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胀冷缩是建筑材料的特性之一。在桥梁中设置伸缩缝,就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对桥梁结构的破坏而采取的对策。伸缩缝种类很多,如U型锌铁皮伸缩缝、钢板伸缩缝、橡胶空心条状伸缩缝、板式橡胶伸缩缝、大位量模数式伸缩缝等。但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构造复杂、施工安装困难,  相似文献   

2.
分别分析模数式桥梁伸缩缝和梳齿板式桥梁伸缩缝的损伤特点,从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进行损伤原因分析;提出采用滑板自伸缩装置和基于波形伸缩板的桥梁无缝伸缩装置改进伸缩缝构造及研发高性能砼对伸缩缝材料进行优化的措施,并指导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荣强  翁思Rou 《公路》1991,(10):14-18
随着桥梁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大跨径的连续结构愈来愈多,连续长度越来越长,同时对行车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对于公路桥面的伸缩缝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处理不好,伸缩活动量在100~300mm之间,常用的是钢板梳形伸缩缝,大量的实践证明,它加工复杂,耗钢量大,连接的螺栓或铆钉容易松动折断,维修困难,形成桥面的薄弱环节.为此,探求一种新型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已成为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务.1986年上海市建委将研制新型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列为科研项目.1989年大变形量模数式桥梁伸缩缝的科研被城乡建设部列为"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主持,  相似文献   

4.
《公路》1995,(6)
珠海大桥的桥面伸缩装置,采用了当时国内堪称先进的BF系列橡胶伸缩装置。鉴于设计时考虑到气温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车辆轮压等因素,选用了伸缩量分别为120、160、200mm的装置共370延米。BF装置以独特的结构,改变了前一代板式橡胶伸缩缝仅靠橡胶剪切变形来实现桥面的水平变位,而是由上部橡胶伸缩缝板和下部梳齿形钢板组合成一种刚柔相济的联动结构。其特点:①橡胶伸缩缝板断面设计呈二组W形状,当桥梁伸缩变位时,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及W形状,能象弹簧一样伸长或压缩,以适应桥端的位移,其水平抗力仅是板式橡胶伸缩缝的l’3,因…  相似文献   

5.
汪毅 《华东公路》1997,(6):21-22
高速公路桥梁采用传统的板式橡胶伸缩缝已难于适应行车舒适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无缝或条状伸缩缝。本文就无缝或条状伸缩缝的施工工艺和使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常熟橡胶制品厂、广东省佛山公路局联合研制的BF型橡胶伸缩缝装置,已由上海市建委科技委主持于1991年3月2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通过科技鉴定。此项使用两组W形褶裥的橡胶桥缝板的大活动量板式桥梁伸缩缝装量,活动量从40~200毫米,下面采用梳齿钢板作竖向承托,能有效地防止伸缩装置中的橡胶桥缝板在工作过程中起拱或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桥梁传统伸缩缝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文中提出新型刚弹体模数式伸缩装置,将钢弹体运用于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中。为探究桥梁新型钢弹体弹性元件模数式伸缩装置的力学性能,通过疲劳试验与数值仿真的方法,建立伸缩缝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厚度、不同自由长度、不同材质钢弹簧体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疲劳试验研究各种尺寸下钢弹体弹性元件的疲劳寿命,提出钢弹体弹性元件的疲劳设计标准。研究表明,弓形钢弹体弹性元件采用60Si2Mn弹簧钢、厚度取12 mm时,弹性元件位移协调性最好,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汕头磊口大桥原设计的桥面伸缩缝为SG-45型板式橡胶伸缩缝,1988年改造为TST伸缩装置,经多年使用出现病害,需进行改造.选用YF型伸缩装置.介绍YF型伸缩装置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是清缝和伸缩缝安装等工艺.  相似文献   

9.
引言我国在桥梁工程中使用橡胶伸缩缝已有近四十年的实践。随后 ,在多跨筒支梁桥中采用桥面连续 ,以多跨—缝代替—跨—缝 ,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番思考 ,可能对今后工作 ,有所俾益。2 伸缩缝的现状板式橡胶伸缩缝 (以下简称板式胶缝 )始用于八十年代初 ,  相似文献   

10.
盆式橡胶支座是近十几年来在板式橡胶支座的基础上发展的几种新型支座之一。它除了具备构造简单、用钢量小、成本低、建筑高度低的优点以外还具有承载力高、摩擦系数小、加工安装方便等特点,因而在国外桥梁中已大量使用。我国的唐山滦河大桥、柳州红河大桥等工程中也相继采用。通过实践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和欢迎。  相似文献   

11.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12):1403-1411
为确保隧道安全,高质量、快速地施工,必须提高现行的施工管理水平,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包括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管理,但重点是施工管理。隧道施工管理的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作业、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3类。本讲着重分析目前我国精细化隧道施工管理中安全(风险)、技术(作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1)指出安全管理实质是风险管理,我国在风险管理方面,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管理的指南、规定等,但在执行和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把不可接受的风险变成可接受的风险,认为能否实现这一点,决定于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水平。指出风险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强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测、掌子面观察和洞内外变形量测,收集可靠情报,有效管理。2)指出技术管理的重点是对开挖、支护、衬砌的技术管理。目前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管理普遍不到位,管理粗放。其中开挖管理重点应放在对掌子面前方、掌子面、掌子面后方拱脚部位等围岩的管理;支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把可能发生的位移值控制在容许范围内;衬砌施工管理的重点是衬砌及仰拱的连接,衬砌的施作时机,潜在的初期缺陷的控制。3)以混凝土衬砌初期缺陷控制为例,列出日本管理的细目表以及衬砌施工核查卡,说明只要管理到位,技术才能到位,质量也才会得到保证。4)最后强调“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技术精细到位”。不管技术多么好,做不到位,一切免谈。对隧道这样的隐蔽工程,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管理层要下大力气,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2.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五讲——衬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3):251-256
从使用性、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和特殊围岩时补充支护的力学功能等方面分析二次衬砌的功能,说明二次衬砌是确保隧道使用性、耐久性、降低不确定因素影响及具有力学功能的不可或缺的构件。分析衬砌的耐久性: 目前各国对衬砌的计划使用期限的规定一般是100年;调查显示,混凝土衬砌经过修补或采用“预防维护”体制,可以满足100年的耐久性要求,但运营隧道的衬砌有随时间逐渐劣化的趋势。隧道结构劣化的原因除了施工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外,主要是围岩劣化和衬砌本身劣化。结合日本的试验分析认为: 在耐久性设计中,可以不考虑围岩劣化的问题。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调查发现目前衬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衬砌混凝土不密实; 2)衬砌背后留有空洞; 3)衬砌厚度不均匀,拱顶厚度偏薄且留有空隙; 4)衬砌混凝土存在潜在的裂缝。总结各国在提高隧道二次衬砌耐久性方面的主要措施: 1)尽可能不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2)采用钢筋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50 mm; 3)采用喷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时,除计算厚度外,应增加50 mm的保护层厚度; 4)二次衬砌应设置仰拱; 5)仰拱和拱墙须“闭合成环”; 6)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7)减少混凝土衬砌的初始缺陷。认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好6)、7)两点,衬砌的耐久性将得到极大的改善。针对6)、7)两点,介绍日本在衬砌施工关键工艺--浇筑、捣固和养生方面的做法: 拱顶部水平压入浇筑工法、隧道衬砌拱顶捣固系统、喷雾养生和采用塑料模板,以期为我国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8):887-896
阐述开挖断面早期闭合的概念,指出: 1)开挖断面早期闭合是针对不良围岩的对策; 2)围岩越差,要求闭合的时间、距离越短; 3)开挖断面分部越多,闭合距离越长,对控制变形不利; 4)开挖断面的早期闭合是指初期支护的闭合,而不是指二次衬砌的闭合。介绍了日本隧道早期闭合仰拱设置方法分类。认为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实现早期闭合,但还没有做到,这需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缩短单项作业时间才能做到。日本采用的开挖断面早期闭合工法已经标准化,介绍其标准模式及开挖断面早期闭合模式的内涵。通过对日本采用早期闭合工法隧道的实例统计分析,将隧道围岩早期闭合模式划分为5种,归纳了采用早期闭合工法的理由,统计了哪些围岩条件需采用早期闭合工法,并介绍了开挖断面早期闭合隧道的构造参数,以及开挖断面早期闭合隧道的施工方法。以日本七尾公路隧道为例,详细阐述全断面早期闭合施工的管理方法,包括全断面早期闭合的管理项目,最终位移值的管理基准值和初期位移速度的管理基准值及如何确定,全断面早期闭合模式的基准及如何根据施工实际进行修正。从国内外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实例,特别是开挖断面早期闭合的实例中,总结软弱围岩隧道大断面施工技术的基本经验。最后指出把掌子面前方围岩的补强与掌子面后方开挖断面早期闭合结合在一起,在有水的条件下,再把掌子面前方围岩的超前钻孔预测组合在一起,是解决不良围岩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0 cm、15 cm、20 cm三种下凹深度以及添加火山岩、煤渣、沸石三种填料基质情况下下凹式绿地的蓄滞效果;考察了添加火山岩、煤渣、沸石三种填料对下凹式绿地去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凹深度越大,绿地对雨水的削减效果较好,但出于安全考虑,下凹深度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不同的填料也会对蓄滞和去污效果产生影响,添加火山岩的装置蓄滞效果相对较好,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去除率为82.7%;添加煤渣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48%,添加沸石对COD的去除率最好,为34.9%,添加三种材料对SS的去除率都较高,达到9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加铺设计,应对现有路面状况进行调查评定。其存在病害的,应根据病害的成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处治。城市道路由于处于城镇内,交通特性、服务对象及建设条件等具有与公路不同的特点,城市道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加铺补强设计,确定适宜的加铺厚度、加铺类型、结构组合及材料。  相似文献   

16.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四讲——钢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2):123-130
介绍型钢钢架的类型、应用要点及功能效果。重点阐述能使型钢钢架发挥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 与围岩紧密接触、增强脚部支持力、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采用高规格型钢钢架),强调应坚持钢架与围岩间用楔块楔紧;提出当围岩条件恶劣时,可借鉴日本开发的用型钢代替大拱脚的方法;认为当断面大、围岩差时,有必要用高规格的H型钢代替工字钢,可不增加开挖断面面积和喷混凝土的数量。介绍瑞士在Gotthard隧道预计会出现大变形时,采用的可缩式钢支撑,具有使坑道刚性逐渐提高的效果。我国钢架多采用人工架设,速度慢且架设质量难以保证,介绍日本的钢架架设设备(带举重臂的一体型喷射台车和搭载在钻孔台车上的架设机械),这些设备可以提高钢架架设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介绍日本对型钢钢架的施工管理规定。从国外隧道施工趋势来看,采用型钢钢架很少,采用格栅钢架更为普遍。在格栅钢架的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经验更为成熟。我国的格栅是4肢的,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格栅是3肢的。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挪威的钢筋肋。日本在二川公路隧道的试验,认为在与标准支护模式同等承载力的条件下,3根主筋构成的格栅,每榀比H型钢大约节约100 kg钢材。日本正在研究用高强度喷混凝土代替型钢钢架的可行性,值得关注。最后强调: 1)钢架如果与围岩不紧密接触,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支护功能,因此,设置楔块必不可少,喷混凝土时钢架与围岩间要喷密实; 2)应进一步研究格栅钢架和型钢钢架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台背回填4种材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工程中常用的4种台背回填材料:天然砂砾、石灰粉煤灰、气泡轻质土、风积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各地的施工经验,发现4种材料从使用范围、材料特性、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几个方面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优点。结果表明:天然砂砾储量大、价格低廉,适合在大部分地区推广使用;石灰粉煤灰压实’陛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适合在粉煤灰产量多、运距短的地区推广使用;气泡轻质土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地区;风积沙在中国西北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11):1283-1294
隧道情报化施工是指在施工中根据能够充分表现隧道开挖后围岩和支护构件动态的“动态情报”来进一步掌握围岩的特性以修正设计和施工。1)指出实现情报化施工的前提是“情报”,需要的情报包括能够判定掌子面是否稳定、掌子面前方围岩是否发生变化、已支护地段变形是否收敛、围岩分级是否合适等。强调隧道情报化施工的情报“量”是基础,“质”是关键。以位移量测为例,介绍施工中需要获取什么样的情报; 以日本矿山法数据库(DB)为例说明情报“量”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指出我国的施工现状是积累情报“量”较大,但“质”不足,要在情报的“质”上下功夫,能够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为情报化施工建立数据库。2)从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探查、掌子面观察、量测和试验等方面介绍获取情报的主要方法和目的。分别以日本北海道公路隧道和筑紫隧道为例,重点介绍了超前钻孔在掌子面前方和洞口段开挖前地质探查中的应用。3)介绍我国、日本和美国掌子面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指出我国的观察大部分获得定性的情报和少量定量情报,而日本和美国的观察是可以数值化的,我们在这方面尚需努力。介绍对已施工区间进行检查和观察的项目,以喷混凝土为例介绍观察结果的利用方法,反馈指导施工,统计建立管理基准。4)最后强调在不同围岩级别中,获取情报的方法是不同的,量测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万能的。在块状、岩质围岩中,应把观察放在重要位置;在软弱围岩中,量测、观察以及掌子面前方围岩预测等方法应同时并举,循环验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推土机推梁预升纵倾增量角、铲刀前上方地形探测器检测量、铰点在纵向垂直推梁基线的位移量以及期望的下刀量之间的关系,导出推梁预升纵倾角公式,阐明了公式的物理含义;研究了公式在推土作业中的应用,并利用履带式推土机模型。对公式在推土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物理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土作业中,运用公式对铲刀进行前馈控制时,即使铲刀前地形、履带下地形都出现较大起伏,铲刀刃轨迹仍然平缓得多,并且可实现空铲自动定位、自动停止前进。  相似文献   

20.
杨建民 《隧道建设》2016,36(1):113-122
针对以张茅隧道为代表的郑西高铁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大规模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修建成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锚杆轴力较小,不超过12 kN,且拱部受压,边墙受拉;型钢、格栅钢架拱部平均应力分别为132 MPa和86 MPa,格栅应力相对均匀;新老黄土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分别为25~28 cm和10~15 cm;深浅埋分界深度为40~60 m;竖向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实测较理论计算值小;浅、深埋隧道二次衬砌平均荷载分担比例为50%和10%;激振试验表明激振230万次后仰拱填充面的沉降稳定值≤0.5 mm,隧底饱和黄土未发现软化、泥化现象;大断面黄土隧道一般地段宜采用三台阶法开挖;砂质黄土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地表沉降可控制在5 cm以内;可采用水泥土挤密桩消除隧道基础黄土湿陷性;饱和黄土隧道以排为主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