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峰  岳国辉 《天津汽车》2012,(10):17-19
为降低在低速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受到的挥鞭伤害,文章对挥鞭伤生成原理、E-NCAP及C-NCAP挥鞭伤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依据E-NCAP中等强度动态试验标准,对普通头枕及Re-active头枕进行试验对比,从结果评价中可看出,Re-active头枕在头枕接触时间、颈部伤害指标NIC、Nkm及上颈部剪切力4方面均优于普通头枕,试验结果总得分也高于普通头枕,说明Re-active头枕能够在低速尾碰过程中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颈部。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在低速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受到的挥鞭伤害,文章对挥鞭伤生成原理、E-NCAP及C-NCAP挥鞭伤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依据E-NCAP中等强度动态试验标准,对普通头枕及Re-active头枕进行试验对比,从结果评价中可看出,Re-active头枕在头枕接触时间、颈部伤害指标NIC、Nkm及上颈部剪切力4方面均优于普通头枕,试验结果总得分也高于普通头枕,说明Re-active头枕能够在低速尾碰过程中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颈部。  相似文献   

3.
欧洲NCAP近期首次公布了汽车座椅及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并在公布结果之后向公众表示,欧洲NCAP从2009年开始导入新的碰撞试验评价标准,其中座椅及头枕评价被列入成人保护项进行评分。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员头部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座椅和头枕的碰撞。欧洲NCAP首次公布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希望以此督促厂商改善车辆头枕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的基础上,开发了工程汽车座椅头枕及靠背静态试验平台。通过对国内某企业生产的汽车座椅进行测试,掌握了测试汽车座椅头枕和靠背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并且分析了影响汽车座椅靠背和头枕静强度的因素,为企业进行产品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严莉 《专用汽车》2012,(10):90-92
建立了汽车座椅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GB115502009《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座椅头枕及骨架的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试验设计,改进了座椅的结构参数。结构改进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新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座椅头枕及骨架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汽车座椅一些关键参数对鞭打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鞭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了计算机仿真可行且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靠背刚度越小和靠背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且靠背刚度比其转动刚度影响更明显;头枕刚度和头枕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其中,头枕转动刚度的影响更明显;而头枕越高和头后间隙越小,则越有利于鞭打试验得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汽车座椅头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头枕的挥鞭伤防护机理,阐述了2012版C-NCAP的评分机制。对某商用车主动式头枕座椅的挥鞭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式头枕在乘员挥鞭伤问题中防护效果明显,为后期座椅安全性能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14,(9):94-94
<正>资料显示,在26%的追尾事故中,驾乘人员的头部或颈部会受到损伤,而在同等条件下的追尾事故中,正确使用汽车头枕比不正确使用汽车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感到疼痛的概率减少40%,使用质量良好的头枕比使用劣质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损伤概率要降低24%。预防交通事故引起的颈椎损伤,汽车头枕的作用很重要。头枕除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某C-NCAP 2018 5星项目座椅鞭打试验为基础,针对其在项目开发中鞭打试验假人颈部伤害值不达标的状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分析,找出对其鞭打性能影响较大的相应座椅参数,在滑台试验中通过改进座椅靠背刚度和座椅头枕刚度及座椅头枕与假人头部相对高度差值等特性参数,真实可靠的减小了鞭打试验对乘员颈部伤害,提高了该座椅的鞭打试验性能从而满足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占强 《世界汽车》2005,(11):74-74
美国保险业非营利团体——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日前对14种微型面包车的座席及头枕进行了后部碰撞试验.并公布了试验结果。在14种车型中.安全性能普遍偏低.只有福特Freestar及其姊妹车水星Monterey获得了“G(良好)”评价。Freestar的固定式及调节式头枕均获得了G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21版C-NCAP中新增后排座椅的动态鞭打要求。后排座椅骨架不同于前排座椅,无法完全借鉴前排的开发经验,考虑到影响鞭打的因素众多,文章基于DOE试验方法,研究了头后间隙、头枕高度、头枕杆直径、头枕杆厚度、头枕EPP和靠背MTM等6个影响因子与鞭打得分各指标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最优解:当头后间隙缩小至25 mm,头枕高度增高至低于头部10 mm,头枕杆直径增大至16 mm,头枕杆厚度增加至1.4 mm,增加头枕EPP,移动儿童座椅上固定点至坐垫上使得靠背MTM增大至60 mm时,鞭打得分由0.21分提升至1.48分。采用最优解方案的座椅实物鞭打得分为1.56分,与DOE最优解的得分水平相当,满足得分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某自主品牌轿车挥鞭伤试验进行研究。按照CNCAP 2012版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试验,通过改进头枕的结构并优化头枕强度和发泡厚度等措施,来提高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为后续的开发和改进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对一款现有的座椅做提高防挥鞭伤性能的改进优化方案。基于C-NCAP 2015试验方法和评价机制对该款座椅进行鞭打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了解到失分项在于NIC值、上颈部剪切力和下颈部拉力,并且有向上窜动的现象,可以通过改变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和高度来改善颈部受力情况。最终,通过头枕杆向前弯折以及抬高头枕高度来实现改善头后间隙,有效减小颈部挥鞭伤害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基于安全间距的追尾防撞模型和挥鞭伤的生物力学机理,结合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防护思想,研究了提前判断并启动主动头枕的控制策略,设计了电机控制及运动可逆的新型主动头枕机构,观测和记录了原理样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与传统头枕相比,该主动头枕可降低追尾碰撞下乘员颈部伤害,同时弥补传统纯机械主动头枕响应滞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汽车座椅和头枕安全相关理论,针对某国产车型头枕开发项目阶段中出现的鞭打评分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标法和台架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结合建立有限元预测了优化方案的结果,并通过C-NCAP 2018的正式鞭打试验验证了预测结果,最终实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第三方新车质量调研结果,本品车型头枕舒适性抱怨相对其他车型百车抱怨数较高。为了明确顾客抱怨具体原因,并且制定改善对策提升顾客满意度,选取了4款对标车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及头枕舒适性影响因素,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分别对5款车型头枕重要指标满意度和头枕整体舒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评价人员对本品车型硬度最不满意。进一步对头枕重要性能指标进行客观数据测量,测量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吻合,最终确定头枕硬度过大和部分用户不会使用前后调节功能两个因素为引起头枕舒适性差的主要抱怨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并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评价方式确认改善对策有效,最终达成降低顾客抱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别小看头枕     
许多车主认为头枕只不过是一项舒适型配置,其实头枕的作用可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正面碰撞后期,驾驶员在安全气囊反弹力与安全带约束力作用下,向后复位运动,其腰部与座椅靠背接触后的颈部伤害研究很少的现状,进行了驾驶员上、下颈部运动状态研究,并分析座椅特征参数对颈部伤害的影响。为此以某型轿车乘员室相关尺寸和性能参数为依据,采用碰撞仿真软件MADYMO建立了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座椅头枕刚度,可降低上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减小靠背上部刚度与靠背倾角调节器转动刚度,可显著降低上、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和颈部伤害指标Nkm与Nij;增加头枕前倾角,可大幅降低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但过大的头枕前倾角会增大颈部伤害指标。  相似文献   

19.
车型:奔驰S350,带(代码223)后排电动调节外侧座椅、腰部支撑(前座椅)、气动降低后座中间头枕。VIN:WDD221561AXXXXXX。故障现象:正常使用条件下操作前中央操作模块内的头枕折叠按钮时中间头枕无法放下,后部两侧头枕作动正常。故障诊断:连接DAS诊断仪对车辆进行快速测试,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统无故障信息存储。W221底盘的后座头枕控制系统比较特殊,基本可分后部头枕全部气动阀控制  相似文献   

20.
车型:配置272发动机、722.9变速器。VIN:WDDNG9FB6CA××××××。故障现象:后排中间头枕不能下降。故障诊断:客户反映,通过用中央操纵单元上的按钮去升降后排座椅上的头枕,中间头枕不能降下去,左右可以。对于这款车而言,当操纵头枕升降按钮时,正常情况下后排座椅上的左后、右后、中间头枕都可以下去,只是中间头枕不能通过按钮升起来。反复测试,故障现象存在。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最可能原因如下:(1)中间头枕机械机构损坏。(2)气管管路泄漏。(3)气动泵控制模块损坏(M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