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车站端部智能监测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客运人员现场防护和盯控的管理现状。针对铁路安全防护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提出了车站端部防侵入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微波雷达技术的站台级端口管控设备模型,实现了光纤通信网络与车站一体化管理软件对接,全天候自动检测、自动记录、自动报警、作业跟踪等智能化监测。提高了站台端部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解决了站台两端出入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强化涉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解决施工现场管控难度大、工程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以北斗高精度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基础,研发了一款智能安全帽。通过管理平台远程跟踪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实现前端现场作业和后端管理的实时联动,有效解决现场作业人员实时监控难题,促进施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正>物资质量跟踪管理是铁路物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追踪、全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基础。重要配件物资二维码质量跟踪工作是上海铁路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加强物资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核心是通过在全局推广实施物资二维码质量跟踪,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系统,以"信息化+物资专业管理"为有效手段,让信息化与物资管理各环节进行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物资供应商、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前铁路物资管理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物资移动管理与条码管理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物资手持智能管理仪的设计和使用,实现铁路物资移动办公与在线条码化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轨道工程是铁路建设中轨道设备质量源头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相继开展了无砟轨道建造、轨道铺设、工程线调度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等数智化技术研究工作,在保障轨道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降低施工从业者劳动强度,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总结梳理,认为目前轨道工程数智化建造技术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在部分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的分项分部工程适用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在数智化设备的小型化、便利化方面有待改善,持续大力推动轨道工程数智化建造技术进步和创新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铁路信号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互联性较低、数据共享不足、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结合4G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应用的铁道信号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将既有的信号监测系统进行了移动端的智能延伸,并且具有实时报警、智能故障预测与诊断、报警管理、监测数据查看等基本功能。系统在成都铁路局投入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信号系统监测数据报警的实时传递,提升了监测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既有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道岔、信号机状态智能判断,信号人员作业、设备运用环境监控,补充了对新设备和原有信号设备的监测和统计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上水作业存在的时间短、任务重、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智能上水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单片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遥控上水、实时采集数据、监控作业状态、自动脱管、归位监测、异常告警等功能,并通过物联网将实时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器进行在线分析监测。系统可提高作业效率,弥补容易出现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风险,降低人员及设备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趋势和城轨信号系统运维现状,基于大数据平台并采用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研发了一种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城轨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城轨信号系统的智能监测、故障诊断、健康管理与运维管理等功能,为信号设备生产作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能够有效减少运维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账、卡、物在物资流通中的本质含义,阐述了作为物资仓储技术管理基础规范的账、卡、物相符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账、卡、物相符的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地铁为例,针对当前信号设备维护监测现状,从维护支持、智能分析、运维管理3个方面分析信号智能运维系统需求,提出基于感知层、平台层、服务层的3层系统建设方案.及其“三级三层”的系统应用实现。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信号设备运维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3日,中国质量协会现场工作部部长侯进锋、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秘书长刘亚军等协会领导到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段调研指导。协会领导深入生产车间、材料仓库调研物资仓储信息化管理情况,了解二维码在仓储管理体系中的运用。物资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单一或多种类物资的仓储货位和库存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进行专业高效管理,满足材料配件出入库交接、日常盘点、高低储预警等仓储信息化管理需求,极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物资交接的准确性。协会领导体验了检修工位上物料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运维中存在的隐蔽性强、交互错杂、信息割裂、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与状态监测的车辆段室外管线智能管控设计技术方案。首先,通过BIM技术建立车辆段管线地下管网三维模型,并将管线的各类信息(位置、材质、规格等)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储在模型中,实现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和管线数据信息化;然后,通过管线监测控制方案设计,在各类管线关键节点安装智能仪表,实时采集管线状态数据,经过后台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分析,监测分析管线运行状态,开展管线故障预警及故障诊断,利用电动阀门实现故障情况下区域阀门的自动开启及闭合,实现管网状态的实时监测,降低管线故障对车辆段生产作业的影响危害;最后,搭建管线信息数据库和智能管控软件平台,数据库集成管线的运维、能耗、实时监测数据,软件平台将各管线专业信息相融合,形成一个各管线专业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监视界面终端,集成管线三维展示、状态数据展示、故障报警提醒、智能派单等功能,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管线管理效率。研究成果可以为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运维管理提供借鉴,给车辆段基础设施资源的建设、规划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铁车辆段停送电及登台作业过程安全保障方面不足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结合智能验电接地联锁、视频联动跟踪及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车辆段停送电及登台作业过程的安全管控,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新基建时代背景下的传统行业变革将以数智化转型、智慧化应用为大趋势.结合数智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应用情况,在轨道交通领域,行业的数智化技术转型将推动项目在设计、施工、制造、优化与维护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本文提出在轨道交通领域进行数智化转型的依托技术,创造性地构建"2+3+N"轨道交通数智化生态系统架构,并分析了3个典型的数智化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目前铁路装卸作业移动式防护信号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影响了铁路运输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劳动强度,确保移动式防护信号使用安全,从系统架构、硬件结构、系统功能及操作流程层面对移动式电动防护信号智能监控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在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的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在控制室中对防护信号安设和撤除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视和及时报警,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对铁路装卸作业中移动式防护信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单线运营时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在网络化运营阶段,结合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理论,对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使不同的物资选择不同的采购模式和方式,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转辙机手摇把管理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一套转辙机手摇把智能管理系统。介绍组成该系统的智能保管箱和管理软件平台2部分内容,其中智能保管箱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对箱内手摇把数量、开关门时间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管理软件平台包括手摇把使用管理、平台管理和保管箱实时监测3个模块,使手摇把的使用申请、发令授权等流程实现电子化作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铁路数据通信网运维过程中缺乏IP地址的自动化准入和管理手段、CE交换机故障自动识别手段,以及对数据网设备、业务流量、IP地址的统一监测手段等问题,提出以综合运维、全网可视化、运维模型、IP画像等4种智能运维方法,实现更智能、更全面、更安全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通过IP地址级的流量监测及分析、安全准入,及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型分析,实现数据通信网的集中管控和智能运维,以及异常流量、网络风暴、非法接入等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信号设备全天候正常运行,一体化信号中继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信号设备备用直流电源,磷酸铁锂电池组的自身电池管理系统,具备数据实时独立监测功能,但是无法与其他运维子系统进行联动监测,也无法实现电池运行状态的趋势预测和故障状态的预警,具有安全隐患。本文基于电池自身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提出面向一体化信号中继站的电池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电池数据接入一体化信号中继站智能运维后台,与巡检、动环、消防等运维子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监测,从而做到一体化智能运维,同时建立电池数据库并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和趋势预测技术,能够实现电池运行状态的预测和故障状态的预警,提高一体化中继站应急响应水平和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