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三界革命”时代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对于文学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做出调整.早期他将文学视作传播文明和改造“国民性”的有力工具,而随着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他又注意到文学在传承和发扬积极的“国民性”和“国性”中的特殊的文化功能,而这正是对其文学观中作为主导的启蒙向度的修正.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梁启超认识到情感与理性的均衡发展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他回归文学的审美属性,强调发挥文学的“情感教育”作用,这是其对文学革命中的启蒙主义的文学功能观的校正.目前学界对于梁启超文学功能观的发展线索及诸种促成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学作为当今文学研究中一个热门的话题,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对20世纪以来"黄河--长江文化圈"生态文学与环境的人文关怀的研究,在于对地域性传统文化精神的回顾,从文学意义上对人与社会的主观精神关注转入生态学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其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地域生态理念的研究,生态文学类别的梳理,理论资源的开拓,具体文本的解读等.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对生态人文、人文精神的发掘以及围绕顺从自然,认识危机,反思文化根源三条线索去思考,为文学寻找更贴近自然,更为健康,更有生命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的终结和一个以“世纪末情结”为特征的文学时期的开始,面对新旧体制的转型和市场经济提出的挑战,中国文学向何处去?在现代文化大系统中,文学定位在哪里?支柱、内涵是什么?如何创造?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孔子对诗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历代诗歌批评史讨论的对象,并且贯穿于历代诗歌的创作实际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诗可以群"从"兴"、"观"、"怨"中割裂开来,导致人们忽视了"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与先秦时代文学活动的关系."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文学活动的集体性.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文学觉醒的时间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在向职业化、专业化迈进的道路上,社会政策的推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必须建立一个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工程作为一门较年轻的应用科学,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涌现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我国目前在基础工程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基础工程作为土木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课,在我国已开设了多年,我院分别在道桥、工民建和港航专业开设有地基基础方面的课程。以前,专业划分过细,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选用上也就过分强调专业性,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04,(4):88-88
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有效监管、优质服务”作为海事工作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海事监督执法新形象。这是洪善祥副部长在2月4日结束的交通部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逝世前,沈从文就多有论及鲁迅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鲁迅在认识与评价上的复杂性。沈从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一方面肯定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对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持认同态度,另一方面又否定鲁迅的杂文创作及其社会政治意义,对作为思想家与战士的鲁迅表现出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沈从文对于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居于疏离与接受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而走向热潮的生态文学以生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而生态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是生态伦理与生态正义,这就促使生成生态伦理。生态伦理的文学镜像必然要求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这也必然引发两个层面的巨变:一是在现实层面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二是在文本层面上对传统经典文学的检讨与反思。文学镜像通过干预和建构的途径实现生态伦理的镜像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围绕作家个人创作经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文学与跨文化实践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勒克莱齐奥教授强调文学创作的“当代性”,认为任何时期的作品都承载着作者与读者所创造的共同价值,成为其所处时代的见证。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打破规则的越界行为至关重要,但这种越界如果仅以美学为导向,则可能落入僵化的窠臼。勒克莱齐奥欣赏开放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提供了与他者交流的可能。文学是跨文化的例证,跨文化是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勒克莱齐奥作品的重要主题。勒克莱齐奥反对世界文学的等级划分,倡导践行“非线性”艺术史观,指出面对当今时代,跨文化与跨学科必将在塑造一种全新人文主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