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交通量、饱和流率、平均车头间距交通流参数的数理分析,定量地研究了有专左相位的左转专用拓宽车道长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得出不同拓宽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损失系数。经比选,得出车道长度的优化值。实例分析,运用vissim仿真对优化前后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琨  裴玉龙 《城市交通》2007,5(6):23-25,43
交织区长度是影响交织区运行特性的重要参数,影响着交织车辆进行车道变换的紊动程度。找出了车道变换频率与其相应产生的车道变换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定义了车道变换长度随机变量,通过分析给定交织区车道变换长度的统计分布来反映交织操作车道变换的频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运用动力学理论、概率论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结合车辆运行特征,对变速车道的设计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变速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指出了变速车道设计中出口匝道设计要点及技术指标,并给出具体立交设计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颜鑫  郭静  兰承雄 《交通标准化》2009,(11):106-109
设置避险车道是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避险车道设计包括避险车道的位置选定.避险车道的线形及长度,避险车道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材料的不同级配、不同粒径对车道减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交叉口设计中,部分信号交叉口共用车道的进口道部分会拓宽形成短车道,由于短车道长度的限制,存在因车辆排队溢出而造成阻塞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交通流的概率特性,分析了短车道排队阻塞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以短右车道为例,建立了基于概率论的短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建立VISSIM 仿真模型,通过典型算例对本文模型、HCM方法及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讨论了直行车辆比重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及短车道长度、机动车流量对短右车道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该模型对于准确计算信号交叉口短右车道通行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设置避险车道是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避险车道设计包括避险车道的位置选定,避险车道的线形及长度,避险车道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材料的不同级配、不同粒径对车道减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考虑潭耒高速交通流量现状、6车道与8车道的方案比选以及宁沪高速与泉厦高速的8车道拓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潭耒进行8车道改造的必要性,并就路基、路面、桥梁的拓宽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为潭耒的改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对互通立交减速车道长度做出了规定,但实际交通环境复杂,各种因素都会对换道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是降低高速公路出口事故率的基础。通过分析各国减速车道长度的相关标准,明确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过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建立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进而为规范中减速车道长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设计长度合理的加速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快速路合流区频繁出现的交通瓶颈问题,因此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对快速路合流区的加速车道长度进行研究。利用无人机设备测取了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数据,从交通流特性及车辆汇入行为这两个角度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合流区车辆的驾驶行为;根据合流区交通流特点,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生成对抗式网络训练不同合流区汇入行为车辆的跟驰换道模型,并与实测数据和SUMO仿真软件中内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生成对抗式网络模型进行交通环境仿真,选取速度、交通密度、交通冲突率指标建立奖励评价函数,得出了加速车道长度设计的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线车辆提前减速和向内侧车道换道这两种手段,可实现协同换道避让匝道汇入的车辆;相比SUMO软件内置模型,生成对抗式网络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仿真得出的单车道平行式加速车道长度分别在100、 80、 60km/h情况下的推荐值为280、 240、 200 m。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路网系统中,交叉口是不同方向的交通流汇合、分流的地方,交通情况复杂.其中,交叉口左转车流是影响交叉口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左转车更需要足够的视距来穿越对向直行车道完成左转运行.文中分析了次路采用停车让行控制方式的交叉口左转车道的几何要素(对向左转车道偏移值和左转车道长度)对左转车视距的影响,对左转车视距进行了修正,保证左转车辆更加安全畅通的运行,提高交叉口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的不确定需求,合理描述不确定参数用以信号配时优化,本文提出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参数区间优化模型。首先,以高峰时段5min采集标段数据,构造交通量区间,修正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10(HCM2010)饱和流率计算公式,估计混合交通饱和流率区间;其次,构建信号配时参数区间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交叉口服务水平为性能目标,利用区间序关系与区间可能度模型进行转换,采用多层嵌套遗传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道路等级相差较大的两相位与三相位交叉路口高峰时段数据为例,验证信号配时区间优化模型,并运用 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可行、有效,且考虑饱和流率区间的信号配 时区间优化模型更适合于关键相位饱和流率波动较大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和交叉口通行能力较Webster方法分别优化了35.9%和14.9%。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绿灯倒计时信号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以及最佳黄灯时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车辆在绿灯末期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确定考虑绿灯倒计时信号的最佳黄灯时间计算方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加速性能对最佳黄灯时间的影响可以忽略;考虑绿灯倒计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灯的可见距离越长,所需的黄灯时间越长;在信号灯可见距离足够远的情况下,最佳黄灯时长比未考虑绿灯倒计时信号多0.6~0.7 s。建议对于信号灯可见距离较远、流量未饱和,且未安装交通违法检测装置的交叉口,黄灯时间延长一个闪烁周期,并去除黄灯倒计时信号。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连续Petri网,建立交通流混合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离散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混合Petri网模型,研究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感应控制问题.基于混合Petri网模型参数的分析,建立了各相位车辆总停留时间的计算方法;从库所标识与变迁使能程度间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了库所标识的变化规律;以车辆总停留时间最短为目标优化感应控制模型,仿真计算各相位绿灯时间.结果表明:基于混合Petri网的优化感应控制方法,4个相位的车辆平均延误显著缩短,可以较好地实现单点信号控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量的增大以及载重等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高速公路面临着改扩建的问题,如何在大交通流量下不中断交通进行高速公路桥梁的拓宽加固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拓宽为例,探讨高速公路桥梁的拓宽方法以及加固技术,提出观澜河大桥拓宽加固的方案,可为同类桥梁的拓宽加固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曲线内外加宽的几何描述,给出了曲线部分建筑物接近限界的计算方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求解警冲标及信号机位置的图解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FHWA噪声模型为基础,以VISSIM软件为交通流预测平台,给出了基于FHWA模型与交通流仿真的道路噪声预测方法,实现了通过现状调查数据对拓宽后路段进行噪声预测的目的;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一段双向6车道的高速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路况及统计学理论对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5 dB范围内,匹配性良好;在对拓宽后的道路噪声预测后发现:道路拓宽之后的噪声值总体呈增高趋势;交通量增加之后,噪声值进一步加大;另外,虽然大中型车在交通量中占据较小的比例,但对交通噪声值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时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技术来解决复杂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构造了多智能体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提出基于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的改进的交通控制模型,模型通过采用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来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这种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准确的数学模型等缺陷。最后作者应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对模型的有效性在较为复杂的交通网络中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株洲航电枢纽推荐布置方案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试验和计算分析,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改善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有效的,同时,也说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从道路使用率、出行时间成本、环境保护三方面平衡交通效益出发,建立在饱和度约束下以通行能力、出行者平均延误、尾气排放量作为性能指标的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多目标优化模型;模型可根据交通流状态的不同对控制目标有所侧重;最后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适应交通流状态的变化,可获得更好的交通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