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珣 《时代汽车》2006,(7):8-12
200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近日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对“十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会议还公布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完成的《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等讨论稿及四个汽车零部件“十一五”重点专题发展规划概要,以供零部件企业发表意见,并最终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零部件行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一套合适的市场流通模式,只有建立一套合适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才能够有助于形成零部件行业的良性竞争,激励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动整个汽车工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然后在充分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现有模式,并提出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历程,详细分析当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对紫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市场前景、发展方向和开拓市场的途径、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宾 《北京汽车》2000,(5):14-19
简要回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历程,详细分析当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对比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市场前景、发展方向、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1956年制造第一辆解放牌载货车前,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为国内进口汽车提供维修用配件。1952年在筹建第一汽车厂时,全国布点86家汽年零部件配套企业。这是我国第一次有计划、大规模地投资建设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相当部分企业现在仍是整车配套的骨干企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大量以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对外开放。在“八五”规划中,汽车工业重点是轿车项目的引进和国产化,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将  相似文献   

6.
一、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汽车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还没有像样的轿车工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国际合作。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二十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我国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也都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7.
代表着我国零部件工业希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1991年工业总产值达40.3亿元,占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的25%。产品品种有500多类1000多种,为全国所有主要汽车产品配套和市场维修,年利润4亿元。在出口方面,1991年全公司创汇0.8亿元,约占全国零部件行业的40%,占全国汽车工业产品出口总值的20%。当前,根据中汽总公司领导的要求,在全国安排好70个关键品种约200个企业的建设,集中力量,狠抓其中50个左右企业形成零部件“小型巨人”。这是“八五”期间,零部件工业转捩起飞成敗的关键。“小型巨人”的建设,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健康发展,改变“散、乱、差”低水平局面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站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虽然没有“国产化”、“地产化”等名词,但是通篇都体现了强化自主开发的精神。应该说,其含义比“国产化”、“地产化”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工程》2005,27(4):F0003-F0003
为了推动我国的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05年12月6—9日在上海市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首届“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制造技术展览会”。展会的主题为“交流、合作、竞争、发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并且使汽车零部件企业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配套工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发展前景和投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以及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资金来源及经济效益,预测“九五”期间,“十王”期间汽车零部件工业投资需求分别为550亿元。2150亿元,以及2000年零部件工业产值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为基础,重新组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件大事。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更加成熟了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和汽车工业的技术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七五”期间,以至更长  相似文献   

12.
虽然国内新车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但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并未水涨船高,实力增长低于预期。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仍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软肋。整车与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不同步,必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及其信息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杨灿军  陈鹰 《汽车工程》2002,24(6):470-473,485
为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协同体系。并结合国内外汽车工业信息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网络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的信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四川成都召开“2011年零部件年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代表协会在会上作了题为“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的报告,报告对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行业的现状、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业的竞争。本文分析了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与趋势,找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国际的差距,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零部件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化和完善摩托车工业“九五”发展规划,理清摩托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思路,引导零部件工业与整车协调健康发展,机械部汽车司于1996年8月23~24日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摩托车重点零部件行业组长扩大座谈会”。共有32个单位44人与会。会上,汽车司摩托车处介绍了摩托  相似文献   

17.
各省、市、自治区机械厅(局)汽车工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有关企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七五”、“八五”期间,许多企业经过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使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和独立的配套市场、社会服务市场。但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历史流长、涉及部门众多、企业分散、企业性质多样、水平和规模相差很大,经营和市场十分繁杂。为了帮助国内有关领导部  相似文献   

18.
常远祥 《上海汽车》2005,(10):23-25
分析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在充分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现有模式,提出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零部件产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在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应用生态理论结合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动态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在进一步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技术含量和通用化、降低成本、产品电子化等方向发展,其管理科学化、制造自动化、市场全球化水平很高,并广泛应用CAD/CAS/CAM等计算机技术。国外零部件工业经过重组、调整、优化等过程,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异、技术水平先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率先实行同步开发、系统供货、模块化生产,成为汽车工业发展及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主要受益者。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具备为国产汽车(尤其是轿车)全面配套供货的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弱;在科技实力、销售业绩、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经营规模、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存在几十年差距。我国已加入WTO,国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正在大举进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汽车领域尚有5年的保护过渡期,但不管从长远看,还是针对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我们都必须根据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综合分析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人才培养,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开发及生产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完善试验试制、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手段,开拓国内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尽快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