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雨梅  黄建辛  王翔 《综合运输》2022,(4):90-96+143
可变限速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现有研究集中在对多车道路段不区分车道进行限速控制。事实上,不同车道的交通状态有所不同,且换道行为本身也会对交通流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限速控制的效果。本文基于METANET模型,提出一个新的高速公路多车道交通流模型。以总行程时间最小和总周转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模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的方法,基于真实交通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可变限速控制,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使车辆总行程时间减少了5.9%,总周转量提高了6.8%,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更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2.
在庞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下,驾驶员为了寻求更快的速度,常常采用主动的换道行为。由于汽车使用量逐年增长,换道引起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研究车辆变道行为,寻求有效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多车道系统中车辆变道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单向单车道、单向双车道换道行为,并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变道交通流的相关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路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利用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完成车道级路径规划。已有的车道级路径规划从车道变换风险、不安全因素和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未对换道策略合理性进行研究。本文以NGSIM数据为基础,研究换道次数与车道级行程时间关系,提出以路段级行程时间作为换道策略评判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车辆时空轨迹图,给出了最优换道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将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与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紧密结合,促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与进步,针对车路协同技术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对车路协同技术架构进行阐述,提出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背景和建设原则,对车路协同技术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主要包括实现交通标志数字化、道路危险预警、事故路段警示、车辆故障预警和匝道汇入预警、气候环境监测,最后总结高速公路车路协同应用的实现场景,如ETC的高速公路服务应用、高速公路特殊路段路况提示、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等,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间隙插入理论和概率理论,并考虑相对运动的影响,论文研究了多车道高速公路换道行为。论文提出了考虑相对运动的强制换道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模型将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高济青高速通行能力,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工程采用"两侧拼宽"的方式,将道路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本文依托此工程,通过VISSIM软件对道路改扩建交通组织下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基于交通流特性、考虑安全设施等其他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改扩建高速公路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7.
戴力源  李凯  杨达 《综合运输》2024,(2):122-127
在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下,自动驾驶车辆长队列行驶已成为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队列控制方法均受限于通信范围,通过将长队列划分为虚拟头车引导下的多个子队列来确保队列运行可靠性,如何确定长队列中的虚拟头车是长队列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自动驾驶车辆长队列的行驶效率与队列状态稳定性两方面构建成本函数,综合考虑长队列内所有跟随车的行驶状态,通过遗传算法对每个时间步长下的虚拟头车序列进行寻优求解,建立了长队列最优虚拟头车计算模型,并基于SUMO搭建仿真模型,对模型的适应性展开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对头车速度变化具有较高的识别度,能够有效削减头车速度变化所造成的速度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3.5 m车道的安全性,借助交通行为与协同虚拟现实实验系统(即驾驶模拟器),利用实验采集的数据,从车辆轨迹偏移量角度,分析3.5 m车道与3.75 m车道的运行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期间车辆的通行安全,对养护施工路段车道二次渠化后的行车道曲线要素和安全行车速度进行计算,提出安全行车速度的控制方法,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路段行车速度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静 《福建交通科技》2022,(12):125-129
车路协同是依托车路通信,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的新兴技术手段,其技术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和工信行业科技发展的共同热点。为促进车路协同在高速公路领域应用推广,面向高速公路运行安全、效率、服务水平提升需求,提出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交通运行能力提升整体技术思路及系统架构,以有效发挥车路协同技术优势,实现高速公路运行品质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交通科技》2012,(10):4-11
本篇以高速公路长下坡危险路段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云南蒙新高速公路38km连续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为目标,提出了车辆制动失灵概率的预测方法,研发出了长下坡路段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消能减速护栏、网索式避险车道等三种新型安全设施,并总结分析了长下坡路段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技术,编制了《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设计与施工指南》,可有效提高长下坡危险路段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车路协同作为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正成为当前各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点。从国外ITS系统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尽管各国对车路协同称谓不一,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都是以道路和车辆为基础、以传感技术、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为核心、以出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目的,并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及其与车载终端一体化系统的协调合作作为研发方向和突破重点,车路、车车协同系统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是交通安全研究的焦点,伤亡事故中的肇事逃逸行为不仅违法,更因延误应急救援而备受关注。为辨别逃逸行为在伤亡事故中发生的显著性因素,基于美国密歇根州事故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事故各因素及交叉变量进行验证,并对所建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年体肇事人、家用车辆肇事、夜晚时间段和成年体肇事人&客车肇事、成年体肇事人&家用车辆肇事、成年体肇事人&夜晚时间段对伤亡逃逸事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事故发生在车道内、肇事人受伤、女性肇事人和肇事人受伤&女性肇事、肇事人受伤&车道内事故、女性肇事&客车肇事、农村道路&不良天气情况下能明显减少伤亡事故中逃逸行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智慧高速公路行业现状及车路协同建设趋势为切入点,研究车路协同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关键工程与相应的技术应用系统,为智能网联车辆乃至传统车辆在智慧高速公路中的数据交互与创新服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速公路交织区汇入决策模型,准确预测车辆汇入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汇入风险,缓解因不恰当汇入行为导致的高速公路拥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RT分类树的车辆汇入行为预测模型,基于NGSIM车辆轨迹数据并综合选取14个影响汇入行为的特征变量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泛化程度较高,其分类准确率,真正类率和真负类率分别为98.4%,98.5%和94.7%;与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及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RT分类树模型在预测交织区汇入行为上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与正确率,并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由变量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汇入车辆速度、辅助车道上前车与主体车辆之间的距离、主体车辆的超车时间等对交织区汇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RFID检测器和车辆GPS等设备采集的多源数据,通过交通流信息融合计算得到交通流特征参数(路段流量、平均速度),由尾气排放模型计算路段各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然后利用多尺度大气扩散模拟区域和道路空气污染物浓度,并在webgis系统上展示浓度分布。同时,以环境监测站数据作为区域固定源等其他污染源的污染模块,移动和固定源两大模块同时用于评估道路环保。评估指标选取实时交通流特性、环境污染物背景浓度值、道路基本信息、气象信息和其他因素五类。结果表明交通流和环境背景浓度是影响环保道路评估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及居民出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扩建中的交通组织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半封闭半通车的交通组织方案特点,建立了中分带开口车辆换道模型,提出了扩建路段中分带开口位置合理长度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在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宽度状态下的中分带开口位置合理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总结和把握影响老年驾驶人整体发展趋势以及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对提升老年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国内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6个片区各抽样1个省(区)的驾驶人事故数据,采用事故频数法判别显著影响我国老年驾驶人事故率的变量,得出摩托车驾驶人、高驾龄群体、变更车道、碰撞运动车辆事故、复杂路段、易滑路面环境、无交通管控和安全防护路段的情况下老年驾驶人呈现高事故率的特点。因此需要从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准入退出,强化教育培训、夯实驾驶基础,强化安全保障、提升防护水平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老年驾驶人危险驾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汽车路径选择的多阶段动态决策问题,采用决策场理论对驾驶员多阶段路径选择过程进行研究。进行了交通状态波动下的多阶段动态决策实验,仿真分析了驾驶员出行前路径选择和出行中路径变更行为的微观心理偏好进化特征,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偏好进化分析表明,路径变更行为的触发频率随路段交通状态的变化幅度而增加,小范围的波动不易引起路段交通流的显著变化;第二阶段决策的偏好进化更加缓慢,驾驶员普遍出现较长时间的判断过程,路况预警信息的推送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统计检验分析表明,决策场模型良好地描述了多阶段的小汽车路径动态选择行为,可为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组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Braess悖论,以单位车辆的平均出行时间为最优目标,以网络道路系统为约束条件,从逆向思维角度建立了通过临时关闭道路引导交通流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Narsh均衡非线性规划模型,并以北京二环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网中,关闭部分路段并不能明显缓解交通拥堵现状,但可以在不影响路网整体通行时间的条件下改善路网局部拥堵状况。建议城市道路交通临时疏导方案应该根据路网交通流的分布特点和道路通过能力等因素进行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