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山隧道左、右洞分别长15898m和15917m,是龙厦铁路最长的隧道和重要的控制工程。在隧道宏观工程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已施工段出现的风险事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象山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体多、埋深大、地表环境复杂、陡长施工斜井等形成施工安全风险的工程背景,在其影响下,隧道施工期间出现突水突泥、地表失水、塌方、软岩大变形、岩爆、瓦斯爆炸、高地温、有轨运输溜车的风险很大。此外,还对上述施工风险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数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控制难度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危险性高的特点,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文中利用BIM技术构建隧道施工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施工风险信息模型,形成隧道施工动态风险管理的信息集成及协同应用关键技术.实践表明,BIM技术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要素的风险管控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西南复杂山区52座典型在役长大公路隧道运营10余年来逾2 500件安全风险案例的调研,以及西部高烈度地震区、高山峡谷区的国省干线运营隧道震害、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境内外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相关文献,对复杂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典型风险事件和风险致因进行细致梳理、辨识归类和分析。分析得到:建立了公路隧道安全典型风险辨识框架体系;交通事故是山区公路隧道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风险事件,其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隧道洞口影响段事故高于隧道中间段;交通环境是引发公路隧道火灾的最主要的因素,需特别重视交通事故和易燃易爆品运输两大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复杂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是导致公路隧道结构性损伤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人为因素却是运营期隧道各种病害的重要诱因;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贯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加强隧道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辨识、防控十分必要,才能全方位、彻底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庆春路过江隧道施工难度及风险的分析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峻  钱建文 《隧道建设》2006,26(5):34-36,40
 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属大型复杂工程,其施工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由于不确定因素多,因而风险因素也多。就钱塘江底特殊地质以及外部环境等约束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难度及意外事故风险进行了分析;采用灾害风险评估矩阵法(R=P×C)来研究这些风险因素对项目安全质量目标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分析,同时根据此评估的风险程度提出相应风险对策与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探讨在大型复杂的越江隧道工程项目中风险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大量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建设技术标准的提升,隧道工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穿越地层地质条件空前复杂,施工倍受各种地质灾害及自身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困扰,施工坍塌现象也愈来来愈频发。本文从分析隧道坍塌致灾因素出发,解析导致隧道坍塌的相关因子,并利用隧道坍塌鱼刺图进行因子解析,讨论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可能性;探导降低施工坍塌风险事故的措施,以达到降低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节约工程建设经费,减少社会不良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多风险因素耦合作用对隧道安全施工的影响,在分析2009—2019年国内101次隧道施工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将影响隧道安全施工的风险因素区分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方面; 将风险耦合理论引入隧道施工事故风险分析中,探讨隧道施工事故多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分类和解耦原理,利用N-K模型构建隧道施工风险耦合模型,揭示隧道施工事故多风险因素间的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参与耦合作用的风险因素越多,耦合作用形式计算的耦合值越大,则隧道施工风险越大。在3个风险因素参与的耦合过程中,人为-设备-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造成的隧道施工风险最大;在2个风险因素参与的耦合过程中,设备-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造成的隧道施工风险最大。基于解耦思想,可以减小隧道施工中各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效应,进而降低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张青海 《隧道建设》2015,35(11):1150-1156
沉管隧道基础铺设、浮运系泊、沉放对接、锁固回填等施工技术及工艺复杂,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目前,有关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管理文献资料很少,沉管隧道项目组织施工可借鉴的风险管理经验紧缺。为解决上述难题,首先调研了国内国外沉管隧道安装施工风险案例,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结了项目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其次,根据项目特点比选风险评估方法,首次提出应用风险矩阵法对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分析,并将该法应用于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在该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出施工风险点主要集中的工序,有效地预防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可借鉴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黏土层浅埋大断面隧道洞口施工的塌方风险,从围岩地质条件与隧道设计特点两个角度分析了依托隧道工程的洞口施工难点,并提出相应施工工法和加固措施。在隧道典型段落的掌子面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以预报结果为基础,再综合考虑隧道水文和地质条件、施工状态和隧道管理水平,选择了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地下水、开挖方式、隧道跨度与施工水平作为塌方风险评估因素。以100多座典型隧道的塌方事故资料作为依据,提炼塌方事故主要致灾因子及其发生频率,采用频数统计法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客观权重,通过专家对风险因素评分与层次分析法计算和获取各因素的主观权重和分配权重,再通过工程中广泛使用的Karwowski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等级的隶属度,以此构建权重矩阵与隶属度矩阵,计算出隧道塌方综合风险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塌方风险等级。最终形成了一套黏土层浅埋大断面隧道塌方风险评估模型,将塌方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依托工程大罗山隧道中,结果表明:隧道评估段塌方风险结果为IV级,属于危险级别;洞内实际开挖引起地表发生塌陷,围岩含水丰富,评估和开挖揭露的塌方风险等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该风险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PCBN)模型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推理与Pair-Copula理论对于相关性的处理优势相结合,构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PCBN模型,实现风险因素复杂依赖关系精确建模和评价,为盾构近接施工安全分析和管控提供有效方法。依托于武汉某隧道下穿工程进行实例分析,基于所提出的PCBN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确定工程的施工风险状态以及与施工风险相关性较高的关键风险因素,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9)
济南东南二环高速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建隧道共6座,其中浆水泉隧道长度超过3 000m,属于特长隧道。为应对工程规模大、工期短、安全环保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方在隧道施工全过程采取安全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实现了工程建设有序的推进,多级管理协同实施,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研发的隧道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系统在工程中取得了实际性的应用,多功能模块有效地实现了隧道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施工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水和隧道岩石完整性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2个最重要的因素,富水破碎段隧道地质情况复杂,风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富水破碎段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铁6号线民乐停车场工程上跨3条高速铁路隧道,具有结构复杂、环境敏感、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及施工风险高的特点。为了准确分析和合理评估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大直径桩基开挖对运营高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运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该地铁停车场桥基施工对下部侧穿高铁填土隧道的扰动效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多种开挖方案和技术条件下,大直径桩基的开挖成孔不会造成紧邻地铁停车场下方各运营高铁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状态的明显改变,整体处于施工安全范围内,表明桩基施工不会危及高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列车的行车安全。结论对该工程建设及高铁隧道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类似地质条件下相互毗邻、复杂交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新朋  王登锋  肖本利 《隧道建设》2020,40(Z2):210-215
为降低分岔隧道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安全风险,满足进度需求,结合某市政公路分岔隧道施工实例,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和敏感度高等特点,采取将小净距段替换中间岩柱由双连拱形式优化为单侧隧道扩挖并喷混凝土回灌的方法;分岔大跨段将左右两侧导坑加大,与原有2车道断面相似,中间导坑依次减小,两侧导坑可连贯施工优化为一体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实现对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方法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风险,并实现了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起点至井冈山路站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断面形式多样,穿越不良地质,沿线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风险较高。现有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应用较少。因此,通过对矿山法施工风险因素的系统辨识分析,从工程自身风险与环境风险两个方面展开,利用基于信心指数专家调查法开展了青岛R3线工程风险评价。工程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穿越碎裂岩脉、风井工程及下穿马濠运河等施工风险较高,建议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可为后续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5)
在西南部山区修建悬索桥,受地形及资源制约,悬索桥锚碇采用隧道锚形式。相对于重力锚,隧道锚可以大大减少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工程量,但是隧道锚地下开挖工艺复杂、施工风险大、施工进度慢,对施工管理要求较高。以金安金沙江大桥超大隧道锚施工为依托,重点阐述山区悬索桥隧道锚施工技术,为山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贵高原某煤系地层高瓦斯隧道,分析影响隧道施工风险的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对隧道施工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按照风险等级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结果表明:施工安全因素所占权重最大;隧道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风险;施工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为0.061,等级为4级;应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8)
通过文献调研,对近十年我国发生的隧道大变形案例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大变形案例统计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指标体系法,分别建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隧道大变形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由隧道大变形案例影响因素统计和专家调查建议结果给出。通过对各指标进行评分,确定隧道大变形风险等级。并将建立的评估模型应用于安远隧道,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杨秀权 《隧道建设》2012,32(6):763-766,781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例,从地质工作和环境调查、盾构选型及细节功能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优化、风险管理、标准化作业、关键工序节点验收和内控等方面,阐述了复杂地质盾构隧道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风险防范的对策,较详细地介绍了越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7,37(3):251-263
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是制约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首先要提高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及其信息化程度。1)介绍我国复杂不良地质隧道超前预报的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包括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断层破碎带超前预报、城市地铁溶洞和孤石等探测的进展及应用等;2)介绍我国隧道岩爆监测预警方法及其应用,预报清楚之后就要加强安全风险过程监控;3)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物(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控最新进展,包括安全风险实时感知系统和实时预警系统;4)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按照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和风险控制的流程,以建设中的寨仔山隧道为对象,采用指标体系法进行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与专项评估。在确定重大风险源后,以矩阵法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动态估测,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其可为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