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水平及其可靠性研究成为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将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2种方法相结合,对地铁牵引变电所进行可靠性分析。首先建立完善的FMEA表格,找到牵引变电所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失效后果、故障检测方法及补救措施,再建立牵引变电所故障树,求取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并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影响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的最薄弱环节,定量分析计算顶事件的失效概率,得出牵引变电所的可靠度,2种方法的结合为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提供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GSM-R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SM-R 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起步,其系统可靠性尚待实际营运的考验。本文应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FMEA)和故障树分析法(FTA)对 GSM-R 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针对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阻塞问题以及切换与中断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讨论了提高 GSM-R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阐述FTA分析程序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及目的;以某蓄电池电力机车为例,选择触电危险作为顶事件,说明触电故障树的构建过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导致触电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小割集和概率,由此评估机车的运用安全性;指出了FTA技术在机车安全性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分析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阐述了地铁列车牵引建立的条件。以地铁列车牵引系统为例,建立了故障树并求得最小割集。基于最小割集和故障案例统计数据,对故障进行了诊断。此分析方法在地铁列车故障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风阻制动作为一种非黏着制动方式,可在高速条件下为列车提供较大的制动力。为提高风阻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文章对自主设计的高速列车风阻制动装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到的故障树最小割集和重要度,对风阻制动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风阻制动装置单点故障减少,可靠性提高。文章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为风阻制动装置的开发提供持续优化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动车组制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全列气动制动控制装置为对象,对功能故障通过故障树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影响动车组制动系统任务可靠性的关键气动部件最小割集,并对气动控制单元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可靠度进行预测,该研究旨在对持续优化改进的关键气动部件优先级提供依据,同时为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FTA),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列车的特征及事故情况;建立故障树模型,对事故进行定性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南宁地铁1号线空气制动缓解继电器故障导致的列车延误事故,确定用故障树方法分析事故原因的可行性,给出行车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FTA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电气化铁道高速化的发展,接触网的可靠性成为铁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研究只停留 在定性分析上,没有深入的定量计算。本文采用故障树演绎分析(FTA)方法,对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 分析和研究。以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找到了接触网系统存在的故障原因和机理,在大 量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及它的数学模型,基于Fussell下行法及最小割集法对它的可靠 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零件的强度、磨损、疲劳、外部动态负载、强电流、污染、接触 线的张力和沿导线传播的波动速度等是造成接触网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故障模式和最薄弱的环节通过 最小割集计算出了顶事件的可靠度,为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和失效预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RD1道岔融雪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D1道岔融雪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并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RD1道岔融雪系统进行故障分析,通过最小割集法建立系统的最小割集,计算该系统的可靠度,最后找出导致系统故障的关键组成部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铁路站台门控制系统已成为旅客上下车过程中保障安全的重要防护设备,为降低站台门控制系统风险隐患和提升日常运维水平,采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对站台门控制系统风险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在分析站台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HAZOP方法分析站台门安全功能,选取站台门无法关闭功能作为典型顶事件,采用下行法得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构建出该事件故障树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站台门控制系统故障包括光耦故障、反相器故障、电机采样电路故障和继电器故障等,故障树可为站台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辅助参考决策,同时对站台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在考虑所内一次设备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结合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MEA)与动态故障树分析(DFTA)的方法来分析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首先根据FMEA的工作结果来分析牵引变电所的故障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然后采用DFTA建立高铁牵引变电所的故障模型并定性定量分析,找出牵引变电所的薄弱环节。最后与传统故障树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故障树建模存在较大误差,两种方法的结合相比仅使用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结构和运行特点,建立了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可靠性的故障树分析模型,计算接触网可靠性指标.分析了影响接触网可靠性的主要故障原因,通过求取接触网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得出影响系统可靠度的直接原因,并进行底事件故障重要度分析.接触网电气失效的影响因子排在前几位的底事件分别是定位线夹松动和断裂,以及软定位器锈蚀等定位装置失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特别加强对接触网定位装置的巡查.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相关设备中长期的故障数据,增大建模所需数据样本量,提出以威布尔分布模型为基础,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智能拟合方法,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各设备可靠性分析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全部通过拟合优度K-S检验,证明该方法十分适合于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建模。运用BDD算法得到用最小割集表示的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故障树模型,综合得到牵引供电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模型,并计算出系统的可靠度和平均使用寿命。最后分析可知接触网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牵引供电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其分析结果为牵引供电系统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典方法改进的安全分析方法--综合功能危险源分析(IFHA),综合了功能故障分析(FH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瞬时故障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以及故障树分析(FTA)的分析原理,通过不同分析阶段结果的关联以及统一的故障树表示,保证系统分析全过程的一致性,克服了分别使用经典分析方法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矛质.IFHA应用于CBTC的地面子系统--ZC系统,帮助识别在系统设计阶段ZC软件功能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此例既可作为一个案例也可作为继续分析的项目.将ZC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结合进行的安全分析将是下一步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运专线供电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运专线高速、高密度的运行方式对铁路供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铁路供电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控制和通信技术,提出了客运专线供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提高了铁路供电的可靠性,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文章在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和蒙特卡罗算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量化指标;同时,对客运专线供电系统中的专家系统和数据接口的统一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故障树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CMS-03A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了一定量的冗余设计.考虑到动态故障树方法特别适合于冗余系统的故障建模,采用动态故障树方法对CMS-03A供电系统进行了故障分析.首先给出CMS-03A供电系统冗余设计方案,之后介绍动态故障树(DFTA)原理,然后用DFTA建立供电系统的故障模型,详细分析了该模型;文章的最后给出冗余设计方案与非冗余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冗余设计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功能相关门故障树的磁悬浮列车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了解CMS-3型磁悬浮列车电源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列车电源系统失效的故障树,引入功能相关门,表述该树中的特殊逻辑关系。提出划分动态子树,并转化为马尔可夫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电源系统改进前后的可靠性。通过计算证明该电源系统设计符合磁悬浮列车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可靠性的主要范畴,讨论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再依据制动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制动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和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