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17):44-45
国企南下上市热潮.可能会于不久将来冷却下来。有传闻指.内地证监会已向一众国企发出指引.如果集资金额不逾10亿美元将只准许留在A股市场.而不能在本港上市。即使达到标准.企业也不能单独在本港股市挂牌。若传闻属实。这意味着国企今后在本港的集资规模将比以往大减。一众从国企新股大赚的股民望门兴叹之余.本港集资额不及去年也有机会成事实。  相似文献   

2.
方正 《经济导报》2007,(1):29-29
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的规模已是全球第8位。去年11月底股票市值已达15.637亿美元。从2001年底至去年11月底期间,本港股市的总市值上升了209%。内地企业股份,包括红筹及H股的市值更上升了440%,内企市值的比例也从25%提高至45%。在去年首11个月的香港股票市场总融资额达545亿美元.当中内企的集资额达3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报》2007,(21):16-16
被雀为“女鞋天后”的内地民企——百丽国际(1880)于本月23日在港上市,这家获LVMH母公司及李兆基青睐的鞋股于公开招股部分录得逾516倍超客认购,入20手才能稳占一手,其冻结资金达4477亿元,超越工商银行(1398)的4156亿元,成为本港历来最大的“冻结资金王”。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报》2010,(7):32-33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1日指出,20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当中估计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资活动而流入港元的资金高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5.
内地股民对认股权证(窝轮)的热烈程度.原来比股票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内地权证总成交金额高达2,400多亿美元,并已取代香港和德国等发展日子已久的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权证市场。虽然本港股民尚未有机会参与A股权证的买卖,但笔者亦想趁这机会介绍两地权证市场的分别。  相似文献   

6.
《轿车情报》2008,(6):24-24
4月23日,斯柯达全球第200万辆Fabia轿车下线,这辆别具意义的车型正好是今年1月正式上市的全新Fabia Combi运动版,上市短短3个月内全球销量已达19503辆。  相似文献   

7.
刘勘 《经济导报》2010,(26):18-19
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招股活动——中国农业银行招股,已于6月30日率先在香港启动H股招股行动,A股发行也于7月1日展开。此次A+H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达230亿美元,意味着年内全球最大IPO启动。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报》2007,(4):56-56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掀起H股回归A股的热潮。北京北辰(588),大唐发电(991)和广深铁路(525)都已登陆A股,而最瞩目的当然是中国人寿(2628).其A股申请认购额冻结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打破工商银行(7398)招股时创出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07,(14):16-16
被“亚洲股神”李兆基早前点名看好的碧桂园(2007)于44月3日公开招股,并于本月20日正式挂牌。据市场消息,在国际配售方面,上周已录得逾十倍超额认购,估计公开发售方面也将超购逾500倍。若按公开招股价上限5.38元计算,其市值将逾860亿元,除了有机会成为本港市值最大的内地房产股外,也将晋身全港地产股“Big Five”之列。  相似文献   

10.
以往,不少内地企业都会选择本港作为集资上市的基地。而过去数年内地市场暂停新股上市(IPO)期间,这情况亦更明显。然而随着大型国企陆续回流A股市场上市,港股市场独大的局面似乎正酝酿改变。外界担心,本港作为内企主要集资中心的功用,将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