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公路隧道监控系统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公路隧道设备遭受雷击损坏已成为影响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分析了雷电损坏公路隧道监控设备的机理及其防雷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拦截、屏蔽、均压、分流的接地等综合地措施,对公路隧道监控系统防雷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京珠北高速公路附属区防雷设计的介绍,简单分析了雷电破坏的形式及防雷的相应措施,并总结了防雷设计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特点是既有强电设备 ,又有大量的监控、通讯、传感等弱电设备 ,这些都是容易受到雷击或雷电感应的薄弱点。简要介绍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段机电工程防雷系统的特点及设置 ,并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技术规范》[1]要求:"隧道内的所有控制室要求采用联合接地,联合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应保护外场设备和控制室中安装的所有设备和敷设的电缆免受雷电袭击和由于设备安装的位置而产生的危险"。该项目的接地网由电源的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安全接地、信号设备的接地组成,是一个联合接地系统。以雪峰山隧道防腐长效降阻接地极施工实例为基础,论述防腐长效降阻接地极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5.
科技不断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变电站二次系统相关设备也逐步增加。雷电危害一直都是破坏变电站的利器,为此急需在一次防雷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系统的改革,全面提升防雷技术能力。本文针对于雷电的危害性,及风险性进行讨论,并且对于二次防雷技术在变电站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雷电(Lightning)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当这种自然现象对人类产生影响时,就会造成自然灾害.全球每刻大约在2000个地点产生雷暴,平均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的瞬间释放出约55kw·h的能量.雷电对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等构成巨大的威胁,例如,森林火灾有50%以上因雷电引发;人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屡遭雷击破坏;航空、电力、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设施遭雷击而发生灾难性事故等,因此,提高防雷减灾意识、发展先进的防雷设备、设计实施雷电防护系统(Lighning Protection Syste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工信部组织召开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26774-2011《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GB/T6420—2004《货运挂车系列型谱》等标准制修订协调会。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及相关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安全监测系统的功能原理,然后介绍了安全监测系统在三联隧道高瓦斯工区各个阶段的应用情况及安全监控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传输误差、淋水、雷电、传感器的缺陷等,结合现场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办法,对安全监测系统在瓦斯隧道施工的推广应用和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确保新生产机动车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生产机动车环保生产一致性的监督管理,2004年11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就轻型汽车环保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的有关事项发布了《关于开展轻型汽车环保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的公告》(环函[2004]326号),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按照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和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体系。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10.
对电气和通信设备的危害及各种设备的防雷问题作了综合分析。在实际的具体案例中分析了电气和通信设备因防雷问题而产生的故障及避免雷电入侵而采取保护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伟斌  王志伟  韩自力 《隧道建设》2020,40(8):1113-1122
阐述长大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体系,其由土建结构设施、机电设备设施、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及疏散模式组成。根据一般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火灾燃烧特性与致灾机制、土建结构设计与优化、机电设备设施优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以及应急疏散救援5个方面关键问题或技术的研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高海拔隧道火灾蔓延与热释放速率、土建参数优化、设备设施适用性检验与耐久性保持、监控系统应用于智能疏散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着眼于隧道发展,提出针对特长城市地下区间隧道、深埋地下车站与水下(海底)铁路隧道在上述5个方面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需要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可较为方便的在狭长型分布的地下隧道内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站仪的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探讨了隧道沉降、收敛、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从多个工程实例来看,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用于隧道的监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交通建设正逐渐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构建带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面发展!川藏铁路等重难点工程的建设给本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及时总结重难点隧道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天津大学张稳军教授%我刊副主编&作为专刊组稿负责人!陈湘生院士、李术才院士、郭陕云教授级高工、何川教授、袁大军教授、朱合华教授、朱伟教授、陈建勋教授、王华牢教授级高工、吴德兴教授级高工、李国良教授级高工、肖明清教授级高工、史海欧教授级高工、洪开荣教授级高工、马栋教授级高工和赵勇教授级高工等!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咨询专家!丁文其教授、汪波教授、张成平教授、叶飞教授、王树英教授、陈馈教授级高工、郭小红教授级高工、汪成兵教授级高工、陈健教授级高工等58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专家!以专刊形式出版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期专刊共组稿件100余篇!经编辑部组织专家审阅!最终录用21篇。本专刊主要针对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综述:主要综述内容包括隧道建设面临的若干挑战与技术突破、盾构隧道实用抗震计算方法、超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公路隧道近%&年的发展趋势与思考、蒙华重载铁路矿山法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与浆液扩散机理、土-结构动力作用体系混合试验。(2)基础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交通)水工隧道中基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及时主动支护理念及其技术实现、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防水性能及受施工荷载影响、大直径盾构隧道斜螺栓环缝抗剪特性、基于小孔扩张弹塑性理论注浆起始劈裂压力、高水压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模型试验平台的研制与应用、基于!3DZI的隧道开挖与支护质量检测技术、不同渗透系数地层中泥浆渗透成膜试验、深埋隧道注浆加固围岩非达西渗流场及应力场。(3)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及合理支护形式现场试验、土压平衡盾构不满舱施工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超大跨度隧道上台阶CD法中隔壁施工力学行为、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石膏质岩隧道新置换衬砌结构受力特征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所涉及的新理论、新工法、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为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公路学报》将持续关注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与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朝辉  方勇  张玉春  何川 《隧道建设》2008,28(2):140-142
介绍了能适应高原气候的隧道机电设备智能组态监控及维护管理一体化软件系统,它主要包括隧道监控系统(CMCS)、隧道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系统(CDMS),可同时实现两系统联动性和数据参考。该系统根据隧道设备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分析和设备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安全、可靠、最优化的控制各机电设备,从而达到对机电设备、安全指标、交通管理、环境参数等进行有效的监察、控制、智能化管理,并提供事故预处理方案,提高了管理效率,确保了行车安全,为积极预防、处理事故提供可靠的保障。该一体化软件系统已经成功在鹧鸪山特长公路隧道进行了实施。  相似文献   

15.
林志  刘旺  陈川  蒋树屏 《隧道建设》2020,40(Z1):1-8
为评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情况,系统梳理了近14年来我国交通隧道在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通风与照明、运营养护和环保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未来隧道行业的技术发展作出展望,提出复杂条件超长隧道、跨海隧道修建技术、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与运维技术、隧道绿色可再生能源互补式综合利用技术、隧道病害智能诊断与快速修复技术、超长复杂隧道与地下工程智慧防灾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郝俊锁 《隧道建设》2018,38(Z2):278-284
为解决当前隧道瓦斯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实现监控系统“多网合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瓦斯隧道安全监控系统架构,从功能上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层结构,并就其中涉及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人员定位、无线甲烷监测系统、MIMO无线传输技术、智能视频系统、手机短信报警系统、爆破监控系统等实现瓦斯隧道内环境、人员、设备状态等全面监控所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智能瓦斯报警矿灯等新设备在瓦斯隧道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实现了瓦斯隧道全面感知,传感数据无线传输,瓦斯移动与定点监测,人员精确定位,爆破人、机、环闭锁,远程与多级多员监控,充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起到了科学有效的监测监控和预警作用,提升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攀  邓博 《隧道建设》2019,39(Z1):478-485
为解决当前隧道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软件系统独立,应急处置时需人工操作多系统实现设备联动控制,以及设备缺乏预防性养护的问题,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隧道机电设备综合管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将隧道外场机电设备分为PLC控制设备和非PLC控制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手段,实现对隧道机电设备状态的监测与故障报警; 2)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交通事件发生位置与区域影响,制定机电设备联动控制应急预案,实现隧道交通综合管控与交通诱导; 3)采集机电设备历史养护数据,依托云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历史检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与分析,重点关注检测数据存在异常变动的机电设备,实现机电设备“预防性养护”与差异化清洁维护。通过建立该系统,实现隧道运维阶段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提高运营经济效益,提升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伟斌  柴金飞 《隧道建设》2019,39(10):1553-1562
铁路隧道病害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如何在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之前采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有效检测和实时监测,并进行定量化的科学评估,是铁路隧道检测、监测和评估领域面临的问题与考验。通过在铁路隧道运营维护领域的多年探索和积累,总结当前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评估及整治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运营铁路隧道的日常运维养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普查和调研,对运营期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梳理;然后,利用由验收检测、周期检测、日常检测、重点监测构成的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运营铁路隧道的运营状态;此外,基于运营铁路隧道状态评估方法,实现隧道建筑物劣化状态的快速评定;最后,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类型的归纳和原因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运营铁路隧道的病害整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储伟伟  储雪松  高立强  吴锋 《隧道建设》2018,38(10):1643-1652
为解决紫之隧道由于养护工程规模庞大、运维对象数量众多所带来的管理决策困难等问题,引入BIM技术,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通过对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创建涵盖结构、通风、给排水和供配电等多个专业的紫之隧道工程运维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网页端三维展示技术,开发B/S架构的紫之隧道运维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隧道管理方式,该系统具有可视化程度高、空间定位容易、使用方便等特点。系统提供三维展示、定期检查、机电设备管理、监控和监测数据展示等模块,使管理者能在三维场景下,对隧道的病害数据、监控数据以及监测数据有清晰直观的了解。该系统在紫之隧道上的应用,能为保证隧道运维工作质量、提升运营维护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唐强  秦岭  陈军  杨剑雄  张震  王冰冰 《隧道建设》2017,37(12):1613-1621
隧道预切槽施工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但在我国应用还较少。针对黄土地质专项研制了国内首台拱架式预切槽机,并在黄土隧道进行了施工试验。通过施工试验,掌握设备定位、分区切灌、设备行走、施工作业组织等关键技术,并提出应用改进及优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切槽系统工作状态和设备切削、喷灌功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试验要求,为预切槽同步切削喷灌一体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