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对我国高铁快运的潜在市场规模预测,有利于优化高铁快运服务质量,支撑高铁快运服务产品开发。以快递量作为潜在转移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快递量预测;考虑运输安全性、便捷性、经济型、可靠性和时效性等影响因素,构建logit分担率模型进行分担率预测,得到了高铁快运市场可分担率及2020-2025年的潜在市场规模。结果表明,高铁快运市场潜在规模远大于实际市场情况,通过提高寄件服务便捷性,缩减前置等待时间,优化两端作业时间,将有利于提高高铁快运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网络的逐渐完善和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高铁快运的市场前景愈加广阔。为将铁科院高铁快运基地打造成国家级示范与创新中心,对其平面布局进行研究。从土地利用、公路接驳等方面分析选址方案,推荐于环线东南侧布置物流基地;按照功能定位设计分区方案,将基地划分为科研创新区、装卸区及停车区;依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两种布局方案,经综合比选,推荐在初期设置大型仓库,以适应高铁快运的发展需求,并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速铁路网密集程度位居世界之最,若能充分挖掘高速铁路运能发展高铁快运,对于构建快货物流圈、建设交通强国以及助力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了我国发展高铁快运的意义、高铁快运发展的基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我国高铁快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占比,提升高铁货运产品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国外高铁货运产品特征分析,为我国高铁快运发展提供借鉴经验。从国外铁路快速货运服务产品的对比分析出发,从产品归属、列车、站场及装卸条件和服务产品特性四个维度重点分析法国TGV La Poste、德国Parcel InterCity和意大利Mercitalia Fast等国外高速铁路货运产品。针对目前我国高铁货运产品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速货运产品发展经验,提出了现阶段开行夜间运行的高铁快运列车的发展方式,并从运行计划制定、站场及装卸条件和货源组织三方面讨论开行高铁夜间车的关键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货运的技术支持、产品设计和发展趋势等提供有效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精准预测高铁快运运量,是制定科学的高铁快运运输组织模式及开行方案的前提。本文在使用组合预测模型预测高铁节点城市快运OD分布的基础上,结合重力模型,基于交通与经济之间的内生关系对OD分布的预测结果进行诱增修正。以“南昆高铁”为例,预测南昆高铁节点城市2026年的高铁快运OD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南昆高铁节点城市中,昆明的高铁快运运量最多,其次是南宁;且各节点城市的高铁快运到发量不均衡,昆明和南宁的发送运量大于到达运量,文山和百色的到达运量大于发送运量。预测结果与城市区位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提出的考虑诱增运量修正的组合预测模型更贴近现实情况,为高铁快运运量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高铁货运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高铁货运组织方案和经验。从运输车辆、装卸作业、管理体制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展高铁快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专用车底开行、利用客运动车底开行、旅客列车加挂专用车辆三种组织方案,比较分析了各方案的适应性;从研究专用车辆、规划装卸基地、研制装卸设备和装载方式、完善管理规章等方面提出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货运动车组是我国中车集团为满足铁路快捷货运发展而正在研制的新型动车组。本文从运输能力、车站货运设施设备、装卸搬运设施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铁快递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铁路快运的经验和航空快运的成熟技术,分析了货运动车组的顶层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高速货运动车组的总体技术方案应与标准动车组基本保持一致,要结合快捷货运需求重点对大开度装载门、货运专用地板及集装器具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满足货物快速装卸、装载加固和在途安全管理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找出影响高铁枢纽换乘效率关键因素,科学合理高铁枢纽布局,提出一种基于AHPDEMATEL组合评价方法。以高铁枢纽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求得各评价指标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综合影响度。研究结果表明:其他交通衔接性、通道便捷性、设施供给度、枢纽组织有序度、停车场供需比、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单位时间换乘量、绕行系数是影响高铁枢纽换乘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11,(7):90-91
民航受高铁开通影响已经有事实证明,但民航也不是在高铁冲击下就束手无策。高铁由于投资巨大,不可能把票价降得很低。同时一些高铁站点也处于城市的边缘,高铁出行时间上也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引入多品种流网络思想,针对分阶段站改施工造成部分咽喉、到发线不可用情况,进行高铁站通过能力计算及消减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咽喉及到发线重要程度。将高铁车站的站场图抽象为网络图,按到发线占用及作业时间不同进行分类,基于图解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基础上,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Ford-Fulkerson算法进行最大流预推,得出车站最大通过能力。以深圳北站站改为例,计算一、二阶段站改施工的通过能力,在不同咽喉、到发线封锁情况下,对通过能力进行消减分析,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咽喉及到发线影响通过能力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赵胜  梁鹏  李海 《综合运输》2023,(8):63-67
高速铁路车站接发车的不均衡性对高速铁路资源设备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高铁车站的技术作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铁车站接发车不均衡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经济学领域的泰尔指数计算方法,融合运输领域的时间与接发车数指标,提出了高铁车站接发车不均衡性的计算方法,用来描述车站一天内不同时段列车到达与出发的分布情况。实例计算得出到发场A接发车不均衡度为0.157,组间差距为0.092,组内差距为0.065,组间贡献率58.60%,组内贡献率为41.40%。可知到发场A接发车不均衡度较小,且到发场A的接发车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接发车方向之间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铁“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快建设,对民航的影响不断扩大。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高铁对民航的影响,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民航航线造成的四类影响及相应航线特征,基于logit模型对高铁和民航客流量分担变化进行模拟和验证,最后从积极应对高铁挑战角度为民航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铁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运输格局的平衡,高铁对沿线公路客运的影响程度因地区、城市差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本文从经济要素、时间要素、品质属性、运输效率等影响居民出行决策关键因素分析着手,构建了公铁竞争的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从高铁客流构成和出行距离分布特性分析入手,紧密结合公铁竞争曲线特性,判定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系数与影响等级,最后分析了武广高铁对广东省境内城市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国内典型高铁城市客运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目前国内开通高铁动车的20个典型城市,从分析高铁的运输特征、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入手,着重研究了高铁与城市人口、经济、城市对外出行的联系,剖析高铁给综合交通特别是铁路系统自身及民航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国内城市高铁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广深高铁沿线7个不同类型城市高铁车站,从规划、布局、建设、运营、衔接及其对关联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了车站建设运营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沿线车站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完善我国高铁车站枢纽功能与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航空运输早已实行了浮动票价,高铁也在逐步实行。本文以京沪高铁和航空为例,对高铁和航空票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使用Ward方法将票价的影响因素聚成了四类:出行需求、旅客选择、出行效率、出行路线。然后基于信息熵和Copula熵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再借助CART树对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回归树模型拟合了票价数据,回归树分析解释了73.1%的航空票价变化和93.8%的高铁票价变化,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航空票价主要受出行需求、旅客选择因素影响,而高铁票价主要由出行效率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铁快递外部发展环境入手,分析快递市场总体情况、高铁快递发展宏观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说明当前适合发展高铁快递。接着,利用SWOT法分析高铁快递自身优劣势、发展机会和威胁,从运输技术保障、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论证高铁快递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最后,提出高铁快递专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发展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运营模式;提出其它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高铁运输的优势运距、货物装载可行性、运输组织模式、运作模式、网络布局及定价策略等关键问题,探讨了高铁运输参与电商物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11,(1):91-91
2010年12月30日,东航宣布,2011年东航将在长三角地区初步实现“空铁联运”,将首次把高铁车次、时间和飞机航线进行搭配,形成互动的出行方式,对外组合式销售,以应对高铁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11月15日播发的一则报道中说,今天国内的新闻中,最引入关注的无疑是京沪高铁。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铁今天将在蚌埠段铺设最后一根钢轨,这也意味着京沪高铁全线铺轨即将完成。随着越来越多高铁的开通,不受气候、机械等因素影响的火车受到了乘客们的欢迎,一些支线航空线路也开始被迫减少班次或停飞,那么这场“天地之争”最终是否会给航空业造成严重冲击吗?经过一系列中外高铁案例的分析,这个报道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高铁“围攻”,民航“难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