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州站是湖州地区客运一等站,连接宁杭高速铁路、宣杭铁路、湖杭高速铁路、商合杭高速铁路,承担宣城、南京、合肥、杭州等多个方向的旅客输送任务。宜湖铁路引入湖州站,对现有湖州站车站布置、宣杭铁路输送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论述宜湖铁路规划、湖州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3个引入湖州站的方案,分别从运输组织、技术标准、对既有线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推荐采用高速场分散布置—小改宣杭场方案,车站规模3台7线(含正线)。可利用车场改造工程实现线上站房施工过渡,对既有宣杭铁路综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的施工方案不仅影响到线路的平纵及车站的型式、布置等诸多方面,还直接影响到世博会期间及今后运营的服务水平。本文从线路选线、车站建筑、运营管理及施工建设等方面对该区间隧道采用单圆或双圆盾构施工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选,并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3.
超长地铁过江区间隧道及其车站型式设计布置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车站型式和区间隧道断面的选择,结合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及环控设计的简洁性,对南京地铁1号线西延过江线过江段隧道区间和车站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并对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LCA对京沪高铁的轮轨与磁悬浮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在材料、设备、运输与施工阶段对轮轨与磁悬浮的能源消耗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对两者进行综合比选评价。从能源消耗的全生命周期评价角度为铁路在轮轨与磁悬浮两个方案的比选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将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影响既有地铁正常运营。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车站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及CRD法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主体结构、既有10号线轨道及区间隧道支护结构等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案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变形特性;以既有线轨道的变形量为控制标准,结合施工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受力变化,确定了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开挖方案;同时对采用CRD法施工时的不同加固措施对既有车站及轨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施工中地层加固范围及加固长度等注浆加固参数。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并实施的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方案以及在左右线隧道间的夹土层、隧道掌子面地层及隧道左右外轮廓3 m内地层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既有线轨道变形速率不大于0.04 mm/d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累计变形量小于10 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基础上通过浅埋暗挖等工法扩挖形成地铁车站可以解决车站段与区间段施工工期的矛盾,避免盾构机拖拉过站,减小车站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文章依托北京地铁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工程,开展了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方案研究,设计了采用PBA工法扩挖形成两连拱车站和三连拱车站两种方案。采用MIDAS对两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推荐采用三连拱扩挖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并对三连拱车站结构合理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车站作业计划有利于提高车站通过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本文根据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三种运行线将车站作业计划分为三种情况,依据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选取多个指标对主要设备的均衡性、效率性、服务质量进行考察,同时考虑普速客运站与高速铁路客运站的不同,建立多维度的车站作业计划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FAHP构建适用于所有客运站车站作业计划的评价模型。最后,以普速客运站南宁站的车站作业计划为例,对其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党杨瑞 《综合运输》2023,(12):104-108+170
针对高铁车站选址问题,考虑其主要控制因素,构建高铁车站选址方案指标评估体系,并借助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高铁车站选址方案进行评价。首先,分析高铁车站选址方案控制因素,将其划分为因素层、指标层;其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评价结果;最后通过成都东站实例验证,评价结果表明成都东站选址较优,可为高铁车站选址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铁下穿既有线和扩大基础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东大桥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二号线朝阳门站和二环主路朝阳门桥施工,工程难度极大,施工安全控制极为重要。为研究新建隧道施工过程对围岩与既有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期间既有结构的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针对本工程拟定了不同施工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其对围岩与下穿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效果。依据既有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终提出采用新建隧道与既有车站零距离刚对刚接触、自隧道两侧同时开挖、在既有车站两侧同时施做水平旋喷桩的方案。该方案将为六号线下穿既有车站和扩大基础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施工中,单圆盾构经常会碰到"放不下"、"碰不得"的工程技术难题,急需研发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结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案例,通过对不同隧道断面方案的比选,从隧道限界、管片结构、环境影响、车站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隧道断面——类矩形隧道断面,并在试验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铁工程设计实践,文章对结合暗挖法车站实施盾构接收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通过综合考虑盾构吊出、风道施工、区间隧道旌工、车站施工、风道布置等因素,文章分析了各种方案优缺点及适应性并针对暗挖车站周边无单独设竖井条件。提出了利用车站暗挖竖井、风道、风井设置盾构吊H{井方案。通过设计验算,文章总结了超大竖井设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工期、车站形式为盾构井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车站风道设置盾构井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隧道低碳施工方案优选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在多属性决策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对隧道施工过程在不同场景要求下的待评估稳定指标展开讨论,筛选出围岩稳定性、地层稳定性、支护稳定性3个因素,与非稳定性指标平行组构,着重考虑碳排放非稳定性因素,建立隧道低碳施工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支持向量机-多效用度函数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Multi-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SVM-MAUT)设计映射模型,以替换传统综合评价方法,探索低碳化隧道施工方案比选方法。将提出的比选方法应用于大凉山1号隧道破碎大变形软岩段施工方法优选,根据玄武岩段、黏土岩段和粉砂质泥岩段的方案效用度大小,选出最优方案组合,相较极端排放量该方案每延米分别减少2 313.01 kg、790.10 kg和717.84 kg的碳排放当量,隧道稳定性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截面收敛变形均在设定控制值内。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工程为例,为确保线路开通运营工期节点,车站机电安装与装修、区间盾构掘进及冻结法联络通道施工需同步进行。基于此,现场施工综合考虑工期、场地条件(地面、车站内及区间隧道内)、冻结效果及成本,提出2个联络通道冻结共用1个冻结站,即将冻结站设在已贯通隧道的2个联络通道中间位置的施工技术方案,通过优化冻结站机组选型、冻结管路布置、管片预加固支架体系等技术措施,实现区间盾构及冻结加固同步施工。根据施工过程监测及数据分析,总结冻结壁发展规律及通道安全开挖条件,同时对现场冷却水温度、环境温度升高等问题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措施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是高速铁路线路及线网通过能力的瓶颈,其中最为重要的即为枢纽站高峰时段通过能力。本文基于高速铁路车站作业流程,利用目前常用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车站设备状态和各类列车作业流程时间等约束,构建高速铁路车站最大通过能力计算模型,通过事件调度法进行仿真求解。以成都东城际场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在偏向实际情况及随机状况下分别计算了其高峰时段通过能力,得到了两种情况下车辆设备、列车流相关统计指标,并结合统计指标利用利用率法求得两种情况车站通过能力,对计算通过能力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胜  梁鹏  李海 《综合运输》2023,(8):63-67
高速铁路车站接发车的不均衡性对高速铁路资源设备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高铁车站的技术作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铁车站接发车不均衡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经济学领域的泰尔指数计算方法,融合运输领域的时间与接发车数指标,提出了高铁车站接发车不均衡性的计算方法,用来描述车站一天内不同时段列车到达与出发的分布情况。实例计算得出到发场A接发车不均衡度为0.157,组间差距为0.092,组内差距为0.065,组间贡献率58.60%,组内贡献率为41.40%。可知到发场A接发车不均衡度较小,且到发场A的接发车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接发车方向之间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有效地评价危化品铁路运输安全,通过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构建危化品铁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整理出作业过程中易导致事故的指标因素。引入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占比,利用云模型评价危化品运输作业安全。以某车站发生的一起硫磺集装箱起火事故为例,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各项指标对运输作业流程安全影响的重要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危化品铁路运输安全的权重占比较大的因素有托运人的安全意识、货运检查员的执行情况及危化品的物理情况等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验证了提出的定量方法能较全面地剖析事故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为国内首例在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实施"先隧后站、盾构隧道扩挖"修建地铁车站的工程。文章介绍了该站左线站台隧道在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挖形成地铁车站的主要修建技术及施工特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采用盾构与明(暗)挖法相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是城市繁华地区修建地铁车站有效解决区间盾构隧道与车站施工相互干扰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施工技术方案比选、安全质量管理等施工过程控制方面对轨道抬、降高差及范围大,改拨线路长等施工方案的优化问题进行了阐述,籍以在其它同类项目中予以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26标段车站主体结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的治理情况。本工程为地铁地下车站,埋深深,水位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分别从施工情况、治水方案的比选及确定、方案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五路口地下暗挖双层岛式车站为工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车站与区间段和渡线段交接处的薄弱环节堵头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施工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