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结构噪声的观点,对在集中力作用下的损伤梁进行了振动功率流研究,损伤部位模拟为转动弹簧,利用断裂力学的有关理论得到其转动刚度.分析了损伤梁的弯曲波运动以及振动功率流的输入和传播,结果表明振动功率流与损伤位置及其特征尺寸是相关联的,本研究为基于振动功率流方法的损伤诊断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噪声的观点,对在集中力作用下的损伤梁进行了振动功率流研究,损伤部位模拟为转动弹簧,利用断裂力学的有关理论得到其转动刚度。分析了损伤梁的弯曲波运动以及振动功率流的输入和传播,结果表明振动功率流与损伤位置及其特征尺寸是相关联的,本研究为基于振动功率流方法的损伤诊断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朱翔  李天匀  赵耀  刘敬喜 《船舶力学》2008,12(1):118-124
研究了损伤Timoshenko梁的振动功率流特性.用一局部转动弹簧来模拟梁中的损伤,利用断裂力学的有关理论得到局部弹簧的转动刚度.为了分析问题简便,讨论了一无限长Timoshenko梁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弯曲波运动以及振动功率流的输入与传播,分析了振动功率流与损伤位置及其深度的关系,为Timoshenko梁的损伤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圆柱壳体中振动功率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圆柱壳中振动功率流,分析了在不同周向波数和频率下,外载荷传递给圆柱壳中的功率流及功率流在壳体中的传播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可以根据各内力功率流的比例来定量地确定壳体中不同波传播的成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耦合双层板结构是船体中的常见结构, 研究其结构振动及其功率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薄板理论, 采用波动法建立有限尺寸双层板的振动模型, 在结构耦合及激励处离散, 由连续条件将各离散板的运动方程组装。运用上述方法, 验证波动法解析解与有限元法数值解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分析激励力角度、连接件角度及其厚度对振动功率流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弯曲振动功率流和面内振动功率流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而面内振动功率流在低频段远小于弯曲振动功率流, 随着频率的增加, 二者逐渐靠近;弯曲振动功率流在全频段随着激励力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面内振动功率流在高频段随之减小;随着连接件的倾角和厚度的增大, 都会使接收板的振动功率流降低。  结论  研究结果对于双层板结构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船舶板壳结构的振动功率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功煜  刘微  朱翔 《船海工程》2011,40(6):45-48
基于功率流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板、壳结构的振动功率流特性,分析结构阻尼、阻尼器、加强筋等参数对结构功率流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功率流矢量图和功率流-频率曲线图.分析表明,结构阻尼的改变、阻尼器阻尼值的变化均没有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但随着结构阻尼的增大或阻尼器阻尼值的减小,结构振动响应的峰值变小了;加强筋明显改变了功率流的大小和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波传播分析的水下粘弹性复合圆柱壳振动功率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谨  李天匀  刘敬喜  朱翔 《船舶力学》2007,11(5):780-787
采用波传播分析方法,讨论了外部敷设粘弹性自由阻尼材料的无限长圆柱壳在流场中受径向简谐激励的振动功率流.用复模量形式计及粘弹性阻尼的损耗因子,研究了自由阻尼圆柱壳在外激励作用下的输入功率流和沿壳体传播的功率流.结果表明粘弹性阻尼层可以明显降低激振力输入壳体的功率流,加快振动波在结构内的衰减,为潜艇结构和水下各种管道的减振降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主动力方式的圆柱壳结构输入振动功率流控制,分析了圆柱壳受激振动的响应,利用导纳函数求解结构响应。将构造结构总的输入功率流为二次型函数作为控制目标函数,利用哈密尔顿二次型最小值理论给出最优控制力前馈控制表达式。分析了几个重要参数对壳体结构振动功率流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杨  赵健 《船舶》2008,19(6)
研究了激励点位置对于梁、板结构输入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不改变结构参数和激励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激励位置的优化不仅可以减小结构的振动能级,而且能抑制结构共振时的响应特性。由此提出了控制结构振动的新途径,激励点的位置对于结构的振动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加肋圆柱壳体的振动功率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铭 《中国造船》1993,(1):95-104
本文研究环肋圆柱壳在周向线分布余弦简谐力激励下由振源输入壳体的功率流及沿壳体传播的功率流,分析了肋骨参数对功率流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内力功率流分量的比例主要取决于激励频率和周向模态,而几乎不受肋骨的影响,除非该肋骨产生了波的衰减域。  相似文献   

11.
阻振质量对板平面弯曲波传播的阻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限板上受点激励时阻振质量对结构声传递的阻抑,采用基于能量观点的隔振度来定义阻振质量的阻抑作用.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隔振度简化公式的可行性.发现板平面弯曲波分别和阻振质量的弯曲波和扭转波达到最佳耦合时,平面弯曲波发生最大透射.算例分析和试验研究论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阻振质量应用于结构声传递途径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功率流隔振效率评价指标及其与振级落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睿  施引 《中国造船》2007,48(3):86-92
鉴于功率流方法在隔振分析中的日益受到重视,以及以传递功率流直接作为隔振系统的设计指标存在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借助经典隔振理论的传递率及插入损失概念导出功率流传递率(插入损失);通过建立柔性基础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解析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方法对功率流传递率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功率流传递率作为隔振设计效率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针对功率流及插入损失不易测量的问题,对功率流传递率与振级落差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解析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姚熊亮  计方 《船舶力学》2010,14(6):678-689
研究了船舶阻抗失配基座对平面弯曲波传递的阻抑特性.基于波动理论,根据不均质结构中波型转换、阻抗特性,推导并给出了振动波入射不同连接形式的船舶基座结构的透声系数及隔声量公式,归纳了隔振性能随基座板架厚度比及频率变化规律,讨论了基座连接结构处板架固定方式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含阻振质量的阻抗失配基座.数值结果表明阻抗失配基座显著增大了基座的输入机械阻抗,加剧了振动波在船体板架中的波形转换、散射和反射,显著提高了舰船基座结构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problem of wave scattering by undulating bed topography in a two-layer ocean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linear theory. In a two-layer fluid with the upper layer having a free surface, there exist two modes of waves propagating at both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layers. Due to a wave train of a particular mode incident on an obstacle which is bottom-standing on the lower layer, reflected and transmitted waves of both modes are created by the obstacle. For small undulations on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layer, a perturb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obtain first-orde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of both modes for incident wave trains of again both modes in terms of integrals involving the bed-shape function. For sinusoidal undulations,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graphically to illustrate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waves of different modes by the undulating bed. U. BASU was born in 1949. Sh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Applied Mathematics, Calcutta University, India. Her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water wave problems, continuum mechanics, etc.  相似文献   

15.
杨勇  车驰东  唐文勇 《船舶力学》2015,(9):1139-1148
为确保带减速齿轮箱主推进系统的可靠性,文章对船舶轴系的扭转振动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各组成部件的特点将轴系分解为连续和离散的两个子系统,分别利用波分析法和多自由度系统分析法列出连续子系统的波动形式及离散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同时考虑了减速齿轮箱油膜刚度的影响。然后根据两子系统连接处的动态平衡和连续条件,建立整个轴系在扭转振动模式下总运动方程,通过求解总方程得到系统的位移响应。该扭转振动分析被应用到某LNG船带减速齿轮箱的轴系振动计算中,通过考虑轴系减速齿轮箱啮合齿面间油膜刚度使轴系扭转振动模型更接近轴系实际运转工况。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减速齿轮箱啮合齿面间油膜刚度的增加,最大轴系扭转应力向低转速区域偏移。这对船舶轴系转速禁区的划分产生极大的影响。有助于防止因不良轴系振动计算引起轴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Flügge弹性薄壳理论研究圆柱壳在齐次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问题.圆柱壳的自振频率通过位移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控制方程联立求解获得.引入一般形式的位移函数之后,位移控制方程能够得到关于频率和波数的频散图,联合边界条件后转化为8阶矩阵行列式的零点求解.讨论自振频率点在频散曲线中的位置,给出纯虚数曲线分支的含义.还讨论精确解和常用梁方法的联系,研究振型在3个频率区域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环向加肋对充液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环向加肋对充液圆柱壳耦合振动的影响。基于Love壳体理论,考虑壳体内部完全充液,采用波动法建立充液环肋圆柱壳耦合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耦合频率值。通过与已有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环肋参数对充液圆柱壳结构耦合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骨尺寸、数目的增加,对充液圆柱壳振动频率的提升影响明显,而内、外加肋形式所产生的影响则相对有限;肋骨对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向波数较大时;肋骨高度变化对耦合振动频率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减少圆柱壳振动和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在其表面敷设阻尼层,这种复合结构称为阻尼复合圆柱壳.分别运用薄壳理论和弹性理论描述了阻尼复合圆柱壳的内壳和阻尼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阻尼复合圆柱壳振动功率流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内外壳体厚度对复合圆柱壳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为圆柱壳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scattering of plane surface waves by bottom undulations in channel flow consisting of two layers is investigated by assuming that the bed of the channel is composed of porous material.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luid is bounded by a rigid lid and the channel is unbounde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s. There exists only one wave mode corresponding to an internal wave. For small undulations, a simplified perturbation analysis is used to obtain first orde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in terms of integrals involving the shape function describing the bottom. For sinusoidal bottom undulations and exponentially decaying bottom topography, the first order coefficients are computed. In the case of sinusoidal bottom the first order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is found to vanish identical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depicted graphically in a number of figures.  相似文献   

20.
刚性阻振质量阻隔振动波传递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阻抗失配原理,从波动角度分析了刚性阻振质量阻隔振动波传递的特性,并利用有限元法数值研究了重量及截面形状参数对刚性阻振质量隔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阻振质量能有效隔离中高频振动波的传递,且其重量越大,隔振效果越好,而对低频振动波则几乎不起隔离作用;对于矩形截面的刚性阻振质量,适当增大其截面高度同时减小截面宽度,可有效提高刚性阻振质量的隔振降噪效果,这对刚性阻振质量在船体结构减振降噪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