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综合运输》2011,(9):94-95
进入夏季以来,雷雨多发等复杂天气对民航运行造成很大影响,航班延误和延误后服务跟不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治理航班延误现象,民航局明确规定,空管部门实施流量控制超过1小时的,必须由地区空管局或空管分局(站)领导批准;超过2小时的,必须报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批准,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2.
《西部交通科技》2011,(4):I0003-I0004
2011年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贵阳举行的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发布。《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民航发展的指导原则和目标,提出了民航“十二五”期间提高持续安全水平、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加快通用航空事业发展五大任务,并强调了促进民航发展方式转变以及规划保障措施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民航业是快速增长的生活性服务业,也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民航业的提质增效,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全面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切实转变民航行业增长方式以及全面深化民航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过去五年里,在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助推下,中国民航业高速跃进,尤其是支线航空一派繁荣。 但与此同时,缠绕民航业多年的痼疾也在急速扩张中被不断放大,在今年通过民航系列腐败案和普遍的航班延误引发民怨,并最终由惨痛的伊春空难作出沉重标注。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2010,(3):93-93
我国民航在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民航可用空域资源紧张和民航自身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跟不上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在确保航班正常特别是在航班大面积延误后服务处置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民航运输过程中,大面积航班延误、行李不正常运输等诸多事件屡屡发生,给蓬勃发展的民航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民航运输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机场在地面保障过程中的致因作用不可忽视。为规范机场的地面运行保障,提高机场运行效率,本文在分析影响机场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场运行管理体系的九大要素,构建了九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规范机场运行秩序,提升运行效率提供管理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5月29日零时,民航空管系统将完成郑州高空空域接管第三阶段工作,实现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区域管制中心无缝衔接。在今年暑运期间,三大区管中心所辖区域内86个机场、每天近7000架次的航班,将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09,(9):93-93
应重视高铁运行对现有交通格局带来的新变化,切实找准民航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新定位,充分利用高铁运行前的这一段时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着力打造机场和航空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客源市场,尽可能把高铁对民航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从以下五方面来提升民航业在未来高铁时代的竞争力:一是着力打造优美乘机环境和服务品牌,进一步巩固航空业高端客户群体;  相似文献   

9.
民航运输业作为满足居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民航业供给与人口布局需求均衡发展是实现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择2003~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人口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分解泰尔指数对造成二者不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中国民航业发展与我国人口总体布局均衡程度日益提高,但不均衡程度依然较大。进一步地,分解泰尔指数显示我国民航七大地区内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不均衡是造成全国层面二者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促进全国民航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加大我国民航七大区域内部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协调是未来我国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10,(4):90-90
全国政协委员、原民航局纪检组组长严智泽发起联名提案,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民航的发展乃至民航强国的建设。他强调:民航业的发展实质上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自上而下地制定民航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10,(6):91-91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指出,民航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先导性产业,对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民航在推动区域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由于民航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因此民航业的发展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牵引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输经理世界》2010,(17):15-15
国家审计署称,在审计三大航空公司过程中发现并向有关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里中航、南航各有1起,东航有2起,有关部门正在依法立案查处。今年以来中国民航业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自去年底至今,已先后有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字仁录、“民航华北局”原局长黄登科、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志忠、  相似文献   

13.
筱林 《综合运输》2006,(12):29-32
“十一五”时期以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民航已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要在安全保障有力、结构趋于优化和服务较大改进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贷邮运输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通用航空年均增长10%以上,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中,中国民航业面临油价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复杂的发展环境。时值岁末,本文将通过分析2006年民航发展若干关键词,来回顾本年度中国民航发展近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行控制系统用于规范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对于民航运输的安全管理、服务提升和成本管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民航在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场景化的航班全生命周期运行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分析整理中国民航运行控制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运行控制系统的建设思路及部分方案,为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系统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2012,(8):84-86
<正>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前民航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发展较慢、专业人才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等制约了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航空货运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客运市场增长趋缓而货运市场增长强劲,把航空货运特别是国际航空货运作为航空运输业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广泛的共识。飞机和机场利用率低是我国当前民航发展的薄弱环节,但也是航空货运战略发展的突破口。90年代以来,外国航空公司纷纷看好中国货运市场。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联邦快递、韩航、法航、意航、日航、新航等航空公司都开通了到中国的全货运航班,并不断增加航班密度。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2007,(7):90-90
民航总局空管局副局长吕小平表示,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总体战略目标是:为了适应中国民航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满足航空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保证航空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全面提高,通过全面建设高适应性的、大容量的、系统结构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空管技术和设备体系,实现我国空管技术和设施装备的全面跨越式发展,为实施民航强国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部署,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是提升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民航业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机场协会等民航组织机构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国外一些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而我国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空枢纽,因此通过总结成功的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关键因素,帮助我国机场找准发展差距,以关键要素为出发点,寻找提升自身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民机质量治理是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民航运输安全的关键,同时民机产业作为民航运输的关键上游产业,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影响着民航业的竞争力和国家形象地位。从宏观层面的政府部门组织架构及职责、中观层面的质量提升政策、微观层面的适航审定管理维度,对民机制造强国美国、欧洲以及俄罗斯的民机质量治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政府民机质量治理进行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以期助力我国国产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2010,(6):92-92
航班延误不应只是航空公司自己的事情,延误纠纷的治理不应也不能由航空公司自身解决。近年来,民航主管部门就一直强调航班延误是民航服务质量的“瓶颈”,建立和谐民航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