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铁建设中民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民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寻呼、公共移动电话和公共(有线)电话)引入地铁建设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着重对移动电话系统的引入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典型车站民用通信系统的设备组成和组网方式进行了探讨.地铁工程中必须对民用通信系统的引入作适当的预留.  相似文献   

2.
地铁民用通信系统是将地面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信号引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重点研究地铁民用通信建设模式,并通过对移动电话的引入需求进行分析,提出移动电话引入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前瞻考虑4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条件.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开发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资源,探索更具有可行性和增值潜力的民用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上海轨道交通于2006年研究规划了民用通信的十大子系统,并确定其结构和具体功能要求,为民用通信系统的有序建设和经营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3年的发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民用通信系统已逐步实现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岛地铁3号线民用通信4G系统的必要性、系统需求及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3号线民用通信必须引入4G系统,并和2G、3G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铁民用通信系统的构建和经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地铁民用通信系统建设经营的理念、实践和经验,分析了地铁民用通信经营发展和努力方向,归纳了地铁民用通信系统建设经营面临的4大挑战,并从规划设计、技术选用、维护管理、建设和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铁民用无线通信系统切换分析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民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经验,简析了民用无线通信在隧道间越区切换、车站内外切换、换乘站切换和隧道与地面切换等方式,提出了保证平滑切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制式基本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但在全国各大城市CBTC系统能够全功能开通的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CBTC系统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基本都是直接采用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民用WLAN系统,导致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不稳定.以某设备商的CBTC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为例,阐述了对C...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包含了GSM、CDMA、WLAN与所有3G系统,在站厅、站台和隧道区间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的POI、天线和漏缆,因此必须控制系统间的干扰。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等三种。分别对多系统共站、共缆产生干扰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对关键器件干扰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浅析信号CBTC模式下无线干扰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地铁区间隧道内分布有民用通信系统(手机运营商)、PIS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信号系统CBTC模式下的AP天线车—地无线通信,将形成空间无线波的多阶互调干扰,对CBTC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本文通过技术分析,提出CBTC模式下无线干扰处理方法,旨在确保信号系统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金穗苑高层住宅楼工程设计为例子,介绍民用高层住宅楼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设计内容、设计要点及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采用了2.4GHz的车.地无线通信,容易受到线路附近民用频率的干扰,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介绍了一种轨旁AP单元改造方法。在设计上,轨旁AP单元采用双机热备工作方式,由2块ATmega64处理芯片同时工作,互为主备,提高抗干扰能力。无线采用支持802.11a协议的LTE140模块,可与列车在5.8GHz频段上进行通信,避免民用频率干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较2.4GHz无线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无线通信不仅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内部专用运营管理和业务需求,而且应提供公共移动通信服务,方便人民群众。那么,除了必须设置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外,如何引入民用无线通信系统、如何避免相互影响以及系统设备共用等问题的解决,将保证无线通信质量的要求,避免无线通信系统的无序、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地铁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深圳地铁3号线建设管理实例,从通信系统在地铁中的定位、施工过程管理、设计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等环节.阐述如何对地铁通信系统建设中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等进行有效管理.提出了地铁建设过程中通信系统与其他系统设备的接口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天津地铁1号线民用移动通信引入工程的设计、施工的要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CMMB系统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将其引入地铁内是个新课题。根据CMMB系统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指标要求,实现CMMB系统在利用既有通信资源的情况下引入地铁,并提供详细的系统实施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结论:通过CMMB系统引入地铁解决方案研究,得出:基于地铁内现有通信资源,CMMB系统引入地铁在车站可与PIS系统共用车站子系统,在隧道区间可与民用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共用无线覆盖子系统;CMMB系统无线信号利用天线覆盖半径大约为10 m,利用漏泄电缆覆盖距离在1.2 km时不需要加中继设备,无线信号同步采用GPS同步方式;CMMB系统引入的频段建议在600~800 MHz之间,工程建设的设备材料应满足地铁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是运营阶段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监控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目前国内的监控系统,关键设备和技术大都从国外全盘引进,很不经济,也造成了隐患。实现监控系统国产化势在必行。 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城市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想,并进一步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框架。分析该综合监控系统的内涵、逻辑框架、结构信息流、物理框架和接口技术。 研究结果:跟现有的监控系统相比,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广、分工明确、实现集中化管理、一体化协调运作和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研究结论:对于今后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铁已形成网络化运营模式,换乘节点越来越多。因为规划等原因,建设较早的地铁线路没有预留后期换乘接入条件。因此,在新线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建站带来的既有车站换乘改造和升级。其中,通信传输系统的改移和升级建设是重点工作之一。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的交通神经,包括公安通信系统,民用通信系统和专用通信系统等,支持控制中心与车站、车辆的信息往来,并为乘客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针对在既有线运行条件下,换乘站改造带来的通信设备改移以及通信扩容需求等问题进行方案探讨,提出公安传输系统增强型MSTP建设方案和骨干传输系统OTN建设方案。以北京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为例进行方案设计,10号线西土城站与新建地铁昌平线南延(简称昌南线)相交,换乘站建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对通信系统的设备升级、机房部署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设计方案应用于该换乘项目,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以期为其他既有站换乘改造的通信系统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维护模式的不足之处,研究解决故障抢修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监测不及时等问题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探讨基于技术手段和内部管理的民用通信新维护模式,重点讨论在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维护中采用集中内部委外管理模式和采用综合监控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地铁民用通信建设规划和实施时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个简单分析,并就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主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