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转眼五载春秋,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正是我加入海事的时候。五年来,我随着海巡31"南征北战"。五年的风浪磨砺我的意志,五年的海事经历培育我成长。我骄傲,我是海事人。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机电兵船档案》创刊20周年。2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仅仅是弹指一挥间;20年,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已经由孕育发展迎来了成熟。《机电兵船档案》的20年,是与机电兵船行业档案事业同步发展,与档案工作者共同进步的20年。我从事档案工作近十载,每当回忆起与刊物共同前进的每一步,我的心情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是《机电兵船档案》伴随我成长。我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珍爱她,是因为我珍视自己工作的经历。《机电兵船档案》伴我成长我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机电兵船档案》结缘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工程…  相似文献   

3.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转眼五载春秋,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正是我加入海事的时候。五年来,我随着海巡31“南征北战“。五年的风浪磨砺我的意志,五年的海事经历培育我成长。我骄傲,我是海事人。觉得自己与水特别有缘,我出生在粤东一个水乡,家乡三面环水,榕江就在我家门口哗哗地流淌着,从小就喜欢玩水,喜欢听流水的叮当声,看鱼儿在  相似文献   

4.
正是踌躇满志的年龄,我舍弃了名牌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投笔从戎,一千就是近20年。正当我在人民军队即将晋升更高职务时,我又卸却戎装,毅然选择了远洋职业,一千也是近20年。两个20年,燃烧了我的青春、激情,还有全部的热血;两个20年,我无怨无悔,心中满是自豪.  相似文献   

5.
正是踌躇满志的年龄,我舍弃了名牌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投笔从戎,一千就是近20年。正当我在人民军队即将晋升更高职务时,我又卸却戎装,毅然选择了远洋职业,一千也是近20年。两个20年,燃烧了我的青春、激情,还有全部的热血;两个20年,我无怨无悔,心中满是自豪.  相似文献   

6.
天涯若比邻     
一九七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来到海运局大楼一间不显眼的办公室,这就是最早的《航海》杂志编辑部。热情接待我的是两位编辑,我把一篇题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稿件交给了他们。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我后来移居澳大利亚十年期间,我仍然思念,牵挂着它,忙里偷闲继续为它写些稿件,心中总想着能为它做些什么。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黄冠 《世界海运》2009,32(6):64-64
2004年9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大连海事大学。作为新生骨干,我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新生骨干培训,从此开始了我在海大的求学历程。  相似文献   

8.
谢琳琳 《珠江水运》2013,(Z1):72-75
岁月的年轮见证努力的印记,也蕴含未来的启示。过去的2012年,忙碌但充实着,匆忙却成长着。这一年,有很多新面孔走进我的生活,或喜或悲地留下痕迹;这一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或深或浅地收获感悟。站在年轮更替的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两个画面,一个词语"闪过了我的脑海,成为我2012年浓墨重彩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白驹穿隙,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我早过了不惑之年,正向天命之年迈进。回顾往昔,我参军二十六年,却有十七年的时间是从事档案工作,不曾轰轰烈烈,没有声名显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档案事业。生活多么奇妙,多么不可捉摸啊!在少年时代,我象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也曾编织过无数五彩的梦,喜爱文学、历史,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工科大学。1977年9月我从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分配到某卫星发射中心,当了将近十年试验参谋,参加了数次同步卫星的发射。由于工作需要,我曾拿起笔参加《当代中  相似文献   

10.
张永根 《航海》2009,(4):31-31
1953年,我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该学院由我原来就读的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因此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成长的故事     
<正>2006年7月,一辆绿皮火车把我从大连带到了秦皇岛,开始了我的验船师生涯。2016年7月,阿联酋航空的航班把我从北京带到了开普敦,开始了我的外派生涯。十年间,我从母亲眼中的孩子变成一名有担当的成年人,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验船师;十年间,我在中国船级社(CCS)温暖的怀抱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9,32(8):26-27
我于1990年进入港口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19年。“农村人-企业职工-有思想的人”,我人生的两次跳跃,都发生在这里。是青岛港“救”了我,“救”了我的人生。我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农民工在青岛港的19年,亲眼目睹了港口飞速发展的历程,也亲身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青岛化的深刻内涵,更加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考学离开家乡,所谓跳出“农门”,在外工作漂泊30多年,回老家的时间加起来也许不过两年。可是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二十几年。这是我第一次和父母算计时间,越算越酸楚、越算越心碎。2018年5月,慈爱的母亲离我们而去,她的容颜永远停留在83岁的烛光里。2019年8月,亲爱的父亲也离去,对他的记忆消逝在94年的光阴中。虽然多年前我就给父母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母亲每次因低血钠症住院的病因总未查清;父亲要是有更好的治疗和照料,或许还能更长寿一些。思前想后,总觉得没有如果,只有后果;没有无悔,只有后悔。只好写下内心的独白,寄托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忠孝难两全,所谓尽了忠。父母健在时,总叮嘱我以工作为重,对组织尽忠尽责,他们的生活不需我担心,自己会照顾好自己,不要因为家事影响工作,叫同事们说闲话。久而久之,我也习以为常,觉得忠孝难两全,对组织和事业忠诚就是听从了父母的教导,尽了忠,也就成全了孝道。  相似文献   

14.
从1969年穿上灰军装到扛上两杠四星的大校军衔,我在南海海上工作了近三十年,从登陆艇上的轮机兵到副艇长一直到副支队长,终日以舰艇为家,长年与风浪为伴,南海的风浪磨砺了我,我亦从一名15岁的少年进入不惑之年。回顾30年的航海生涯,最难忘的是发生在下面的几件事。 1988年夏,我担任某大型施工任务指挥组  相似文献   

15.
档案情     
我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1990年2月我从学校毕业,进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工作。从此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从事档案这份神圣而光荣的工作,至今档案已伴我走过二十八个春秋。  相似文献   

16.
陈发银 《航海》2014,(5):28-31
一、从捕鱼甲板走上庄严法庭 上海解放前,我的父辈十余人曾在上海海关所属的消防船"港济"轮当船员,我从小在船上玩着长大,喜欢跟船和水打交道。 1954年夏季,我插班考入浦东"上海海员宿舍联合子弟小学"读5年级,年少的我们非常憧憬父辈们的海员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扬帆海上。1958年,我有幸被选中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中专部海船驾驶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作者、读者: 首先,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几年来对《舰》刊的关爱和对我本人工作的支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2003年即将来临,在此,我向你们拜个早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中,身心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人生易老,岁月沧桑。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也即是我挂笔告退之日,我深情地与你们道一  相似文献   

18.
洪振权 《航海》2004,(4):11-14
每当我走进东长治路505号大院时,总会引起想念母校的思绪。1946-1949年,我在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学习,尊敬的老师和学长教会了我航海技术知识,也使我学到了高贵的品德。在这里,我参加了震惊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跨出了革命步伐;在这里,我经历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时代,1949年6月,走上了革命工作的征途;在这里,我拿到了新生的"上海航务学院"颁发的第一批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19.
郑红 《水上消防》2006,(5):9-10
2006年初,由于工作关系,我从宁波港公安局消防大队调到了宁波港公安局法制科。虽已告别消防岗位,但七年的消防人经历,留给我的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阅历和一腔难以割舍的消防情怀。消防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和掌声,它更精心培育了我,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看到了自身的  相似文献   

20.
殷毅 《中国船检》2013,(9):114-117
我将尽情地"舞蹈"画笔,用我自己的语言缔造一个纯洁的圣境——我心灵的家园,我理想中的"中国梦"。万力,湖南株洲人,2003年于中央美院油画系深造,师从徐悲鸿大弟子中央美院教授冯法祀,中央美院教授杨飞云、李骏、卫祖荫。受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精典书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客座教授。2008年接受美国读者文摘专访。作品先后参加各种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土耳其等国内外人士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