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排气催化器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发生的支架失效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材质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形貌观察及焊缝金相分析,确定零件的失效模式和原因。结果表明:排气催化器支架焊缝焊根未焊透,导致焊缝连接强度降低,引起焊缝开裂。建议改进排气催化器支架焊接工艺,避免产生焊根未焊透缺陷。  相似文献   

2.
陈礼Fan 《汽车技术》1997,(12):13-16
分别在数种化油器式发动机轿车,对装用圆柱形铂-铑贵金属催化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和使用试验,以考核无调节混合气浓度功能的催化器降低汽车有害排放物的效果。介绍了试验方案,给出了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在各工况下发动机持续失火导致催化器损坏的失火故障阀值匹配是失火诊断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对失火状态时催化器放热效应的特性研究及试验验证,提出了离线匹配该失火率的方法,并在多个项目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确定的失火率与常规通过转毂试验确定失火率的差异较小,该方法的实施及应用,可节省匹配工时及提升转毂试验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5.
废气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对排气后处理装置疲劳强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掌握有关排气后处理装置老化的详细知识。Empa公司和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和研究中心对已老化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使用先进方法分析DOC化学老化效应和热老化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再生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世界上研究较多的几种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再生方法,包括催化再生、电加热再生、微波加热再生、喷油助燃再生等进行了具体的结构、原理、性能和优缺点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氧化催化器(DOC)出口温度控制是实现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控制的关键。本文介绍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氧化催化器出口温度控制方法,首先结合DOC系统的实际特征以及DOC传热及化学反应特性建立了一阶延迟DOC出口温度模型,然后在温度模型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建立了DOC出口温度预测模型,最后将DOC出口温度预测值作为闭环反馈输入建立反馈控制器计算HC喷射量进而控制DOC出口温度。本方法采用整车试验中连续变化工况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DOC出口温度在DPF再生过程中控制在600±20℃范围内,满足DPF精确再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氧化催化器(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利用ELP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IC)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量浓度和无机盐组分的排放速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OC后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有所降低;但大多数无机盐组分排放速率都增加,且随负荷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地壳元素的增长幅度大于人为元素;在大多数工况下硫酸根离子的排放速率增大,且随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大;硫酸根在颗粒物中的质量分数也增大,且随负荷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背压的再生控制策略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对背压值进行温度修正,将三维背压MAP简化为二维,提出"恒温定时"的复合再生控制策略,分析了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区域的运用,给出了再生过程分析实例.对既定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排放达到了国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体分析软件Fire建立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的三维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了空速、DOC入口温度、NO与NOx浓度比(RNO)、CO浓度和HC浓度对柴油机DOC后NO2与NOx浓度比(RNO2)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空速,DOC后的RNO2降低;DOC入口的RNO、CO浓度、HC浓度增大,DOC末端的RNO2增加;DOC后的RNO2随DOC入口排气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0K附近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在固定发动机排气流量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前温度、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速率、贵金属(PGM)涂层含量时,DOC的碳氢化合物(HC)转化性能;得出DOC性能的变化规律、起喷温度的标定方法、PGM涂层含量对DOC催化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OC前温度的升高,DOC的HC转化能力增强,碳氢泄漏现象减弱。可通过标定达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目标再生温度所需的DOC前温度(起喷温度)随喷油速率的脉谱图确定尾管喷射再生系统的起喷温度。随着喷油速率的增大,起喷温度先逐渐降低,然后缓慢上升。PGM涂层含量增大,DOC的HC转化能力增强,达到DPF目标再生温度所需要的起喷温度减小。PGM涂层含量为A和Bg/L时,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最低起喷温度为240~244℃。  相似文献   

12.
芬兰Martelius & Levanen Oy公司的新型“火球柴油机催化转换系统”使含油炭烟和排气温度低的柴油机排气净化问题的处理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3.
14.
一种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的装置。所选择的泡沫陶瓷过滤体过滤效率超过40%,且对柴油机性能影响很小。过滤体用微波加热法再生。再生时间约10min,再生效率高于80%。  相似文献   

15.
安装催化系统是降低车用柴油机尾气排放污染物筒单有效的好方法;氧化系统能有效地减少SOF、HC、CO、PNA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但关键在于其活性物质对硫酸直斩盐化性和涂层,载体对硫酸直斩存储与释放性;对于NOx的还原,目前尚处于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自行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设计思想。详细分析了微粒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及微波再生系统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微粒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50%~7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及不同排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在世界协作瞬态循环(WHTC)工况前900s瞬态工况下开关EGR阀对DPF耐久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驻车再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GR率及排气节流阀开度通过影响排气温度及排气NO2浓度影响DPF被动再生速度;正常WHTC工况前900s耐久循环下DPF碳载量不断增大,关闭EGR阀后进行WHTC工况前900s耐久循环后,DPF碳载量不断减少;驻车再生能够有效降低DPF碳载量。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发电用柴油机的排气微粒过滤器,并在实机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在65%左右,油耗增加在2.5%左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燃烧器再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流式燃烧器从涡轮增压器出口处取气的空气供给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新的供气方式可行,且未对发动机动力性带来不利影响;燃烧室具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结构,提高了点火可靠性及火焰燃烧稳定性,满足捕集器的再生要求。对捕集器再生时机判断和温度修正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燃油添加剂的微粒捕集器再生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提出的MPC排气系统能量传递损失与MPC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基础上,对6135增压柴油机MPC排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了优化设计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