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分析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功能及安全防护效果,从儿童生理机理方面研究了儿童的乘车安全;在借鉴发达国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成功经验及分析中国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该座椅位于汽车后排中间位置,增高座垫的高度可根据儿童身高无级调节.相对于常规使用的附加式儿童安全座椅,该座椅无须安装,避免了儿童座椅的误用.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该装置调整到不同高度的仿真模型,研究了3岁、6岁和10岁儿童假人正面碰撞时的响应,并通过对6岁假人的碰撞仿真分析,得出其关键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集成式座椅能够在正面碰撞中对3岁到10岁的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1,(6):26-28
儿童安全座椅的类别 不同年纪儿童,因体重身高不同,适用安全座椅也是不同的。我们暂且把需要使用安全座椅的儿童分为4个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为:婴儿期、1岁到3岁的幼儿、3到6岁的儿童以及6岁到12岁的儿童。刚出生的婴儿,应该采用提篮式安全座椅这种安全座椅专门为0到1岁或体重在10公斤以下的宝宝使用。此时期婴儿的头骨、颈椎、腹部都非常脆弱,特别需要对婴儿的呼吸机能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用Pam-Crash仿真软件,在已验证的6岁儿童乘员有限元模型上,施加ECE R129法规中规定的减速度曲线,以模拟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儿童乘员的头部损伤情况。通过头部质心合加速度、头部性能指标(HPC)、脑组织Von Mises应力、颅内压、剪切应力和泡沫与头部之间的接触力等评价指标,研究侧面碰撞时安全座椅侧翼结构中头枕部位填充吸能泡沫对儿童乘员头部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安全座椅中填充泡沫可有效降低侧面碰撞对头部的损伤,且填充PU泡沫的保护效果要优于EPS泡沫。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是造成美国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表示:其实这些死亡本可避免,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在车祸中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为人父母的车主,为了孩子的安全都会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但不是买了就万事大吉,安全座椅安装错误,也会极大地降低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安全座椅,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是因为人们对于此类产品并不陌生;陌生,则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极低,且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的认识也不全面。所谓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作用,能够更好的保护儿童的脊椎、颈部以及头胸腹等位置,并能在发生车祸时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儿童安全座椅误用率,通过集成控制系统、电动调节机构和手机APP,对一款传统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智能化设计,使其可根据儿童身高智能调节,有效避免误用问题。建立了智能儿童安全座椅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儿童安全座椅对儿童假人保护效果优于改进前的儿童安全座椅,且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儿童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提出在正面碰撞发生前主动将不同座椅朝向的乘员旋转至背向碰撞方向(180°方向)的策略,通过改变人体受力方向,将不同座椅朝向乘员的正面碰撞形式转化为标准的追尾碰撞形式,从而提高自动驾驶车辆中儿童乘员的碰撞安全性。首先,通过正面碰撞假人试验对THUMS 10岁儿童乘员台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基于4种不同座椅朝向(0°、90°、135°和180°),利用THUMS 10岁儿童乘员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试验,发现180°座椅朝向儿童乘员损伤风险最小,因此,180°座椅朝向被确定为相对安全的座椅朝向;最后,模拟200 ms内将座椅旋转±45°和300 ms内将座椅旋转±90°以及分别在0 ms和100 ms时间延迟后引入碰撞的试验过程,研究座椅旋转过程本身以及先旋转后碰撞策略下的乘员损伤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00 ms内将儿童乘员旋转±45°和300 ms内将儿童乘员旋转±90°,不引起额外人体损伤;碰撞时刻的延迟所造成的儿童乘员姿态的变化,会导致儿童乘员在碰撞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运动学响应和损伤风险;在无碰撞时刻延时的情况下,先旋转后碰撞的策略可...  相似文献   

9.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14,(10):134-135
<正>孩子乘车的机会越来越多,您是否关注孩子的乘车安全?如果您的孩子在6岁以下,您是否为他准备了儿童安全座椅呢?本期,我们特意对清华大学长期从事儿童乘车安全研究的张金换教授进行了专访,请她介绍一些儿童安全乘车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上,国内外差距明显针对儿童座椅的使用情况,张金换教授说:"我们于2011年在清华大学幼儿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做过一次调查,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在5%左右;2013年,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查,使用率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在30%以下。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都如此低下,可以想见,在全国范围内,儿童座椅的使用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约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每年近2万名14岁以下孩子丧生于交通事故,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利用率只有1%。你怎么看待汽车上的儿童安全座椅?陈相huan评论:儿童安全座椅就应该强制规定形成标配,严令禁止副驾驶座坐两人或两人以上,禁止儿童坐副驾驶座,一旦违反规定,罚钱扣6分以上,还要参加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公路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绿化等4个方面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基于视频检测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一致性,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段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阐述了公路路侧设计理念.结合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实施路侧安全整治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性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及其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碰撞预判技术及其通用的系统设计方案,着重从该系统所用雷达系统的研发、新式被动安全装置的优化与应用以及系统集成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当前发展碰撞预判系统的时机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产品安全认知的内涵与演进进行了剖析,从安全分析发展的角度梳理产品安全理念的发展,提出了有限性视域下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需求。产品安全的本质是产品所处的风险状态,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动驾驶车辆除了要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外,还应有韧性安全需求。为理解产品安全认知的演进和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分析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质安全理论是当代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安全管理已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趋势。采用本质安全化的思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构建了道路交通管理本质安全化系统模型,然后阐述了系统中的每个要素的本质安全化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能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提高行车安全,对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查车身反光标识使用前后交通事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交通安全效果,希望研究结果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伟 《公路》2004,(2):96-101
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承载的信息内容及联网收费系统需求,分析网络及系统的安全风险,结合网络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给出了一种广域收费数据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的要点分为风险分析、规划目标、风险减缓措施,通过对三者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需要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积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响应和救援,减少伤亡,减轻事故后果。还需要遵循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和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