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实现对砼拌和站生产状态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保证砼生产质量符合设计、施工和规范要求,安定(安远—定南)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通过总结国内在建项目对砼拌和站的监控模式与方法,在全线推行砼拌和站动态质量监控系统,通过砼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材料和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实现砼生产过程的智能、实时和动态监管,保证砼的生产质量。文中对砼拌和站动态质量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安装调试的好坏是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日工NBD-320沥青拌和站的安装与调试,提出沥青拌和站安装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佛山市105国道改造工程,从LB-2000CN沥青拌和站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入手,探讨了拌和站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同时对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生产过程中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个拌和站基础上的选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沥青路面的施工实际,分析了影响拌和站选址的主要因素和主要费用,提出了主要费用计算方法,并以客观条件为前提,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2方面提出了基于单个拌和站基础上的拌和站选址模型.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一般的水泥搅拌站分间歇强制式和间歇自落式两种 ,强制式搅拌站适用于拌制低坍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 ,自落式拌和站适合于拌制大坍落度的混凝土。目前在国际上间歇式的拌和站已成系列化 ,完全能满足大多数工程的需要 ,如水利工程可以选用大型的自落式拌和站 ,单机产量可达 3 0 0 m3/h以上 ;公路与房建工程可以选用单机产量 15 0 m3/h左右的强制式搅拌站。我国搅拌站的制造较为落后 ,尤其是单机产量大于12 0 m3/h的大型强制式搅拌站几乎是空白 ,大量的生产厂家都集中在 2 0~ 90 m3/h中小型的机型上 ,计量、控制系统也很落后 ,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沥青拌和站中沥青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沥青用量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存在波动性和规律性,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沥青用量进行分析,绘制了控制图,并对其进行修正,使其可以有效的对沥青拌和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大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燃料成本太高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多种燃烧器本身的系统适应性,在分析了国内多种废油成分之后,通过对燃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出了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完全可以使用废油作燃料的解决方案,详尽介绍了使用废油作燃料过程中应注意的各个细节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施工中拌和站控制的好坏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路用性能影响很大.文中提出了从原材料进场、配合比设计和实际生产等方面加强拌和站控制和实施动态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合理地布局拌和站、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分析广东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布局影响因素及布局原则。构建拌和站布局规划模型,并在模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广东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布局规划,为拌和站物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谈沥青拌和设备除尘系统与回收粉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先 《公路》2002,(6):54-56
对LQC-240沥青拌和站除尘系统对回收粉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回收粉使用的用量对沥青拌和站除尘系统的要求,确定拌和设备除尘系统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出回收粉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1.
杜发平 《隧道建设》2007,27(A01):62-64
以客运专线合武三标长岭关铁路隧道在开挖中,采用无棱镜激光测距全站仪,代替先进的断面仪对隧道轮廊进行的测量放样为例,并从内业准备、开挖面放样、断面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和较高的测量精度,为类似设备拓宽使用范围可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化程 《隧道建设》2009,29(1):54-56
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影响地铁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实施之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有了新的途径。对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设计中新风量的取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新标准解决了目前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新风量取值偏大、从而导致新风冷负荷占空调负荷比例过大的问题。该标准在武汉地铁二号线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嵩 《隧道建设》2011,31(3):345-348,353
为解决大连地铁2号线交通大学站降水、堵水问题,从安全方面考虑,通过分析A,B版设计方案,解释方案变更原因,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经济评价等方面阐明暗挖结合外挂分离岛式车站存在的问题。引发对特殊地质下的地铁车站设计的思考,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中能够引起重视并做出更加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n Asia,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of motorization 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is accelerating a continuous formation of auto-dependent urban structures. The delayed timing of urban railway introduc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a negative spiral of motorization, which could provoke a severe increase in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sector.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timing of urban railway st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level of automobile share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2 emissions in the catchment areas of newly introduced urban railway stations in Asian metropolitan areas; Japa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The result quantitatively reveals that the earlier development of the stations in comparison to the progress of motorization tended to result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year-by-year in the catchment area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statistically that urban development harmonized with urban railway systems with a higher service frequency should be a key factor on the strategic realization of low-carbon urban forms alo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rridors.  相似文献   

15.
石广银 《隧道建设》2014,34(1):24-31
随着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规模的不断发展,地铁换乘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设计工作中同期或近期换乘站的设计较为深入细致,而线网规划远期换乘站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在建地铁站设置的位置及预留换乘形式直接影响着远期换乘站的设置及使用功能。本文分析了双线远期换乘的几种形式及特点,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由于规划相对滞后引起后期改造困难和既有卫星广场站先期站位未充分考虑车站换乘设置,致使后期换乘实施困难,使用功能被削弱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远期换乘站设计应从线网规划、站位选址、换乘节点预留等方面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发展中,地铁车站成为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其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的应用价值。BIM技术在地铁车站设备运维机制中的渗透,是为保障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因此,本文结合BIM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形状,对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借此延长地铁车站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为我国地铁车站的可靠运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把握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前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站点数据,定义了站点活跃度等指标,利用Dunn指数和Davies-Bouldin指数确定有效的站点活跃度聚类算法,引入全局Moran′s统计量和局部Moran′s统计量对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深入挖掘站点使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对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案例研究中,根据活跃度变化将站点聚为四类,发现一个站点的活跃度与周边13个(晚高峰)至20个(早高峰)以上的站点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可推测早晚高峰用户的平均骑行距离分别为2.2 km和1.7 km.研究结果还证实,虽然大部分站点的高峰期车桩比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但高车桩比站点分别聚集在几个不同的地区,低车桩比站点则集中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系统地揭示了站点间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换乘站设计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国清 《隧道建设》2010,30(4):434-438
以北京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现状地铁换乘站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换乘距离”、“换乘时间”、“换乘方式”、“人性化设计”、“无障碍换乘”,通过与现状地铁换乘站功能比较,总结过去地铁换乘站设计经验,并对今后地铁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三号线番禺广场站建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兰 《隧道建设》2006,26(4):28-31
对广州地铁三号线番禺广场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在地铁车站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收集各种资料,找出控制因素,确定合理站位,选择有价值的车站方案,从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可实施方案;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得出了一些体会,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杨壮志 《隧道建设》2015,35(10):1071-1076
为降低北京地区盾构区间泵房施工的风险,采用总结与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盾构区间泵房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3条建议:1)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减小泵房埋深以降低施工难度;2)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富水地层单纯依靠洞内深孔注浆止水开挖泵房,涌水、涌砂风险较高,宜尽量采取冻结法或地面降水方案;3)深孔注浆方案作为最终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