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现有舰船上采用的通信网络卸载引擎,在TCP协议上只支持传统IPv4网络协议。传统的IPv4网络协议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型舰船网络卸载引擎的数据扩展与吞吐能力。提出基于IPv6的大型舰船通信网络卸载引擎设计。创建IPv6运算处理模块,替代IPv4协议支持。独立对IPv6协议下交互数据进行预运算处理。增加TOE数据加速模块,对交互中的用户交互协议数据做快速运算优化处理。通过实验证明,基于IPv6的大型舰船通信网络卸载引擎设计,在大型舰船通信网络使用中,具有网络数据交互能力强、数据运算稳定、数据交互吞吐量明显优于IPv4协议,充分证明了设计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监听已成为仿真测试系统对被试系统运行数据进行采集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被试系统和仿真测试系统的快速发展,需要解决网络监听对不同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和网卡的适应性问题。介绍适应于不同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和网卡的网络协议栈技术,阐述网络监听的原理,提出利用网络协议栈技术进行网络监听的两种方法,给出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仿真试验证明,利用上述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对被试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3.
秦林青 《水道港口》2002,23(Z1):243-246
Internet以及大量的LAN均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协议 ,TCP/IP是由上百种协议组成的协议组。在网络层使用的通信协议是IP协议 ,另外还有一些差错与控制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是IPv 4 ,因为IPv 4自身存在某些缺陷需要更新换代。在IPv 4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 ,IP地址即将耗尽无疑是最为严重的。本文主要论述了IPv 4与IPv 6之间的差异及IPv 6的特点 ,以便更好地为港口管理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NS网络仿真技术及其在网络拥塞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仿真是网络研究者验证网络协议在各种条件下是否具有鲁棒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首先对网络仿真软件NS的体系结构进行介绍,然后说明在网络拥塞控制研究中如何向NS的协议库中添加新协议。以及如何获得用户感兴趣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发展,海上信息中心使用多种通信及网络协议来保障数据通信的有效性,如无线传感网络、WCDMA网络、光纤网络等,如何对这些网络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成为海上信息中心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SNMP是使用较为广泛的通信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管理多种类型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统一搜集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本文重点研究基于SNMP船舶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通信网络管理数据库,最后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物联网通信环境下,传统的船舶通信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系统,受到IPv4接口协议的限制,导致采用IPv6高速物联交互协议的流量节点异常机制管控性降低,全局物联网络交互单元出现异常数据节点检测识别漏洞,给网络通信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提出物联网环境下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系统设计。通过架设基于IPv6协议的交互数据节点支持硬件,实现对底层数据流的硬核支持;在数据交互的链路层添加异常数据甄别检测单元,配合异常节点流量识别算法,实现在链路层上对物联网异常数据的识别拦截,从而完成系统的设计。为保证设计系统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实验对设计系统的检测识别准确性进行对比,通过数据证明提出设计系统优于传统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双栈协议、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这3种常用的过渡机制,并通过一个IPv6实验床的建设,利用IPv6双栈协议和隧道技术过渡机制,有效地实现了校园网从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与已有的技术相比,该方法实现了IPv4和IPv6的共存及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运输安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并给出了协议的拓扑结构、帧格式以及网络的自组织过程,实现了一种低功耗的传感器网络。通过该协议将列车车门状态数据实时汇集到押运人员手中,实现押运过程的监控与报警。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双栈协议、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这3种常用的过渡机制,并通过一个IPv6实验床的建设,利用IPv6双栈协议和隧道技术过渡机制,有效地实现了校园网从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与已有的技术相比,该方法实现了IPv4和IPv6的共存及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10.
传统船舶通信网络隐私信息保护方法,在隐私信息保护方式上主要采用被动式数据加密与公网协议隐私权限限制的方式,实现对隐私数据的保护。但是,此种方法无法在复杂拓扑路由访问网络协议下,对隐私数据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导致隐私数据泄露,严重威胁隐私数据安全。因此,提出船舶通信网络主动防御下隐私信息保护研究。采用主动防御+路由拓扑网络协议保护的主动式二维体系。首先,对路由拓扑网络中敏感信息进行特征的主动监测;然后,对隐私信息具有高敏感度的信息流指向目标进行特征性保护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路由链路上关联敏感数据协议进行加密保护;从源头封堵对隐私信息具有威胁的信息流访问路径,实现对隐私信息的保护。与传统隐私保护方法的实验对比数据表明,提出的隐私信息保护方法,能够降低隐私数据泄露风险98.7%。  相似文献   

11.
讨论IPv6协议的重要性及其优点,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构建,并对GNU Zebfa软件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如何应用GNU Zebra软件配置在Linux平台下支持IPv4/IPv6协议的软件路由器。最后对软件路由器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船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越来越广泛,船舶设备网络的建立需要统一的传输标准.阐述基于CAN总线的NMEA 2000协议,提出了GPS设备接入NMEA 2000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和设备组成,通过分析NMEA 2000协议的数据帧和GPS消息参数群,提出了GPS在不同协议版本条件下语句转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志强  马春波  敖发良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0):108-112,145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监听与分析技术是网络安全和协议分析的一个基础技术。FTP数据包以明文的形式传输,缺乏访问控制机制可能出现垃圾文件和不雅图片等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是在VC开发环境下,基于WinPcap的监听机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监听程序,从网卡捕获网络数据包,对拦截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处理,并部署了Web页面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两种不同实验的下载环境,分析怎样获取FTP数据及如何还原文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程序完全达到实时性要求,实现了多线程监控及还原FTP上传及下载文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移动IPv6的组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移动节点(Mobile Nodes简称MNs)动态加入和离开组播组(Mukicast Group简称MG)的结构,该结构是基于hash算法提出的。同时阐述了移动IPv6(Mobile IPv6简称MIPv6)网络中由MNs构成的动态传递树的构造过程。这种动态传递树的树枝表示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最短路经。必要的时候,这些树枝可以增加或删除。每个MNs都分配了一个组播地址,通讯对端(Correspondent Nodes简称CNs)发送数据包到MG。当MNs移动到一个新位置时,该MNs在新位置上必须加入MG才能接收数据包。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检测一下这种新结构的功能。仿真结果显示了MNs加入和离开MG的动态性直接影响了切换时间和转换的平滑性。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大型船舶燃油输送监控系统设计特点,以及分区设计的思想.遵循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可靠、适用和先进原则,讨论现场总线网络、传感器等的选型及设计.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编制便于操作人员迅速掌握操作要领的人机操作界面.为满足系统的采集、监测、控制与报警等功能,对其网络组成、体系架构、传感器选配、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软件构架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利用联调试验验证以及适应性改进,确保最终产品的成功.介绍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现场设备采用分区布置设计,并选用现场总线Profinet网络,应用人机界面LabVIEW编程软件.上位网借用平台主干网搭建.由于利用了平台资源及其坚固性和可靠性,不仅能提高本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通信能力,还可减少投资,避免因单独组网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和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6.
徐兵  严文华 《中国水运》2007,7(8):160-162
目前,很多网络工具在遇到新的网络协议出现的时候,很难将新的协议快速集成到现有的网络工具中,从而给用户造成很多使用上的不方便。本文设计的一种网络协议模拟器PRT-GET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PRT-GET按照自定义的协议工作说明书工作,它可以方便的把新协议加入到PRT-GET中,从而方便用户使用新的网络协议来完成通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彭勇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9):121-124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自组织、自管理和自愈的特点,是一种多跳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结构,也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在介绍WMN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制约MESH网络发展的路由技术问题,在传统AODV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路由协议OLRP,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雷达网抗干扰效果的评估指标集,建立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雷达网抗干扰效果评估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样本进行学习训练RBF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对雷达网的抗干扰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雷达网抗干扰效果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