6.
通过北盘江大桥镇宁岸锚碇实际施工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温度控制和监测的具体措施,预防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并为以后施工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悬索桥岩锚锚碇系统能充分利用岩体承载能力, 但至今工程案例较少, 为了研究其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 以主跨为 1768m 的某公路双塔单跨吊钢箱梁悬索桥岩锚锚碇为背景, 首先建立了锚址区地质概化模型, 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得到岩体力学特性。 然后, 采用 FLAC3D 建立了锚碇系统及围岩相互作用的三维模型, 模拟分析了岩锚区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 变形特征、 岩锚破坏模式。 最后, 采用楔形断裂法得到了岩锚的抗拔安全系数。 得出结论如下: (1) 岩锚锚碇系统的破坏机理为主缆拉力作用下, 锚体及周边围岩沿着破裂角发生整体拉剪复合破坏; (2) 通过超载法得到该桥岩锚锚碇围岩稳定安全系数为 7. 0; (3) 采用 “楔形断裂法” 得到岩锚锚碇的抗拔安全系数为 4. 0。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124-125
将以笋溪河特大桥工程为例,对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进行分析。将对锚固系统施工要点和施工设计进行论述,并比对锚固系统施工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锚固系统定位支架的设计,最后探讨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安装。通过为桥梁工程进行锚固系统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我国桥梁施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隧道式复合锚碇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模型试验和有限元(ANSYS软件)数值分析,研究了悬索桥带预应力岩锚的隧道式锚碇系统的承载机理,根据施工动态过程反演确定关键参数.锚碇-围岩、岩锚-注浆体-围岩相互作用力学行为采用无厚度接触单元模拟.结果表明,岩锚初始预应力控制着锚碇体和岩锚对主缆荷载的分担和参与时机,岩锚存在最小自由段长度,以均匀分布和传递围岩应力,形成岩石锚固墙新围压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西北地区最大跨度单跨悬索桥—刘家峡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大地、环境温度场热交换及冷却水管效应的全三维、浇筑养护全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介绍了混凝土水化热、热对流边界条件等模拟技巧;详细分析了考虑当地气温变化特点及冷却水管效应时按分层厚度1.5m,3.0m浇筑混凝土的结构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实际施工采用1.5m厚度分层浇筑,在理论分析所得关键区域埋设了温度、应力传感器,实测温度场、应力场结果与理论分析数值吻合良好,映证了所建立的水化热分析有限元模型、对流边界条件以及冷却水管效应正确无误,理论分析成果指导施工,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方法及有限元建模技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悬索桥来说,锚碇基础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部位。其性能及稳定对全桥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悬索桥锚碇基础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通道锚"锚碇基础形式,新型通道锚锚碇基础具有工程造价低、工期短、节能环保性方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悬索桥锚固面特征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差值放大装置,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活塞装置的位移差值放大法来监测锚固面位移的测量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通过图像分割、圆拟合、位移转换等获得锚固面蠕变数据。对测量系统镜头畸变误差和非垂直安装误差进行分析并阐明解决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当蠕变范围为-1.2 cm~+1.2 cm时,其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3.5%以内。  相似文献   

14.
15.
简要介绍了锚碇设备,分析了浮体所受阻力,在保证锚链强度的基础上,给出了锚力、锚数和锚链长度的计算方法,对实践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锚碇系统中主缆腐蚀对全桥受力和变形影响,通过主缆直径分别减少5.1mm、10.1mm、15.2mm、20.3mm、25.3mm和30.4mm等六种情况来模拟主缆腐蚀的程度,通过与未腐蚀模型数据进行差值计算,进而考虑主缆腐蚀对全桥其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程度越深,对主缆应力、Z轴向位移、索塔弯矩、上下游侧吊杆和弦杆Z方向的位移变化量越大.  相似文献   

17.
挡土墙是主要承受土压力的结构,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来平衡土压力,所以工程量大。加筋土挡墙以加筋来改善土的性质以减少土压,但拉筋价格贵,施工工艺要求也高。该文以锚碇板来平衡土压力,形成一轻型挡土墙。它施工简便,工程量少,是一种好型式。文中介绍了该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随有算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系数和混沌系统的可用于检测图像篡改定位的脆弱性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将图像进行不重叠的分块,分块后的图像经过DCT变化后,利用中频系数产生水印.同时利用混沌系统构成图像块间信息嵌入和提取的对应关系,并将水印嵌入到相关块的最低有效位.图像篡改检测过程为:将提取的水印和生成的水印进行比较,通过差异的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混沌系统的采用,使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初步设计阶段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北锚结构,分别就考虑和不考虑基础周围土体的作用,对在各个工况下锚体-基础-土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并将有关计算成果进行了整理分析。为锚体和基础的配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某悬索桥采用隧道式锚碇加预应力锚索的复合锚固系统,与重力式锚碇相比,充分利用深层岩体的承载能力,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保护地表环境。经验性的设计方法和岩土工程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其设计风险和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了复合式锚碇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