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集料粒径与沥青混合料的配伍性,在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碎石撒布量标定后,采用静压法和轮碾法两种方式,成型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不同规格粒径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组合试件,通过拉拔和斜剪试验分析了同步碎石集料粒径及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对拉拔和斜剪破坏应力的影响,采用试件的剖面状态分析及碎石与下承层的接触分析,分析了产生同步碎石集料粒径与沥青混合料配伍性规律的机理。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越大,与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的结合越差。确定了5~10mm碎石应力吸收层与沥青混合料的配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长兵  黄晓明  顾江鸣  薛华 《公路》2004,(2):113-117
首先借鉴国外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排水性能好的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然后通过车辙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比较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最终确定采用车辙试验,其能较好地反映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层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直接法、替代法和过筛法制作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3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中,混合料密度差别小,但替代法和过筛法的空隙率与直接法相差较大;采用直接法所得的试验结果优于其他方法,对沥青稳定碎石应采用直接法制作大型马歇尔试件进行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4.
沥青碎石基层在老路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声珮 《公路》2003,(12):115-117
在老路路面补强工程中,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并通过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设计指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出相应的控制指标,并结合实体工程,提出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沥青碎石混合料(ATB30)的级配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涛  黄立葵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141-144,149
采用泰波公式的不同幂指数n值和均匀设计法对沥青碎石混合料(ATB30)的级配进行了系统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粗集料含量与间隙率指标的关系,提出了选择嵌挤型混合料集料级配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路面补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将空隙率较高的最大粒径为37.5cm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在老沥青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解决半刚性基层补强中反射裂缝及排水问题。采用集料嵌挤方法进行级配设计,使用高粘度沥青增加沥青膜厚度,以析漏指标确定沥青用量,通过试验路提出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试验路观测表明: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用于旧路改造,能够满足道路结构强度及高温稳定性要求,起到路面结构排水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史思强 《公路》2012,(9):193-196
研究采用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沥青稳定碎石进行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不同设计方法下不同公称最大粒径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uperpave法设计的混合料抗疲劳性能最好,但对应力的变化较为敏感;依据《规范》推荐的级配中值混合料抗疲劳特性与采用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的抗疲劳特性相当,但采用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对荷载应力的敏感度最小;粒径较小、细集料含量较高、均匀密实的混合料抗疲劳性能较好。设计方法对n值和k值有显著性影响,而公称最大粒径及其与设计方法的交互作用对n值和k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沥青稳定碎石进行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不同设计方法下不同公称最大粒径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uperpave法设计的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最好,但对应力的变化较敏感;依据公路规范推荐的级配中值设计的混合料的抗疲劳特性与采用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的抗疲劳特性相当,但采用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对荷载应力的敏感度最小;粒径较小、细集料含量较高、均匀密实的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较好;设计方法对n值和k值有显著影响,而公称最大粒径及其与设计方法的交互作用对n值和k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超大粒径碎石基层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设计达到节能减排、抗开裂要求的基层材料,以颗粒最紧密堆积、实现嵌挤致密混合料结构为目标,依据逐级填充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以贝雷法原则优化级配。提出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两种再生胶凝材料代替水泥作为结合料,提高基层抗开裂性能。基于集料的堆积密度试验,以最小振实矿料间隙率VMA为优化指标,对粗集料级配、细集料级配及再生胶凝材料分别进行设计,提出了超大粒径碎石基层优化级配曲线。最后对设计的超大粒径碎石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弯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再生胶凝材料的超大粒径碎石基层满足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中结合河南禹登(禹州-登封)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大粒径ATB-30和ATB-40两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通过车辙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比较不同沥青标号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依托实体工程,对3种级配的AT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TB-30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体工程,针对ATB-30粒径较大容易产生离析的问题,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施工技术控制进行了研究,供今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左劼 《华东公路》2009,(4):74-76
对两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ATB-25和ATB-30进行了室内配合比试验和路用性能研究。研究表明,ATB-25较ATB-30具备更好的高温稳定性;适当增加中间粒径集料含量可以提高ATB-25和ATB-30的高温和低温性能;两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柔性路面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交通荷载以及胎压的不断增长,我国早期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已进入大修改造期。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参数和使用性能,同时针对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作为柔性路面加铺层进行结构设计,并现场铺筑试验路,经过2年多的使用,试验路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路面结构中,理想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为撒布的碎石与其上加铺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形成一个多级空间骨架结构,以阻碍层间发生滑移。通过粘结性能试验,归纳总结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碎石粒径与沥青层级配之间的配伍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撒布的碎石粒径,宜选取1/3~1/2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以使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发挥出其优异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泰波公式的不同幂指数n值和均匀设计法对沥青碎石混合料(ATB30)的级配进行了系统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粗集料含量与间隙率指标的关系,提出了选择嵌挤型混合料集料级配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天然碎石土是山石风化的一种低强度砂石材料,在山丘地区非常丰富,取用方便。由于水泥稳定天然碎石土是新产品、新材料,我国尚没有完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国内外普遍认为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会由于干缩而开裂,因而引起沥青路面开裂,形成反射裂缝。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土材料和其他类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干缩实验对比分析,水泥稳定天然碎石土的干缩一庄与水泥稳定砂砾基本接近,水泥稳定碎石土材料的干缩系数满足道路等级要求。为了比较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效果,还进行了水泥稳定天然碎石土混合料的冲刷性能试验。通过该试验的分析,最后得出运行次数与冲刷深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环氧树脂碎石混合料(Epoxy Resin Mixture,简称ERM)是由环氧树脂胶粘剂与单级配或间断级配骨料按一定配合比拌合而成的新型路面材料,其孔隙率范围一般在15%~35%,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属新型透水路面,主要用于人行道以及景观道路。针对ERM在高温多雨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环境,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3种粒径、两种岩性的环氧树脂碎石混合料材料在水-热循环作用下抗压强度损失规律以及特点,寻求环氧树脂与碎石的最佳粒径以及岩性组合。结果表明:经历5次水-热循环作用后,对4种不同粒径、不同岩性的环氧树脂碎石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ERMa、ERMb、ERMc、ERMd的强度损失依次为9.35%、10.41%、13.91%、20.66%。因此,在高温多雨环境下,使用ERM作为铺面材料时,对该种材料的水热循环破坏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BISAR分析了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材料作为基层材料时,面层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基层层间剪应力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用BISAR对路面结构进行仿真模拟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二、沥青混合料 (一)定义和分类国际上对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或路面的定义及分类均不统一。如美国、日本等不分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而统称为沥青混凝土,并按其集料中的最大粒径,空隙率和用途分为粗、细、密和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在苏联则有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两种路面,而沥青碎石又分为使用均匀颗粒的石料和矿料混合料两种;沥青混凝土又根据矿  相似文献   

20.
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排水性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基层级配,通过析漏试验、飞散试验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初沥青用量,并通过水稳定性试验、高温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