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什么是智能制造技术(IMT)?有何特点与用途?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当今最新的制造技术。但至今对智能制造技术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系统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并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来模拟专家智能(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决策等)的各种制造和管理技术的总称。简言之,智能制造技术即是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思想在智能搜索引擎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上海铁道科技》2002,(4):39-39,16
本文对智能搜索引擎情况做了简介,并对人工智能思想智能搜索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铁信号系统是高铁运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成就,尤为突出的是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首先从复杂巨系统、列车运行安全、CTCS技术规范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多层次安全保障概念,并对高铁信号系统多层次安全保障系统的既有概念进行了新解释。其次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斗定位、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介绍高铁ATO、智能调度和智能运维等智能技术应用。最后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进行展望。多层次安全防护和信号系统智能化对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信号系统智能化将不断提升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铁路信号监测技术现状,结合高铁飞速发展趋势和对铁路信号系统高要求的现实需要,通过电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引进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智能电务信号监测分析系统,旨在以此取代人工数据分析,由系统对采集的各种开关量数据、模拟量数据和报警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汇总和智能分析,并采用智能、灵活的算法,简化维修过程及故障处置流程,快速定位故障点,及时予以处置。同时提出了建立智能电务信号监测分析系统的构想,并给出了系统总体架构.阐述了系统的分层功能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为实现电务设备由"故障修"到"状态修"的综合智能维护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智能铁路的发展背景,从推理与推荐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表达与常识库等方面综合阐述人工智能在我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总结现阶段人工智能在铁路领域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铁路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保障智能铁路战略顺利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客车车体外皮清洗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基于PLC智能控制和基于人工智能是否洗净判断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提出的构建多级清洗系统,并辅助人工清洗等一系列对策,大大提高了列车的清洗效率和整洁度,提高了铁路客车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城轨直线电机车辆智能运维综合检测系统。在既有城轨直线电机车辆运维检修基础上,采用车载传感器技术、物联网+5G技术、轨旁综合智能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智能感知车辆运行状态、在线检测车辆轮对关键参数、自动识别并预警全车外观可视关键部件异常,并完成数据综合分析与管理,实现车辆健康状态的综合监测分析。智能运维综合检测系统结合人工检修,可有效提升城轨直线电机车辆检修质量,对未来城轨直线电机车辆检修模式变革、优化直线电机车辆均衡修作业周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车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站台门全寿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站台门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智能设计及现场安装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站台门系统状态监控、站台门系统寿命管理及智能维修和站台门系统应急管理等4个方面,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9.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评价过程,在减轻人工劳力的同时,可以保存原始数据,方便查验和管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图像检测系统在铁路中的应用情况及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的需求、识别办法、技术条件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在铁路中的发展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综合交通枢纽监控系统的建设现状,通过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在智能旅客服务、机电设备智能控制、智能运维、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设需求,提出雄安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并设置统一的枢纽虚拟化云平台,可实现各类智能化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提供基础条件。该研究结论已应用在雄安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设计中,研究成果可为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的设备维护存在巡检周期长、交通不便、夜间作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提出利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代替传统人工巡检的方法。结合智能巡检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从智能巡检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确定入手,阐述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设置智能巡检系统的解决方案,重点对其4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案及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进行论述。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工程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及铁路调车设备无法满足货运时效性需求,通过分析调车作业存在耗费时间的缺陷,提出可以实现车辆自行运动、自行制动、自行摘钩和自行跨股道运动功能的垂直三级立体调车系统,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车模式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智能解编车辆的调车作业思路,以调车作业最小化单元勾别进行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智能行车调度系统结构,模型及实用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分析上前我国行车调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实用型智能行车调度系统的一般结构,建立了系统的模型,并给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现代决策理论的实用有效的决策指挥方法。建立的实用系统可以有效地将人工智能同调度员的智能结合起来,并在宏观上实现了稳定的闭环监控,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将使传统调度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在铁路场景的应用研究,结合数字人民币特点,分析铁路各类业务对数字人民币支付和管理的需求,设计了铁路数字人民币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交易处理、数字钱包管理、智能合约管理等功能,重点阐述了交易处理的4种交易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对加速数字人民币在铁路场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行铁路智能建造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求。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提出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撑的铁路智能建造系统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提出“三步走”实现路径;然后,对铁路智能建造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铁路智能建造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铁路智能建造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单位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为后期的中级阶段积累充足的数据。中级阶段建设各方应做好信息归纳整合,充分积累经验,这样在高级阶段才能融会贯通,充分发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集成应用的优势,进而真正实现铁路建造智能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语音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这两项技术所建立的基础数据信息,加上自身强大的分析能力,使语音识别和分析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从"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下的语音智能技术着眼,对语音智能技术本身的系统原理以及其在轨道交通广播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并对这种技术未来的发展和技术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铁路电务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铁路电务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国家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要求,阐述智能电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铁路智能电务系统解决方案,论述其定义和总体架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以及四大典型业务框架和五大应用场景,为提升铁路电务系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检测装置)的应用有效指导了接触网设备的维修,提高了铁路行车安全性。除了传统的人工检测,目前大量的开口销图像依靠全监督视觉方法检测,且开口销在图像中占比较小,因此数据标注过程所需人力成本较大。本文提出基于弱监督的4C图像开口销检测方法,旨在仅对训练数据进行图像级标注即可完成目标检测任务,达到完善接触网开口销检测手段、提升检测效率及智能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智能铁路是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新一代铁路系统.铁路通信网作为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将面临智能铁路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文对智能铁路推动铁路通信发展进行了分析,对铁路部分通信技术演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隧道建造工艺工法主要包含依靠人工的早期建造方法、钻爆法和隧道掘进机工法。近年来,得益于机械化、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深度融合,隧道智能建造理念已经得到世界工程界的重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系统梳理隧道建造方法沿革的基础上,阐述隧道智能建造的概念与核心,提出总体框架与技术体系框架,论述关键技术难题与实现方法,并对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隧道建造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