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车用发动机曲轴扭振与整车传动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曲轴系统扭转振动计算能准确地反映出发动机装入载货车后扭振情况,应正建立曲轴系统扭转振动计算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对CA1150PK2L2T型载货车伟动系统扭转振动进行当量系统的转化和计算,利用汽车传动系统扭振计算程度对CA1150PK212T型载货汽车传动系进行了扭转振动计算。 相似文献
5.
6.
在高速柴油机的运转中,曲轴是一个扭转弹性系统,有一定的自振频率。因曲轴承受干扰力矩(气体压力产生),而干扰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周期性变化的,导致曲拐瞬时角速度的变化。飞轮的惯量大,故其瞬时角速度可认为是均匀的。因此曲拐对飞轮便产生相对的扭转摆动,即扭振。当干扰力矩与曲轴的自振频率相等时,便产生共振,使发动机功率受到损失,齿轮的磨损加剧,甚至使曲轴因共振而折断。曲轴上装扭振减震器的目的,便是用来吸收其扭振的能 相似文献
8.
汽车传动系扭振特征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SP141客车为例,运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研究了传动系扭振特征。文中主要论及:扭振系统特征辨识的数学原理;扭振模态试验技术,并给出应变模态与运动模态间的转换关系;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特征。 相似文献
9.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固有特性和结构修改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FR式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多自由度分析模型,据此对其扭振固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分析。然后对适用于动力传动系扭振噪声控制的各种可能的结构修改(即扭转刚度、转动惯量和扭振阻尼)措施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对于FR式汽车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节流式磁流体阻尼可调减震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两种不同的磁流体作为工作液的节流式磁流体阻尼可调减震器的外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BH-1磁流体的粘-磁性能和粘-温性有均优于06-A,满足了磁流体阻尼可调减震器的性能的要求,节流式磁流体阻尼可调减震器的示功图饱满,阻尼力变化显著,可调性能优良;其结构合理,为实用型磁流体阻尼可调减震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某直列六缸发动机在台架试验中发生曲轴断裂的情况,通过检测确定硅油减振器已失效;为了确定硅油减振器失效与曲轴断裂的关系,搭建了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对曲轴在可靠性试验台架上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了在硅油减振器正常和失效情况下曲轴的负荷情况及相应的疲劳可靠性差异。通过分析确定发动机曲轴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硅油减振器失效;在减振器失效后曲轴长时间在轴系扭转共振点附近全负荷运行,振动产生的动力学载荷使曲轴承受的负荷已超出其疲劳强度的限值,发生断裂;对硅油减振器改进后,经过多轮可靠性台架试验,没有再发生曲轴失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及其评价方法.针对装有粘性橡胶减振器的V6发动机,通过试验测量其皮带轮和飞轮间的相对角位移以及各曲轴轴颈的力矩,然后进行相对角位移和各曲轴轴颈力矩的计算,最后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认为评价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应该用三角皮带轮和飞轮间的相对角位移,而不是在三角皮带轮上测量的扭转振动角位移. 相似文献
14.
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器,而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器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新型扭振减振器。本比较了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器和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器的结构、性能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曲轴扭转振动的优化动力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曲轴扭转振动的运动方程,推导了计入结构参数的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特征灵敏度公式,并给出了结构参数修改的优化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根据此灵敏度公式和优化模型可更合理地确定结构参数的修改量,从而有效地进行曲轴系统的结构动力修改。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发动机曲轴动力吸振器橡胶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预估曲轴扭转振动产生应变的方法,讨论曲轴扭转振动和应变之间的关系,使用装有黏滞橡胶减振器的V型8缸非增压柴油发动机,进行了动力吸振器的橡胶应变和曲轴扭转振动的测量,从试验和计算2个方面进行了动力吸振器橡胶应变和曲轴扭转振动的分析,分别用黏性阻尼系数和磁滞阻尼系数进行了吸振器的橡胶应变和曲轴扭转振动计算.结果表明:用磁滞阻尼系数计算的动力吸振器橡胶应变比用黏性阻尼系数计算的橡胶应变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