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除了能生产畅销的产品、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很多优秀企业都在加强自己内部各方面的细化管理。企业的生产车间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前沿阵地,是具有独立生产功能的系统.通过对生产现场的环境以及安全的改进.来促进企业生产规范有序的持久发展。搞好车间生产现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车间生产现场管理的任务,职能,基本内容等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加强车间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阐明了车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高速公路隧道的网络化监控系统,包括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生产模式的演变已渐成趋势汽车消费市场对产品影响的不断扩大和产品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日趋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了现今汽车行业、包括动力总成在内的诸多企业生产模式的趋向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生产线的规划、布置和设备的选型上,越来越多地体现了顺应多品种、柔性化的生产需求。执行"绿色制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如注重采用微量润滑切削等更加节能和环保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庄明惠 《上海汽车》1997,(11):42-45
本文介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生产车间的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包括车间目标选定,车间布局工艺流程优化布置,工序管理,工装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其典型实例就是创建“生产特区”形式,有力促进了上海汽车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标准化管理是上海通用汽车制造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年多的实践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介绍制造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监控     
《经济导报》2006,(4):148-151
今天的汽车工厂为了对制造过程进行支持,安装了一系列独立的软件系统来对生产订单控制、流程监控、顺序规划、车辆识别、质量管理、维护管理和材料控制进行管理和西空。但在大多数汽车工厂,这些系统并未进行集成,因此还不能够相互协调,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交换信息,因此也就不能做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就汽车制造管理的核心“车间管理”提出了“车间管理三角形”的创新模式,并阐述车间管理三角形运行的“三角博弈”方式,对我国汽车制造的核心管理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靠品牌与实力,更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创新。采用项目化管理技术对汽车制造系统集成管理进行创新,会使汽车制造系统的集成管理更趋科学。  相似文献   

12.
涂装车间的生产能力一直都是整车产能的瓶颈环节。因此,新工厂涂装车间制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新工厂的达产效率。从人员的配置及培训、文件类准备工作、工程整备、设备调试期间的工作重点、辅助管理工作和量产前其他主要工作等方面介绍了新工厂涂装车间制造准备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刘育民 《长安科技》2005,11(3):9-13
从思想观念、管理、工艺技术、责任心、生产任务、设备、生产组织等方面,简要分析了生产车间成本高的原因;从生产车间的角度,从转变思想观念、建设成本文化、管理手段、管理体系、深化分配改革、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开展功能一成本分析、开发新品、增产创收、控制委外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同步生产”系康明斯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铸造生产中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理解其概念和内涵,再运用到管理中,以加强造型,清理,毛坯库房等进行制品的控制,同时对坭芯民外模配模以及浇注的及时性控制,达到了降低率存吨位25%减少现场在制品的积压和物流中的无形浪费的目的,确保了加工车间(已连续一年)100%的准时发货,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感,细化管理工作,加强轩队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营销,一是生产运营。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中国摩托车轮毂行业,经近20年的竞争、发展,已形成各自成熟而相对平衡的市场布局。为此,企业在生产运营上的领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竞争力的领先;竞争力的领先,就是企业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讲述了在汽车制造公司中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当前汽车企业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汇总了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对其他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蔡新 《公路隧道》2001,(2):41-44
本首先强调了隧道监控系统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具体的设备维护出发,着重阐述设备维护过程中设备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维护条件、维护措施等几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供有关领导决策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