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至界岭隧道穿越层状围岩段,采用锚喷支护、辅以超前锚杆进行临时支护的方法。按照弱爆破、短进尺、早支护、勤量测的原则施工,获得成功,可供类似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水平层状围岩结构特征,分析了层状围岩中隧道开挖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理。缓倾岩层隧道开挖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拱顶范围内,当岩层厚度发生变化时,边墙部位增幅较小,但顶板塑性区范围增加较大,塑性区深度约为边墙部位2~3倍。不同工况条件下,拱顶沉降均远大于水平收敛变形,且由于岩层之间粘结力较小,顶板岩层出现明显的离层现象。基于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分析,提出了控制缓倾层状岩体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的控制技术措施,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隧道穿越围岩时,由于其围岩变形,极易在隧道拱部发生离层、掉块、滑塌等工程事故。文中针对云屯堡隧道围岩变形导致的支护、衬砌破坏,分析围岩变形机理,比较现场施工与设计之间的区别,提出围岩变形控制的具体对策;而后针对不同等级围岩变形开展专项设计,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支护及衬砌方案,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专项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5.
6.
高速公路隧道水平层状围岩支护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及时预防公路隧道穿越水平岩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平拱、拱顶离层破坏、拱项弯折内鼓等危害现象,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结合广元-巴中高速公路某穿越水平岩层隧道,根据现场跟踪调查和试验,在对围岩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洞身围岩质量分级结果进行了调整,对原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其合理性.同时,施工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完全满足要求,进一步证明了支护优化设计合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巴高速公路东兴场隧道对公路隧道水平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水平围岩的变形破坏为结构面控制型,隧道拱顶与拱肩受结构面切割形成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易于掉块形成平拱,拱腰受岩体的夹持作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土质隧道施工变形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质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时,会遇到初期支护收敛变形大围岩难于稳定的问题。在设置二次衬砌后还会出现衬砌开裂现象。文章结合一工程实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以某公路大跨隧道为背景介绍了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及变形受开挖影响所产生的变化,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指导施工中支护参数的调整,与理论公式进行对比选定合理的公式、确定准确的地质参数,预测下段施工围岩压力及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地应力深埋层状围岩隧道非对称变形受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层状围岩中隧道和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变形受力特性和机制,以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层理角度和地应力方向下隧道变形、钢拱架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弯矩和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层状围岩中隧道结构受力的最不利位置常出现在层理面法向方向; 2)隧道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在于地应力对层理面产生的法向挤压作用和切向滑移作用,当层理面角度缓倾时,隧道拱顶和拱底承受较大挤出变形,当层理面角度陡倾时,地应力方向与层理面夹角越小,隧道衬砌在主应力作用位置产生的滑移变形越大。最后,根据层状围岩隧道变形和衬砌受力特征,提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张承高速公路草帽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拱顶下沉量过大、地表开裂、支护开裂、土体塌落和钢拱架变形等诸多问题,采用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产生变形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二朗山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工程实践为依据,利用常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和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及二次应力场测试,获取隧道围岩动态综合信息,为围岩分类、大变形预测、岩爆预测、优化二次支护时间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是岩土程信息化设计、施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高破碎沉积岩中掘进长约700m、横断面宽14.5m,高10m的一座隧道,隧道洞口的坡度陡峭,很可能发生塌方,隧道穿越土与强风化板岩混合的构造层。为减少隧道面及其附近围岩的移动,排除围岩和边坡的不稳性,并给出完整的初始结构,使用了加设钢管的水平喷射将,在开挖前方形成由喷射注浆柱构成的加固“隧道护拱”。为控制掘进中开挖面稳定并在围岩稳定空间上方形成有效的“隧道护拱”,进行了各种土工技术监测。本对地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FLAC软件对地表有相对硬壳层的粉沙层中隧道开挖之后地层的变形机理进行模拟,通过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特性曲线,确定隧道开挖支护后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幅度和范围,找出隧道开挖最不利荷载工况和结构薄弱部位,为施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表明,不同的施工顺序引发不同的施工力学状态,进而引起不同的施工力学效应,隧道开挖先后顺序不同对围岩区域、幅度的扰动也不同。以北京地铁某车站的实测为基础,分析了粉沙地层中隧道施工不同工序引起的各部分变形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