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构造的关键部位。结合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主梁结构特点及受力特性,及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定了该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构造,通过受力计算分析,验证该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安全性,并总结了石首大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的设计特点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已建混合梁桥的钢梁与混凝土梁都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钢混结合段进行过渡连接,各个桥梁的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差异大,如何确保连接构造的合理、安全和可靠,以及关于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总结一些规律对今后的类似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西四环主线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节段拼装桥梁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大跨度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梁桥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桥梁静力学性能,通过对节段拼装梁桥进行受力分析,得出背景工程桥梁在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作用下受力合理,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论可为同类桥梁结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兆光  胡盛 《公路》2012,(5):197-201
与直桥相比,曲线梁桥在结构受力、设计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均有不同,在分析曲线梁桥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曲线梁桥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的主梁内力随跨径增加而迅速增大,其钢混结合段的受力和构造也较同类跨径的混合梁斜拉桥更为复杂,是影响桥梁整体结构受力的关键问题。结合主跨600 m的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对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混合梁结合段的受力机理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钢格室及其过渡段的传力机理,讨论连接件布置、连接件刚度以及格室腹板开孔等设计参数对混合梁受力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结合段构造。  相似文献   

6.
预制组合钢板梁桥(VFT-bridge)在德国、波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使用较多,多用于跨线桥。某大型高架项目采用了上述桥型。基于对该项目的咨询工作,对该高架桥项目标准段30 m跨径预制组合钢板梁钢-混结合段做了局部计算分析,找出了预制组合钢板梁桥钢-混结合段局部构造合理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7)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研究的重点,如何模拟结合段复杂构造是结合段受力性能分析的关键。现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开展了钢混结合段格室受力的精细化分析,研究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性。精细化分析利用ANSYS截取结合段格室局部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其格室、承压板、开孔板、剪力钉和PBL键的构造,分析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响应,剪力钉的传力规律,混凝土与钢格室之间的相对滑移关系,以提出结合段合理的简化模拟方法,为类似结合段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体系斜拉桥结构中的关键部位,构造布置和受力均很复杂,是大桥设计中的关键。为研究钢混结合段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该文首先分析了钢混结合段位置的确定原则和构造细节的受力特点、布置原则,结合一座大跨混合体系斜拉桥,介绍钢混结合段的设计细节,并采用相似比1∶3设计和制作了大比例模型,分标准组合、承载能力组合、1.6倍承载能力组合共3种工况,分16级进行了加载测试,考察了钢混结合段钢与混凝土构件的应力状态,验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钢-混凝土结合段是混合梁的关键部位,决定着混合梁设计的成败.依托渭河特大桥设计与优化,提出结合段整体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思路,着重介绍结合段构造选型以及设计与优化的思路、过程、方法,详细描述结合段构造设计成果,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结合段局部空间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受力较均衡、变形连续协调、总体应力水平总体满足设计要求,说明结合段整体设计和构造设计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
原有标准图限于计算手段,一般将中小跨径桥梁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杆系来计算,因而不能很好地体现T形梁桥横隔板的作用和弯、斜桥的受力特征,只有依靠偏保守的构造措施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其合理性很难确定.通过对T形梁桥空间杆系和平面杆系分析比较,从量值上确定相互关系,找出两种计算结果存在的内力、应力差异、斜梁桥的受力特性及配束规律,使本次通用图编制中对预应力钢束和构造钢筋的配置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合拢段劲性骨架的受力情况对梁桥合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 FEA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阶段的合拢段劲性骨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箱梁的温度荷载分析理论,讨论不同施工阶段整体升降温作用、竖向温差作用、风荷载作用下合拢段劲性骨架的受力情况,并对竖向温差作用下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析方法确定的劲性骨架的内力进行对比,提出了劲性骨架设计计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为劲性骨架设计计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混合梁悬索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为该类型桥梁的设计和科研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悬索桥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钢混结合段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该部位在各施工阶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同时,建立边主梁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研究钢混结合段中剪力钉受力状态、结合段各部位传力途径和比例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应力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仅在混凝土局部较小区域位置拉应力偏大,需要在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结合段剪力钉最大受力为52.3 kN,小于规范限值,说明剪力钉静力承载力不控制结合段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斜梁桥的构造和受力特点与直线桥有很大区别。以某箱型截面梁桥为例,介绍采用空间剪力柔性梁格法对多格室斜交箱梁桥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对梁格法的关键问题-梁格划分和刚度等效、截面特性计算、建模时关键问题处理进行阐述,将梁格法计算结果与单梁法的计算结果对比,主要结论和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红水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508m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采用承压传剪式,其连接断面小,受力复杂。为验证红水河特大桥钢-混结合段的构造设计,在分析和明确其传力层次与传力路径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的混合单元模型,分析了恒载及1.6倍超载工况下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1.6倍超载工况下,连接件的抗剪安全系数为1.2,满足设计要求;;主要传力单元承担的轴力比例相近,受力均衡,传力构造设计合理;钢梁埋入段与混凝土的界面接触粘结效应对内力的传递有较大贡献,在设计中可考虑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跨混合体系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把握其受力特性及传力机理,首先结合整体杆系模型,分析了结合段不同位置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提出了结合段位置的设计原则;并制作了该桥无格室后承压板式钢混结合段1∶3试验模型,完成了标准组合、1.0倍和1.6倍承载能力基本组合3个工况下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模型钢梁、混凝土梁和结合部位的应力应变、变形分布情况;建立了空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了应力分析,采用应力积分方法获得了结合段各部位的传力比例。结果表明:各试验工况下,试验模型没有出现开裂,各部位应力结果均小于理论分析值,应力从钢梁段至混凝土梁段平稳传递,表明钢混结合段结构和构造设计合理,安全储备足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复建的重庆合川涪川一桥(新桥)是目前国内唯一将拱桥和梁桥结合起来设计的新型拱式梁桥,其具有拱桥的外形和梁桥的受力特性.在主梁构造设计上,通过设置拱式腹拱和叠层造型,使桥梁看起来更加美观,其设计方法可供同类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丙文  黎雅乐 《公路》2015,(3):56-58
斜交梁桥由于斜交角度的影响,使得斜交梁桥的受力较为复杂,现行对斜交桥横向分布的计算依然沿用正梁桥的计算方法,这种算法显然不适合斜交桥的受力特点。利用ANSYS软件,通过对不同斜交角的多片式T梁桥横向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多片斜交T梁桥的横向分布规律,为该类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小半径曲线段槽型梁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探讨该类桥梁简单实用的结构计算方法,以位于半径为300m曲线上的铁路槽型梁桥为对象进行分析。采用ANSYS 13.0建立槽型梁空间模型,计算分析其支座反力、纵向和横向正应力及竖向挠度特性,并对单梁、梁格和实体模型对其结构性能分析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小半径曲线区段槽型梁结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受力和变形呈现明显的空间特性和弯扭耦合效应;梁格模型能反映曲线区段槽型梁的纵向受力和空间变形特征,可作为曲线段槽型梁桥结构设计计算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永州宋家洲西大桥施工图设计,介绍了V形支撑连续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梁桥的整体设计、梁高确定、受力分析及配筋构造.  相似文献   

20.
V形支撑连续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梁桥设计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永州宋家洲西大桥施工图设计,介绍了V形支撑连续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梁桥的整体设计、梁高确定、受力分析及配筋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