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对于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动力性能评价,主要选取直线段轨道进行研究.对于曲线段(尤其是小半径曲线段)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性能鲜有涉及.本文以深圳地铁小半径(R=450 m)曲线段聚氨酯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为例,对聚氨酯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和普通整体道床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隧道壁垂向振动加速度.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段,聚氨酯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仍旧明显.较于普通整体道床,聚氨酯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频段主要为4~8 Hz以及25~200 Hz,且在25~200 Hz频段内更为显著,减振量值范围为3.2~23.9 dB.但是,钢轨垂向最大位移约为普通整体道床的2倍,这主要由于降低轨下支撑刚度所致.  相似文献   

2.
对同一地铁线路的4处不同断面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出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振动实测源强,并分析了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振动源强受到地质断面的影响,地质类型是影响振动源强大小的重要因素。B型列车80 km/h的道床边的实测振动值为84.8 dB,115 km/h的道床边的实测振动值为89.7 dB;就道床和隧道壁处的振动值而言,80~200Hz的贡献值比4~80 Hz的要大;实际工作中要重点考虑针对低频段4~80 Hz的减振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预测城市隧道纵向通风情况下风机噪声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城市慢行隧道采用射流纵向式通风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文章选取了两座典型城市下穿隧道对隧道纵向通风时的噪声进行现场测试研究,分析单组及多组风机运行时隧道内噪声的分布规律,并总结给出城市慢行隧道的噪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无风机运行时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1 000~2 000 Hz之间,而风机噪声频段分布主要集中于250~4 000 Hz,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500~2 000 Hz;开启单组射流风机时,风机噪声在隧道内基本呈现出线性衰减规律;开启多组射流风机时,两组风机之间的噪声水平基本为对称分布,沿纵向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分布规律,且噪声水平相对于单组射流风机运行时有所提高,平均噪声增量为4 dB(A)左右;城市慢行隧道噪声控制标准为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噪声水平不宜大于65 dB(A),建议城市慢行隧道不宜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硬质岩地层下立体交叉隧道近接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依托福厦客专新大帽山1号隧道和既有新刘塘1号隧道,以基于国内爆破振动规范的“频率-振速”双判据作为分区标准,对新建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区及动力响应展开研究。首先,通过三轴试验和Hoek-Brown准则得到计算参数;其次,对不同工况下新建隧道爆破振动规律开展研究,得到爆破振动影响分区;最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新建隧道在既有隧道正下方爆破时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迎爆侧最大振速衰减曲线,分析得到依托工程的爆破振动影响分区,判断既有隧道处于弱影响区;(2)爆破对上下方向的影响范围大于左右方向,得到硬质岩地层单线铁路隧道的爆破振动影响总分区;(3)爆破对未开挖段上方既有隧道的影响范围大于已开挖段的影响范围,且由于介质反射,导致已开挖段上方既有隧道振速衰减较慢;(4)通过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且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及受力均满足影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地铁列车噪声标准和车站站台噪声取值,并详细地描述了噪声测试时测点布置方法及采取不同降噪措施的降噪量,同时还介绍了地铁列车的振动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轮胎/路面振动试验和沥青混合料动态力学参数测试,初步研究了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SMA)降低轮胎/路面噪声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MA路面衰减轮胎振动能力明显优于普通AC路面,其降噪机理在于材料的内部阻尼和路表纹理.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频繁爆破下隧道内振动传播衰减规律,文章以蒙华铁路段家坪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LS-DY NA建立了三维隧道模型,模拟分析了多次爆破下隧道内近区和中远区的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质点垂向峰值振速随距离和爆破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少数振速有增大的现象;近区振动衰减较快,中远区振动衰减比近区缓慢;中远区a值比近区至少小12.5%,但整体上二者的a值随爆破作用次数的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系数K随爆破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近区K值降低速率普遍大于中远区,且近区K值比中远区至少大29.1%;频繁爆破下,中远区比近区较符合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柞小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波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托西(安)康高速公路8标和18标段的施工工程,对小间距隧道围岩爆破开挖施工震动波传递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给出了两标段不同围岩级别的爆破震动波速衰减方程,通过分析预测给出了不同围岩级别的爆破安全设计距离。经对千枚岩和灰岩的爆破震动波速分析对比,给出了在不同岩性中波速传递的规律性。通过对振动波速的测试结果分析,获得了不同方向的波速传递规律和爆破震动波的最大影响区域范围和对既有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影响范围,所获结论可供小间距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更明确不同倾角充填节理下的爆破振动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进行补充研究。本文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不同倾角充填节理下的隧洞爆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不同倾角充填节理对于爆破振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45°、90°三个节理倾角中,节理倾角为45°时,振动传播的影响最为明显,振速衰减最大;节理倾角为0°时,振动传播的影响次之;节理倾角为90°时,振动传播的影响最小,振速衰减也最小。振动曲线呈现的规律为离爆源越远振动越小。不同时刻的应力云图中,炮孔至节理一侧的应力大于节理的另一侧应力,其中,节理倾角为45°时,阻隔作用最为显著,对应力的衰减也最明显,节理另一侧的应力更小,节理倾角为0°时次之,节理倾角为90°时为末。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与隧道爆破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土建03标太延区间下穿济军一疗口腔医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浅埋隧道爆破地表质点震动速度规律。在平行隧道轴向正上方,监测掏槽爆破时垂直方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3个方向产生的震动速度第1段的最大值;在垂直隧道轴向上,监测掏槽爆破时垂直方向产生的震动速度第1段的最大值。结合地下爆破施工对地面震动影响的监测数据,研究发现,掏槽爆破震动峰值出现在距工作面前方1~3 m的范围内,在基准点附近存在一个火山口状的震动峰谷;合成震动速度在数值上比单一方向的震速存在放大现象,但合成的震动曲线规律与单一方向震动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下穿密集居民区地铁隧道施工爆破测试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地铁2号线站后折返线隧道下穿密集居民区且采用矿山法施工的情况,采用爆破震动仪对施工爆破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爆破震速在装药量(或爆心距)一定时与爆心距(或装药量)的关系,以及震速时程曲线和频谱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地震波的衰减规律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测试条件下的场地系数(K)和地震波衰减指数(α)值,从而反演得到任意质点震速峰值的预测公式及单段最大装药量的控制计算公式;并采用震速-频率安全判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已实施的施工爆破满足规范要求,不会对各测试建筑物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平面应变三向加载装置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无锚杆、全环锚杆和边墙锚杆三种锚杆布置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参考工程现场测试结果,对系统锚杆在黄土地铁隧道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试验获得了适合黄土地铁隧道的锚杆相似材料,实现了"先加载,后挖洞"以及锚杆和衬砌联为一体的试验方法。通过对比发现:系统锚杆能较好地控制掌子面周围的塑性区发展;边墙锚杆在隧道洞室开挖支护后能加快围岩应力调整,且能有效改善衬砌的受力情况;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认为边墙锚杆支护系统在浅埋暗挖黄土地铁围岩中加固效果较好,实际施工中应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3.
列车动载引起下穿隧道振动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R413标段的三孔并行盾构隧道下穿沪一杭铁路干线为背景,采用3D动力有限元对列车动载引起下穿隧道的振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对向行驶的两列车机车的后转向架轮载同时作用在B隧道正上方时,为隧道结构的最不利位置;在动载作用下,拱顶竖向压力随埋深呈多段非线性变化;下穿隧道拱顶竖向压力沿纵向呈悬练线形分布,最大值出现在双线铁路的中线处,向两侧逐渐减小,影响约在铁路中线两侧各12m范围,结构产生了显著的纵向拉、压力;经对计算振动加速度和测试结果比较,两者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渗流规律与冻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隧道的温度和水流量测试成果,得出了寒冷季节隧道水流量和隧道衬砌后浅层围岩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防隧道冻害应有系统观念,一味提高隧道内温度或衬砌壁后温度未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试验隧道中采用了冻害综合防治措施,即:(1)加强拱顶围岩注浆;(2)选用低温柔性好的防水板;(3)喷射混凝土表面降糙;(4)采用LV法铺设防水层;(5)施工缝设置可排水止水带;(6)采用直接通至中央排水管的环向排水管并进行局部保温;(7)在衬砌下隅角背后设置保温层;(8)在衬砌壁后预埋电热带穿线管等,取得了良好的综合防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烟道板支座牛腿植筋的耐火试验设计和试验过程。试验测试了牛腿在承受垂直静荷载以及碳氢标准升温曲线共同作用下的响应,通过温度、变形等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把握了用植筋方式构筑的支座牛腿的实有安全度,为结构设计优化和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信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广佛环线东环隧道大源站—太和站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大埋深盾构隧道结构内力现场测试,探究实际施工不同阶段管片内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对管片内力现场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误差对比研究,分析施工因素对管片内力的主要影响位置及原因。结果表明: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内力最大值出现在脱环后4~8环时的壁后填充阶段,最小值为拼装完成阶段,在盾尾脱环12环之后管片受力基本达到稳定阶段;管片内力实测值皆较大于模拟值,二者弯矩分布规律相似,轴力分布有一定差异,豆砾石充填可使实际轴力沿环向分布更均匀;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误差约为40%,出现在拱顶及拱底区域,拱腰处相对误差较小;大埋深盾构隧道掘进时,壁后填充及稳定阶段管片内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豆砾石充填及围岩蠕变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20日下午3:30,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的一段明挖区间隧道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1].事故发生后调查工作随即展开.通过为期一年的全面深入调查,最终形成了各方认可的一敛意见和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围护体系设计中的两方面的错误是导致基坑围护体系失事的诸多原因之一:①在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中,对饱和软土采用排水条件下的参数,使得水土荷载较实际情况偏小,进而低估了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内力,使围护体系设计偏于不安全;②支撑与围檩的连接细部设计中错误地选用了局部屈曲失稳的悬伸长度,导致结构偏于不安全,以及后来又用槽钢代替胫板在极限承载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体系的延性却大大降低,短短数小时内体系彻底崩溃,应急预案来不及反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铁双护盾TBM在富水断裂带地层掘进时易面临涌水、围岩自稳性差等问题,而对管片壁后与围岩的间隙进行同步注浆既能够起到止水,又能够起到加固和及时支护围岩的作用。基于此,设计TBM盾尾封堵板结构,提出豆砾石吹填与同步注浆回填的新型施工工艺。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同步注浆浆液的最优配比,然后依据管片预留孔点位及围岩与管片之间的间隙体积提出“三步吹填豆砾石”和“三次注浆”的回填工艺,最后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同步注浆浆液的最佳A液配比为粉煤灰∶水泥∶水=2.5∶1∶2,其结石率可达95%,A液∶B液=1∶1的双液浆初凝时间短、抗水稀释能力强;现场采用该工艺后,豆砾石吹填饱满,回填体结构完整,成型隧道结构稳定,管片沉降控制效果良好,无渗漏水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