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某商用车提升中冷器冷却性能进行发动机舱内流场改善研究,应用FLUENT 软件对发动机舱进行温度场和流场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同时在试验室进行方案的整车热管理验证试验。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增加中冷器前端导流板,可有效提升格栅出口冷却流量的利用效率,在在爬坡工况下提升流经中冷器风量90%,中冷器温升下降8. 2 ℃,进气中冷后温度降低至71 ℃。  相似文献   

2.
以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为研究对象,对锂离子电池系统进行研究开发。根据混动整车的能量、功率需求,通过电池结构方案确定、电池系统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粘结剂等材料分析讨论确定材料选型;本电池系统安全性能可靠,满足整车对电池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3.
CFD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已经被各汽车行业普遍应用于汽车设计与开发研究中,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某车企工程师在研究某涡轮增压汽车进气系统时利用CFD软件分析其前端进气流场和温度,然后根据优化方案改制零件并装车进行整车热管理试验验证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和及时维护蓄电池格外显得重要,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1、新蓄电池进行初充电时,应按规定加入相对密度为1.25~1.285的电解液。电解液加入蓄电池之前,温度不得超过30℃。注入电解液后,应静止5~6小时,待温度低于35℃后方可开始充电,此时如液面渗入极板而降低时,应补充到高出极板上缘15mm处。初充电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充电电流约为额定容量的1/15,充至电解液中放出气泡,单格电池端电压达2.4V为止。然后将电流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仿真技术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主要前端结构进行了匹配研究。基于Fluent平台,搭建了整车的前端结构分析模型,设计了9种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前端格栅开口、冷凝器导流板、冷却风扇直径对整车前端进气、气动阻力的影响。通过整车风洞试验及热管理环境舱试验对最优配置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值约2.28%。改进方案的Cd值为0.421 06,比改进前降低3%,且动力总成冷却系统(PTC)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对商用车前端结构的设计和匹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蓄电池放电能力随蓄电池电解液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导致特种车辆在极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起动。本文以某型特种车铅酸蓄电池空气加热系统结构为例,通过分析极低温环境下蓄电池周围加热空气的内流场和温度场,评价采用循环加热蓄电池周围空气的方法对蓄电池的加热效果,并通过实验对蓄电池电解液的加热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加热蓄电池周围空气的方法,可在规定的起动准备时间内,显著提高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温度,使蓄电池极低温环境下的放电能力增加1.4倍,提高了车辆极低温环境下起动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CM+对某汽车前端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通过提高冷却气流利用率和改善发动机舱内部气流流动,寻找到兼顾前端模块冷却流量和整车气动阻力要求的最优前端参数。经气动风洞试验和热环境风洞试验验证表明,该优化结果可行。指出,运用CFD分析优化可以在汽车设计前期介入,通过对比不同方案提升整车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蓄电池与低温起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电池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在分析了温度对蓄电池状态的影响的基础上,认为采取蓄电池预热、蓄电池保温、选择合适的电解液密度、保持着电池较好的充电状态和使用具有较高起动能力的蓄电池等措施,可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能量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动力电池性能易受温度影响,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充放电能力受限,进而造成纯电动汽车里程衰减.本文以某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常温及-7℃低温CLTC工况试验,分析常温及低温整车能量管理策略,从整车开发层面提出降低纯电动汽车低温里程衰减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了前端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角度对于前舱冷却气流进气量的影响。主动进气格栅可以有效地降低整车风阻,但其对于前端开口面积的阻挡,会使前舱冷却气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数值仿真法在造型固定的情况下,改变主动进气格栅叶片的角度,研究冷却气流进风量的变化和叶片角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以在相同的格栅开口下,获得更多的进气量。对比了不同角度下前舱流场的不同,分析了前舱进气流量增加的原因,为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MPDB)取代了原有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并首次提出了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在详细设计阶段满足要求,需要对整车进行碰撞兼容性优化分析。文章首先对某款中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进行有限元碰撞仿真建模与MPDB工况分析,提出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案,最终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车辆前端与壁障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进行车身刚度匹配,可大幅度降低整车兼容性罚分,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蓄电池与整车匹配流程、整车开发中的电池设计控制、电池在整车中的利用策略等方面,研究了蓄电池对车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油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源于某型号汽油车的整车结构参数和动力性能指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给出动力系统控制策略方案,完成总体布置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在对相关部件进行选型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参数。在MATLAB/Advisor平台上搭建氢燃料电池模型、驱动电机模型、动力蓄电池模型及整车模型,采用中国城市工况对所设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并与原汽油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性能完全符合实际工况要求;燃油经济性、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都得到较大提升,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7.5%,加速时间提高了11.7%,最大爬坡度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对比,系统阐述整车前端密封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车整改经验,对整车前端密封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前端轮系皮带松边抖动引起车内加速噪声异常的问题,运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复现皮带抖动现象;从电机转动惯量、皮带预紧力和轮系布置方案等方面探究改善松边皮带抖动的解决方案;通过各方案对比确定最佳解决方案,并进行整车车内加速噪声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准确性及解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维数值分析与整车热平衡试验解决某车型发动机出水温度过高的问题。以整车许用环境温度为评价指标,考虑发动机台架热平衡数据为边界,搭建整车冷却系统换热分析模型并基于整车热平衡试验进行标定。通过分析得出风量是影响许用环境温度的主要因素,从风扇性能优化与空气侧流通条件改善两方面提高某车型许用环境温度。结果表明:外特性最大扭矩点工况下,新型无轮毂风扇提高许用环境温度2.5℃;前下挡网结构优化与空滤器右置方案分别提高许用环境温度1.7℃和2.4℃,经过优化该车许用环境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在摩托车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在实际工作中蓄电池有时会处在过充电状态,难免有一部分水被电解,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用考虑为其补充电解液(电解液是由纯硫酸和一定比例的蒸馏水配制而成).但是经常会遇到电池电解液很易被烧干的现象,下面就电池电解液很易被烧干的原因及其故障判断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日益收紧,各大整车厂针对传统汽车领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为此,引入智能可控发电系统(Electrical Power Management System,EPMS),对此系统进行电控技术标定,通过监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及电解液温度,计算出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及蓄电池功能状态(State Of Function,SOF)。根据蓄电池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智能可控的能源管理;通过对比智能可控发电系统与常规不可控发电系统对整车油耗的影响,发现智能可控发电系统可使整车燃油消耗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整车油耗。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目前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智能化,控制元器件也随之增多,带来的问题就是整车各个控制元器件在整车休眠中漏电流增加,进而使得蓄电池更容易在整车休眠过程中电量耗尽。为了在蓄电池存储电量有限的情况下,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长久地保持不亏电,论文提出一种新的蓄电池智能补电的方法,利用整车控制器定时唤醒功能,检查蓄电池的当前电量,决定是否启动高压电池给蓄电池充电,以达到蓄电池不会在整车休眠中亏电导致车辆不能正常启动的目的,从而解决在整车休眠中导致蓄电池亏电的问题。采用论文阐述的智能补电方式,控制整车控制器的定时休眠和唤醒,在有效节约整车电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蓄电池的电量水平,从而保证了整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俞会根  向晋  盛军  王恒  李宁  赵亮 《汽车电器》2014,(12):25-28
电动汽车轻量化是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的轻量化课题,探讨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可行性。以北汽新能源某一型号纯电动轿车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2 V/30 Ah锂离子蓄电池和12 V/60 Ah铅酸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锂离子蓄电池样品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低压用电需求,并且其充放电性能,特别是低温充放电性能要优于铅酸电池。此外,锂离子蓄电池样品的质量较铅酸电池有大幅降低,这对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