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SG-1标段盾构区间穿越龙王港河道施工为例,介绍了一种应用抗拔桩、抗浮板及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措施,采取适当的盾构参数和完善的防喷涌措施,以及施工监测手段,确保盾构顺利通过超浅埋河道地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河流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10号线国—双区间盾构段主要风险点为穿越双井北天桥、京秦铁路桥、通惠河及国贸桥群桩。根据各产权单位提出的因地铁施工引起各建(构)筑物的最大沉降标准要求,在盾构穿越风险点前,通过设置试验段和数值模拟计算,优化施工参数。穿越期间采取有效控制土仓压力、盾构机推进速度、螺旋输送机出土速度、调整注浆压力、加大注浆量和盾尾油脂用量、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等技术措施,确保了国—双区间盾构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各个风险点,各建(构)筑物沉降值均小于产权单位要求的最大沉降值。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下穿呼和浩特火车站股道及站房,施工风险高,沉降控制难度大。为此,采取盾构穿越前对股道扣轨加固,对建筑物袖阀管注浆加固,盾构穿越时对洞内管片背后二次深孔加强注浆,并对土仓压力、出土量、同步注浆量及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等施工措施。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火车站的正常运营安全,股道及站房沉降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州地铁6号线盾构2标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穿越150余m浅埋富水沙层的施工参数所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在此类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机土仓压力和同步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土仓实际压力应控制在略大于20 kPa范围。  相似文献   

5.
介绍南京地铁汉~上区间隧道穿越浅埋暗挖富水软弱地层段的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施工中采取的超前全断面注浆,配合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封闭了掌子面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超前加固了开挖面土体,并解决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苏州广济路地下空间人防配套设施工程(火车站站至三医院站区间隧道)成功穿越运营中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和京沪普速铁路工程实例,从组织机构保障、施工方案编审、地基加固、沉降控制标准确定、土仓压力控制等15个方面,论述了盾构穿越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总结得出盾构隧道下穿运营中高速铁路技术的几个重要结论,包括对高速铁路的保护措施、沉降控制标准的确定、盾构土仓压力的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世纪大道区间段穿越黄河,基于对封闭式盾构机在高水压和饱和软黄土等地质条件下性能的比较,最终选择泥水式盾构机作为黄河段施工的机型。同时,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比较深浅埋两种施工方案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顶面沉降、管片应力,讨论适于穿越黄河段的施工方案,为后续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成都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的地下段采用了盾构法施工。盾构区间穿越的地层为富水砂卵石地层。对于在该种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穿越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成为工程控制的重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内力、位移等。对实际掘进采取了盾构机的施工控制以及注浆加固与桩基荷载转移的辅助措施,并实现信息化的施工,保证了盾构安全、顺利地穿越建筑物。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地铁5号线洞子口站~福宁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盾构隧道在下穿河流及桥梁过程中地形、地质、周边环境等制约因素,并对本工程存在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针对性制定了盾构穿越施工技术措施。盾构通过前对河底采用钢筋混凝土抗压板并进行锚索张拉固定,桥基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靠近沙河端头采用咬合桩隔水并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盾构通过时严控掘进参数并加强渣改良以减少对周边土体扰动和损失,盾构通过后采用洞内外注浆加固的措施减小施工风险,通过以上系列措施降低了盾构施工安全风险,安全顺利地通过沙河及大桥,保证了施工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十号线万柳站-苏州街区间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区间在桥桩间通过,与桥桩的水平距离为1.4-4.0m.本文根据评估报告的沉降要求,制定了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采取隔离桩和洞内注浆的措施,使隧道顺利通过了桥区,为以后隧道穿越桥桩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