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也有着大量的需求,为满足物流人才的供应高校纷纷设立物流相关专业开展物流教育。为了解决中国物流教育的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尽快建立物流专业实验室,以完善物流教育体系,为物流业提供有较强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3.
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是物流的灵魂”这个观念已得到我国物流企业的广泛认同,各企业大力投入,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势。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中,需不断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针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已有高校改革实践,研究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鼓励各高校的特色实践创新,通过实践育人方式进行培养达到社会目前所缺乏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学科的现状,以及OBE-CDIO模式对该学科的运用,由此可看出该模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优势具有相当的适配性,进而再从新时代背景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再将OBE-CDIO模式融入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中,从“点线面体”多维度解决该学科人才困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7.
8.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手段,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帮助。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物流行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建设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试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改革.为了使得改革成功有效,本文深入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为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体系中也越来越重视通过物流技能竞赛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日后就业竞争力。本文对物流技能竞赛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探究,希望为日后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对策进行了深入探析。文章立足于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的重要意义,围绕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对策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鲁班工坊”是由天津市牵头,以鲁班“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继泰国、印度、印尼等国的“鲁班工坊”之后,打造的国际知名职业教育品牌。在泰国、印度、印尼等国家,“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技术和商业文化的展示窗口。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适应,走向世界,成为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本文就鲁班工坊品牌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物流类专业群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构建适合"专业平台+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的双语教学模式,融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于一体,设计教学过程中英文互通的动态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越加频繁,以及国内政府、公众对环保的重视,逆向物流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首先阐明逆向物流的内涵和理解,以不同视角简析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管理方法。为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则是其精髓所在并贯穿于物流全过程。在当今社会,任何企业如果对需求变化不作出灵敏的反应,而是盲目生产、听任产品积压或是盲目进货、无视资金呆滞,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失败。 相似文献
18.
19.
从企业组织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当有一项新的管理职能受到重视,在组织结构中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早期的企业(工厂)中,生产(制造)是唯一的重点,对应的是直线制组织结构,厂长可以一条线直接管到工人;后来,财务受到重视,企业中出现了财务部门;再后来,人力资源受到重视,人事部门就应运而生;有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在培养定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园活动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立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师资机构、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建议,以使培养的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