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H368Q汽油机改装成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对燃用汽油和CNG时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发动机燃用CNG时比燃用汽油时的动力性下降13%;在怠速和中、小负荷工况时排放却比燃用汽油时有明显下降。同时,还对三元催化反应器对燃用CNG时的催化效率和CNG作为代用燃料时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解放牌汽车CA15发动机在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M15(汽油85%、甲醇及助燃剂15%)与燃用纯汽油两种情况下,对排放性能所作的对比试验结果,作了全面而扼要的论述。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5与燃用汽油相比,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都有所改善,排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下降较多。全负荷时CO降低38%,HC降低39%;部分负荷时NO_x降低40%。排放法规外的特殊排放物质如甲醇、甲醛等有所增加,但就其绝对值而言仍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3.
CNG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及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了一种燃气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将某电控汽油喷射式轿车改装成CNG/汽油两用燃料轿车,并进行了控制方案研究和优化匹配试验。该车燃用CNG时的排放指标达到欧Ⅱ法规的要求,整车动力性满足企业标准,在燃用汽油时仍保持了原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丁醇与汽油的理化性质和燃烧特性之后,在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丁醇,对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和分析,初步确定了燃用丁醇-汽油调和燃料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接着,对发动机可变参数进行了合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在结构不做改动而仅对可变参数进行调整时,该汽油机可以燃用丁醇体积百分比达3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而排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海拔2 000~4 000 m的高原环境下,结合汽车道路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针对某载货汽车进行了燃用E10乙醇汽油与90号标准汽油的适应性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燃用E10乙醇汽油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改善,NOx排放略有升高,而CO和HC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适应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燃用不同的燃料时,能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时都在最佳点火提前角下工作,研究了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的优化调整方法,通过试验得到了发动机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差的相关角度,研制了一种利用89C20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T0、外部中断INT0以及相关硬件电路组成的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这种点火器能根据燃料转化开关的位置,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对两用燃料汽车不同点火提前角的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的发动机功率、扭矩增大,能耗下降,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两用燃料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改装的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匹配程度。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与排放性能随空燃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化油器式汽车改装成燃气汽车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对进一步发展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装的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匹配程度。本文通过试验研究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与排放性能随空燃比的变化规律,分析化油器式汽车改装为燃气汽车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对进一步发展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技术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0.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良好的汽车燃料。在我国液化石油气资源较富裕的地区或部门,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液化石油气、汽油两用燃料的汽车燃油供给系统,使发动机既可燃用液化石油气又可燃用汽油,并且二者可在使用中迅速转换。两用燃料发动机不必对原机作改动,只须经过简便的改装即可使用。经发动机室内试验和道路试验证实,燃用液化石油气时发动机各种性能均与燃用汽油时基本接近。为此,不论从综合利用能源考虑,或从液化石油气价格比汽油低廉考虑,都给运输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汽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天然气汽车功率下降和早期磨损的原因。介绍了提高天然气汽车功率的措施,即提高发动机的充气系数,适当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及使用专用天然气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试验表明,使用专用发动机润滑油对提高发动机功率和防止早期磨损具有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风冷柴油机高原恢复功率台架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BF8L413F发动机选配大流量、高压比的增压器,在发动机高原模拟试验台进行了台架试验,对6种改进型的增压器进行了高原台架模拟试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海拔高度对发动机使用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为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48VBSG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内燃机结合48V BSG电机的弱混合动力系统是应对未来油耗法规的一种高性价比方案,其节油效果明显、成本低、开发难度小.为研究48V BSG混合动力系统对于现有车辆性能的改善效果,对一台量产SUV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发动机上加装了48V BSG电机系统,实现了加速助力、能量回收、发动机高速起动等混合动力功能.在该车上,对上述混合动力功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并进行试验验证.改造前后的N EDC循环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降低燃油消耗9.1%、THC排放34.3%、NMHC排放35.4%、NOx排放60.6%,并能大幅降低车辆起动的振动噪声水平,提升车辆动力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串联式静液传动混合动力车辆中,发动机工作状况独立于车轮负载情况,储能元件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随机动态规划方法的发动机功率管理策略,对发动机工作点进行优化控制.根据传统车辆性能参数配置了串联式静液传动混合动力车辆,以降低燃油消耗为优化目标,对原发动机和减小装机功率的发动机工作情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阐述汽车整车电气系统电量平衡发电机、蓄电池和用电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整车电气系统负载情况,以某车型负载5为例,分析在模拟城市工况、60km/h匀速行驶工况和试验场综合路循环工况下,怠速降低前后整车用电设备试验数据,论证发动机怠速情况整车电平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提高车用发动机能量利用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近几年车用汽油机发展的几种新技术,包括GDI和HCCI燃烧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的温差发电技术。论述了利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和排气余热来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一套发动机后接蒸气动力装置,回收发动机余热能量做功,从而提高发动机能量利用率。探讨了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内容,展望了它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典型城市工况循环的构建与分析得到了目标车型的基本行驶参数,并分析了加减速过程中整车能量消耗、功率消耗的分布情况。对该车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并在ECE+EUDC联合工况下分别以混合动力模式和传统车模式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以混合动力模式运行时,整车能够及时跟踪期望车速,并且能按预期目标实现发动机托动、怠速停机、加速助力和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该动力系统方案下混合动力运行模式比传统运行模式燃油经济性提高1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混合动力系统的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所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包括测功机、发动机及ECU、电动机及电机控制器ECU、液晶仪表、电池及管理系统ECU、软件监控界面等在内的动力系统测试平台。通过台架试验,实现了发动机和电动机双驱动动力源的参数匹配,节约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完成了用车辆难以进行的试验,验证了整车的控制逻辑及其相关的控制策略,为转鼓试验和整车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YC6108ZQ型车用柴油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捷  胡平 《汽车技术》2000,(10):7-10
在YC6108ZQ型柴油机基础上,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并对气缸体、曲轴、进排气系统、系统和供油系统等进行了高度改进。改进后的YC6108ZQ柴油机提高了功率、增大了扭矩,同时获得了较低的噪声、排放、低油耗等综合性能指标。通过装车考核,表明该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源车在大修时无法对机油泵进行检测的情况,采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实现了对机油泵机油压力、机油温度、油泵转速等参数及其关系的测试与分析,为维修机油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对机油泵测试装置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对其他类似装置的检测和测试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