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路网可靠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客观反映城市路网可靠性, 在分析城市路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 将OD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 分析了主通路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引入OD对连通度对主通路可靠性进行修正, 推导了整个路网可靠性计算公式。而且研究了主通路上节点个数对路网可靠性的影响, 讨论了在不同交通状况下改善路网可靠性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主道路间未取得有效连通时, OD路网的可靠度为0.62, 在保证主道路持续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对主道路进行有效连通, 路网可靠度提高为0.70。这反映了路网可靠度不仅依赖于主通路持续性和有效性, 还取决于主道路间的连通性, 将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对OD路网进行可靠性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带状组团城市交通轴向汇聚、运行不畅等共性问题,首先,从城市演变角度,总结带状组团城市"点状集聚、带状雏形、带状组团"的3个发展阶段及其"轴向连通、多向汇集、圈层分布"的交通特征;其次,基于干线路网功能定位,提出城镇化地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应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网络体系;最后,考虑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下干线路网承担的作用,研究轴向干线路网与公共交通的协调布局关系、组团及内外路网"优先深入核心,按阶段适当外延,多点迂回"的布局思路,并以烟台市为例阐明轴向支撑、组团缝合的干线路网布设要点。此次研究为其他带状组团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干线路网布局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安全分析模型在微观层面建立,将路网中相邻的交叉口和路段分解为两类独立的研究单元分别进行研究.密集路网中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间距小,相邻的路段与交叉口交通运行相互影响,难以划分路段与交叉口.交叉口间距和道路两侧路网形态是影响主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传统模型分别针对路段和交叉口事故进行研究,无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主干路的整体安全影响.基于上海市21条城市主干路,将相邻路段和交叉口依据道路横断面和交通运行特征组合为118个中观单元,并计算了中观单元两侧道路的路网形态.考虑到来自同一主干路的中观单元几何设计和交通特征互相关联,建立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和路网形态对主干路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规则方格路网和混合型路网,位于方格路网中的主干路事故数较少;交叉口间距越长,主干路事故越少.中观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安全分析模型中研究单元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为城市主干路设计及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龙岗区中心地带的路网施工改造为例,探讨复杂城市环境下城市核心区路网改造项目的工程建设组织方法,以期为类似项目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以泰州市"3435"快速路网项目建设为背景,针对改造过程中的方式选择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可以借鉴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路网快速化改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估计路网瞬时所能承载的车辆数,首先建立在途车辆数与路网均速的关系,推算路网运行的边界速度;其次,提出路网中车辆速度分布的概率模型,并建立车速分布参数随路网均速变化的动态模型;进而,将边界速度代入动态模型获得对应的车速分布参数,恢复对应的车辆速度分布;将车速分布与交通流速度—密度曲线进行匹配,获得不同密度条件下车辆数所占比例;待求车辆总数乘以密度分布得到不同密度下的车辆数,不同密度下车头间距之和等于车道加权的公路总里程,解方程得到车辆总数。以北京市为例,用来自1.2 万辆私人小汽车的浮动车数据分别估算了北京市中心城区1 368km2范围内快速路、主干路、次支路三个等级路网的承载力。结果显示,该方法计算效率高、操作性强,适用于大规模路网测算,在交通运行仿真、分析及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拥挤交通网络中,路段阻抗不仅与本路段车流量有关,也受其它路段车流量影响.本文讨论拥挤交通网络中同时考虑本路段和其它路段流量影响时Braess’悖论的性质及在系统最优分配下新增路段的作用.利用用户平衡(UE)和系统最优(SO)条件,计算得出Braess’悖论发生时交通需求具体范围及SO分配下新增路段有意义的交通需求具体范围,研究其它路段车流量对悖论产生概率影响及对SO分配下新增路段是否起作用的影响,讨论其它路段对UE分配和SO分配网络总阻抗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悖论发生概率,SO分配下新增路段起作用的概率及两种交通分配网络总阻抗的差距都受其它路段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为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 以若干个城市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的交通出行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路段状态相关性, 设置了考虑相关性的道路间距, 计算了城市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分析结果表明: 主干路和主干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主干路和支路相关单元的平行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分别为2.4、1.0、0.9km; 主干路间距取为2.4~2.5km, 主干路间设置2条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的间距为0.8~1.2km, 支路间距为0.2km或0.3km; 次干路和支路对应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比较接近, 实际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功能区分尚不明确。所得路网结构布局符合相关性、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的要求, 可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分析了城市道路网质与量的功能, 研究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指标体系, 提出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宜划分为空间指标体系和交通质量指标体系两大类, 并分别确定了7个空间指标和3个交通质量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 指标量化计算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在城市道路网规划阶段便于获取, 便于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路网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道路网络的基础上, 探讨了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和Space L方法建立初始拓扑网络, 并建立了节点度、边度和节点路阻的特性指标模型。在反映路网功能真实性的前提下, 优化了拓扑网络, 并以某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初始网络中, 节点度数的均值为2.850 0, 标准差为0.670 8;节点路阻的平均值为84.680 0 s, 标准差为11.768 8 s;在优化网络中, 节点度数的均值为38.750 0, 标准差为24.683 0, 节点路阻的平均值为91.780 0 s, 标准差为18.862 8 s;东西向边的平均度数为42.00, 南北向边的平均度数为29.86, 内部边的平均度数为55.00, 外部边的平均度数为28.33。在优化网络中, 当度数较大的节点在路网中失稳时, 在非拥挤状态下, 最短路径路阻增大, 而在拥挤状态下, 网络会瘫痪。度数较大的节点与真实路网中交叉口重要程度相符, 能够体现交叉口重要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网供求分析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城市道路供求的平衡发展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决策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首先根据对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通行能力的分析, 提出城市道路网络容量的计算方法; 再通过研究城市市内交通、过境交通及对外交通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提出城市交通需求的计算模型; 最后引入供求匹配指数对城市道路供需状况进行评判, 该评判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有关保证交通供需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城市路网车道属性(数量、宽度与方向等) 扩展了复杂网络中度的定义, 分别研究了原始法和对偶法下城市路网中交叉口和道路元素的连接特性; 考虑实际路网与居民出行认知特性, 将交叉口定义为节点, 基于赋名道路法与类Stroke分析从居民认知角度界定道路元素, 重点结合机动车道数改进原始度的概念; 在新的路网元素界定下, 使用基于改进测度的平均最近邻度方法分析了交叉口与道路的连接特性, 并考虑现有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连接系数的概念, 更好地明确其连接关系; 以厦门市主城区为例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分析了主城区路网连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城市交叉口元素网络和道路元素网络皆为无标度网络, 其幂指数分别为1.69、2.70;路网元素的连接皆以某一节点为临界呈现分段特性, 其中, 基于改进度的连接系数邻界点取值分别为3.40、8.33;道路元素的等级测度临界点取值为5, 基于等级测度的连接系数临界点取值为3, 从这一角度来看, 城市路网并非简单的同配或异配网络; 提出的路网元素连接特性分析方法对城市路网拓扑特性的认识及路网演化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特性仿真模型及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就城市道路网系统宏观仿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更符合城市道路网系统实际特性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对城市道路网交通特性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差异及交叉口延误进行了抽象,并设计了基于该仿真模型的最短路算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设施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对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C- D生产函数, 建立了包含城市道路设施这一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 将城市道路设施的各种效益最终体现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上, 并以此来测算城市道路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