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掌握黄灯、绿闪和倒计时等不同信号过渡方式对驾驶行为选择的影响,通过对驾驶人黄灯期间交叉口驾驶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因素的分析,采用现场视频摄录观测方法,对苏锡常地区的若干信号交叉口黄灯期间的机动车驾驶行为选择进行深度调查,对比了闯黄灯车辆行驶速度和初始位置,分析了前3辆机动车的驾驶行为选择.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采用绿闪和倒计时提示对驾驶行为选择影响较大,其闯黄灯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黄灯提示方式,但是倒计时提示会诱发机动车驾驶人加速通过交叉口并增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例闯黄灯行政诉讼案的判决显示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黄灯设置上缺乏统一规范并存在执法误区.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驾驶员对黄灯的认识与建议进行调查,并对黄灯信号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与作用、时长计算以及对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阐述,明确了黄灯与全红信号各自应承担的功能与时长计算.建议现行交通法规对黄灯的规定改为:“黄灯启亮表示交通信号灯即将变为红灯,碰到黄灯时应该减速停车,除非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在黄灯期间通过停车线进入交叉口.”同时建议增设闯黄灯超速自动抓拍功能,预防抢黄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黄灯启亮时驾驶员的行为决策模型,分析黄灯启亮时的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视频观测的方法,采集分析了黄灯启亮时的车辆行驶数据,并建立了黄灯启亮时的驾驶行为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影响黄灯启亮时驾驶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黄灯启亮时车辆到停车线的距离、车速,以及有无前后车是影响驾驶行为的显著变量:有前车的情况下,驾驶员更倾向于选择通过交叉口;无后车时,即车辆位于排队队尾时,驾驶员加速时加速度的绝对值更大,减速时加速度的绝对值更小.驾驶员在黄灯启亮时表现出的上述行为特征十分危险,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交叉口黄灯期间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实践中,绿灯信号相位多种切换方式同时存在而未有详细优劣对比的现状开展研究.设计1组驾驶模拟器实验,对绿灯闪烁(GSF)与绿灯倒计时(GSC)2种典型的相位切换模式下的驾驶行为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建立驾驶员在2种切换模式下的"通过/停止"决策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模式相位切换期间的驾驶行为具有一定复杂性,与驾驶环境(如车速、黄灯启亮时与停车线的距离)和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驾龄)等密切相关.驾驶环境方面,GSC模式对驾驶员有较为强烈的催促作用,驾驶员在GSC模式下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10% ~20%,且陷入两难区的概率比GSF模式下提高了7.2%.黄灯通过率和黄灯启亮时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且与黄灯启亮时的车速在不同相位切换模式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GSC模式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GSF模式下呈现负相关关系.驾驶员个体特征方面,男性、20~30岁、3~4年驾龄的驾驶员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组.   相似文献   

5.
交叉口进口道困境区的存在增加了交叉口冲突的可能,设置合理的黄灯时间能减少陷入困境区的车辆,从而提高整个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通过实际观测数据探讨不同驾驶行为参数与进口道黄灯启亮时车速和85%位车速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回归不同速度下的驾驶行为参数,最终构建了动态困境区模型以及黄灯时间计算模型,为不同控制速度情况下的交叉口提供黄灯时间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通诱导技术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对诱导的服从情况,不同个人属性的驾驶员在遭遇不同外界条件时会对信号交叉口交通诱导采取不同的态度。文中通过意向调查获取驾驶员对信号交叉口交通诱导服从情况数据,构建诱导服从概率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个体属性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对诱导服从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方式对驾驶员是否服从信号交叉口交通诱导的影响最显著,与可变信息板相比,驾驶员更倾向于遵循车路协同诱导;天气、交通状况等外界条件及性别、驾龄、道路熟悉度、常用车辆等个体属性亦会影响驾驶员的服从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无灯控交叉口插车过程中驾驶员行为决策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从更小时空尺度出发,提出了考虑安全因素、速度因素的驾驶员插车行为过程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动态重复博弈的无灯控交叉口驾驶员插车行为模型,分析了不同驾驶员类型组合在插车博弈过程中的纳什均衡及相应的驾驶员决策行为。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条件下交通冲突的演化结果,说明了应用动态重复博弈进行驾驶员行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和天津两地交叉口指引标志的不同,依据相关技术规范,从版面形式、信息选取和信息形式方面对交叉口指引标志设置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标志存在的显著差异,对两地驾驶员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驾驶员在被交道路信息、道路名称形式和道路空间位置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说明在各自的指路标志体系下驾驶员形成了一定的认读习惯,可能影响其对异地指路标志信息的理解.最后为两地交通标准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是分析礼让行人合理时间的重要参数,是减少非信号交叉口人车冲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基于非集计价格敏感度分析法(KLP)建立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模型,利用昆明市驾驶员让行意愿调查数据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人格类型、性别和教育程度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影响;驾驶员年龄、职业和收入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驾驶员主观合理等待时间为16.4 s、等待时间阈值为23.2 s,与驾驶员意愿等待时间的50% 分位值和85% 分位值相吻合.同时,不同人格驾驶员的主观合理等待时间差异较小,而相应的等待时间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市信号交叉路口黄灯信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计算黄灯闪烁持续时间的方法和有关黄灯时间所造成困境区域的内容。通过运用车辆的动态特点的真实评估,研究当驾驶员面对黄灯信号时可能的选择,并结合困境区域的原因分析与数学描述,提出黄灯时间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重点在于分析困境区域对于驾驶员的影响,并借由分析结果给出合理的黄灯时问分配安排。最后,对设置黄灯信号及现有交通条例的制定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