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古.  АМ 高振榕 《机电设备》1992,(1):24-28,21
由于柴油机动力装置实质上已取代了船队其它型式的动力装置,因此,大蒸汽量高蒸汽参数的主锅炉的生产实际上已经停止。但从本次五年计划中可以看出,唯一高热容量锅炉产品是装有原子蒸汽发生器的船舶,而以煤供暖的船舶可以看作是一种例外,因为它并不影响全局情况。同时大量建造辅锅炉和废气锅炉,并有进一步扩大使用这两种辅锅炉的趋向。据日本运输部的资料,1986年上半年日本制造了230多台船用锅炉(其中有137台辅锅炉和95台废气锅炉)。1987年制造了200台辅锅炉和120台废气锅炉。  相似文献   

2.
以船舶辅蒸汽系统为对象,结合图示,对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置和管系配置(额定蒸发量1000kg/h、蒸汽压力0.7MPa的针形管辅锅炉)及其区域集中供汽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船用蒸汽蓄热器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从较大流量供汽能力向极大流量供汽能力转换的关键设备,对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以船用蒸汽蓄热器为原型,建立三维物理模型,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放汽过程中的闪蒸规律,利用标准k-ε方程计算蓄热器湍流脉动形式,并引入指数压降放汽边界条件,进行船用蒸汽蓄热器放汽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放汽起始阶段,蒸汽蓄热器出现了"虚假水位";放汽过程后期,在蒸汽蓄热器水空间呈现涡流现象,形成了汽水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了汽水湍流脉动及沸腾传热效果,其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船用蒸汽蓄热器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从较大流量供汽能力向极大流量供汽能力转换的关键设备,对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以船用蒸汽蓄热器为原型,建立三维物理模型,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放汽过程中的闪蒸规律,利用标准k-ε方程计算蓄热器湍流脉动形式,并引入指数压降放汽边界条件,进行船用蒸汽蓄热器放汽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放汽起始阶段,蒸汽蓄热器出现了"虚假水位";放汽过程后期,在蒸汽蓄热器水空间呈现涡流现象,形成了汽水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了汽水湍流脉动及沸腾传热效果,其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导言自本世纪以来,简单的汽轮机已广泛地在陆上及海上作为辅机的原动机之用。1960年McAlpine及Paterson曾宣读了一篇论支谈及各种船用辅汽轮机,其中包括锅炉给水泵、冷凝器循环泵,滑油泵及货油泵的原动机以及其他一般泵浦原动机。在这些范畴内,在前世纪中主要是发展锅炉给水泵及货油泵。本文主要是谈及货油泵传动用汽轮  相似文献   

6.
《船艇》1989,(3)
由中船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蒸汽蓄热器是一种用来储存蒸汽热能,具有均衡蒸汽负荷作用的节能设备。该设备适用于负荷波动的供汽系统,可使锅炉稳定燃烧,达到保证供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增大锅炉瞬间供  相似文献   

7.
朱飞 《中国船检》2023,(4):93-96
<正>某油轮配备了两台Aalborg D型辅锅炉,蒸发量为4500kg/h,最大蒸汽压力为2.4MPa。该辅锅炉的供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闭式反馈控制系统。故障现象近期,该轮NO.1辅锅炉使用20%的负荷进行燃烧,此时空气流量设定值为20%,实际空气流量(Air flow)(见图1)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现象,其波动轨迹为20%→23%→18%→25%→12%→22%→20%。燃烧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船用蒸气锅炉是船舶动力装置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柴油机动力装置的船舶上,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主要用于加热燃油、滑油、工作水、驱动辅机及提供各种生活用汽。这种锅炉被称为辅助锅炉,其蒸汽参数较低。就以我们平时安检碰到较多的船型货船与油船为例:货船上,一般装设一台产生饱和蒸汽(汽压约为0.5~0.8MPa)的辅助锅炉,蒸发量为1~2t/h。而油船上,因为加热货油、驱动货油泵、锅炉给水泵及各种甲板机械以及洗舱需要大量蒸汽,  相似文献   

9.
双螺杆式货油泵在供油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如何合理地对供油船双螺杆式货油泵进行选型,介绍上海地区供油船货油泵的使用情况和国内外双螺杆泵的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10.
船用蒸汽蓄热器的充汽过程是复杂剧烈的汽液两相热质交换过程,具有瞬时充汽量极大、热负荷波动剧烈的特点,其充汽特性直接关系到舰船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根据船用蒸汽蓄热器的运行条件,采用考虑汽液两相蒸发与冷凝的两流体模型和热相变模型,进行不同初始水位和压力下船用蒸汽蓄热器充汽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充汽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蒸汽蓄热器初始水位越高,导致蓄热器压力越小、蒸汽温度越低;蒸汽蓄热器初始压力越大,造成蓄热器压力越大、蒸汽温度越高;在充汽起始阶段,蒸汽蓄热器初始压力越大,蓄热器水位和压力波动越剧烈。  相似文献   

11.
<正>"概念"与"定义",两个词的含义不同。"锅炉水位"是概念,锅炉的各种水位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船舶辅机课程辅(蒸汽)锅炉部分,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发现,锅炉的各种水位过多且定义不明确,不仅造成授课困难和学生理解错误,还可能导致在船船员(包括学生毕业后在船工作)失误,故建议航运行业的主管机关、学界和企业清晰界定锅炉的各种水位。  相似文献   

12.
张刚 《船舶工程》2017,39(5):60-65
以大型万箱级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从船舶蒸汽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船舶在降速及燃烧高粘度燃油航行状态下蒸汽耗量的分析,废气锅炉蒸汽产量分析,计算出主机废气排量及温度、锅炉产汽量及船舶设备的耗汽量,最终得出辅锅炉不启动运行前提下的船舶主机最低运行功率,以达到船舶最大节能降耗的效果,对航运企业船队综合节能增效策略最佳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应用微机软件开发技术和硬件接口技术实现了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仿真系统,仿真系统软件是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下完成的,在锅炉自动控制中,文章着重对锅炉水位定值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控制系统采用前馈加反馈的复合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环境下,结合被控对象的模型仿真了锅炉蒸汽压力干扰下的系统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中设置的倒车汽轮机,一般情况下只在船舶倒车工况时工作。为了克服船舶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倒车汽轮机和回汽控制技术。本文以大型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案,并对换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的主蒸汽压力偏差相对于不使用回汽控制的协调控制方式减小了1%,主蒸汽压力更稳定。可以得到结论,使用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可以解决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阶梯式广义预测的船用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船用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特点,提出将阶梯式广义预测策略应用于船用饱和蒸汽辅锅炉汽包水位控制。仿真研究表明,该策略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D控制,它能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中设置的倒车汽轮机,一般情况下只在船舶倒车工况时工作.为了克服船舶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倒车汽轮机和回汽控制技术.本文以大型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案,并对换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的主蒸汽压力偏差相对于不使用回汽控制的协调控制方式减小了1%,主蒸汽压力更稳定.可以得到结论,使用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可以解决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原理公式推导的形式,简要介绍了船舶蒸汽耗量的计算方法。针对船舶航行、停泊、装卸货、进出港等不同工况下设备同时用汽系数的不同.对全船所用各式蒸汽加热器、舱柜的加热、保温以及生活杂用所需蒸汽耗量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锅炉所需提供的蒸汽量,为船用锅炉的选型和校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货油泵蒸汽动力系统布置分散、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点,围绕本系统的功能要求、原理以及设备间的联系展开系统研究,并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阐述,最终形成一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为货油泵蒸汽动力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两种充汽模式下船用蒸汽蓄热器动态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考虑蒸发和冷凝的热相变模型描述蒸汽蓄热器汽、液两相的热质传递规律,并结合缓慢充汽和快速充汽计算边界条件,基于CFX实现不同充汽模式下船用蒸汽蓄热器动态性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缓慢充汽起始阶段,船用蒸汽蓄热器水位波动大,最终水位保持平稳且略有升高;缓慢充汽过程中,船用蒸汽蓄热器的压力和温度均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在快速充汽过程中,蒸汽蓄热器的压力和温度均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锅炉是决定船舶航运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其蒸汽、压力、温度这些非常重要的控制量与汽包水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锅炉水位模糊控制系统和传统PID控制器优势互补,并应用MATLAB软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锅炉水位可实现实时最佳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