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许多大型铁路客站均采用"房桥合一"的结构形式,其高架轨道层既是铁路客站整体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承载列车动荷载的桥梁结构,因此高架轨道层的设计历来是"房桥合一"铁路客站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新建沈阳南站中央站房高架轨道层为例,介绍"房桥合一"铁路客站高架轨道层的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对于"房桥合一"铁路站房高架轨道层结构必须采用满足建筑结构和铁路桥规的包络设计方法;(2)"房桥合一"铁路站房高架轨道层结构应进行中震弹性抗震性能分析;(3)"房桥合一"铁路客站高架轨道层结构可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以提高承轨梁的刚度和抗疲劳性能;(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高架轨道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大型客站大空间照明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大型客站特殊的建筑特点对照明和照明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大空间区域照明一直是照明设计的难题.通过本研究,拟找出大型客站大空间照明的解决方案.研究结论:在铁路大型客站大空间照明设计中,需综合运用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反射镜和导光管系统等照明方式,认真考虑空间的细节特征、照明效率、照明节能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包裹一层混凝土外壳形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相比其他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更强、耐火性、耐久性能更加优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梁柱构造做法及梁柱节点的构造做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现代化的铁路客站也已建成或者在建中。为更好适应今后铁路客站发展趋势及客站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客站工程投资控制方面的研究,对新建铁路客站站房工程投资的估测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铁路客站站房结构工程投资的影响因素及估测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大量铁路客站站房结构及工程投资基础数据,分析得到铁路客站站房结构工程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站房面积、基底面积、站房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楼盖柱的结构高度、楼盖结构投影面积,并将其作为输入向量建立了BP神经网络估测模型;(2)应用GA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了优化,通过估测结果对比,估测模型的精度及泛化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3)通过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估测模型得到的结果同概算值相对误差为1.19%,符合工程项目前期估算的精度要求,进一步验证了铁路客站站房结构工程投资估测模型的工程实用性;(4)本文研究内容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对铁路客站站房结构工程投资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电气节能设计已成为铁路行业设计过程中十分关键的课题,合理的电气节能设计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从电气节能角度出发,阐述铁路客运站房、大型动车检修基地以及高铁培训基地等场所的电气节能设计,提出铁路行业电气节能设计的四大主要技术措施——供配电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节能和能源管理系统节能。研究结论:(1)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方面,通过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可使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达到最优;(2)在照明系统设计方面,通过加强新型节能光源的使用,优先采用LED光源,并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使照明系统的节能达到最优;(3)建筑面积3 000 m2以上的铁路客运站房设置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达到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节能控制最优;(4)建筑面积大于20 000 m2的大型铁路客站、动车段(所)和高铁培训基地等场所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可达到建筑内节能管理最优;(5)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后期铁路电气节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改扩建后的成都站,既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综合枢纽建筑,又是城市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将地域文化属性融入现代交通建筑,完成其技术功能与文化需求的复合角色塑造,是整个设计实践的核心价值基础。本文解析整个设计构思是如何缘起于地域和文化、融于城市环境、立足于功能需求、借助于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最终构筑起一个属性多元的现代铁路客站的,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力求在城市核心区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中探索一条将地域文化属性赋予现代交通建筑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研究结论:(1)城市中心区的铁路客站本身承载着极强的地域和文化属性;(2)地域文化属性要想融入大体量的现代交通建筑中,需要通过形态的转译、延伸与抽象;(3)利用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物理需求的统一;(4)本设计实践可为其他城市中心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设发展,大型铁路客站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一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后3年的客站建设大多属于中小型客站,其结构和造型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此文根据铁道部对铁路客站建筑规模的有关规定,阐述新时期中小型客站建设的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即客站与地方规划的衔接关系,车站广场、站房、站场三者的关系,站房与雨棚间的关系,站房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形态与建筑结构的关系,建筑创新与投资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复杂现代化铁路客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呈现出体型新颖、结构庞大、受力状态复杂、运营维护要求高、人员高度聚集等特点,如何保障其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备受关注。系统梳理大型铁路站房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典型病害,明确大型铁路站房主要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总结铁路客站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并结合《铁路客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的调研、讨论和争议,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大型铁路客站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可视化的桥建合一结构桥梁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站是一座集桥梁、建筑特征于一体的全高架铁路大型客站。武汉站工程提出了"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高效立体疏解客流"的设计理念及技术,解决了当前大型铁路客站如何节省用地、缩短流线和提高运营效率等关键问题,开创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技术方向,实现了理念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论述桥建合一结构体系的设计原则、构思的基本思想、桥梁结构的选型及结构特点,为今后类似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南站接触网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触网作为车站建筑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其接触网系统的轻型化、局部屏蔽化、与雨棚结构一体化等方面着手改善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有现实意义.论述大型客站接触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接触网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同时结合广州南站的特点,通过对接触网支持装置的三种主要形式:腕臂柱支持装置、软横跨、硬横跨进行比较,利用渲染效果图,通过接触网接口设计、平面布置、悬挂安装、色彩搭配等各方面进行优选设计,有效改善了接触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为大型客站接触网景观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津冀地区重点铁路客站存在建设理念新、规划定位高、工期任务紧、安全风险高、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管理组织难等工程建造难题和痛点,通过系统研究BIM、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型技术与客站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开展了客站建设BIM工程化标准编制和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深基坑、大型塔吊、高支模板、环境环保等安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铁路枢纽的客运负荷中心,是涉及车站、联络线、动车所和机务等多种技术设施构成的大型铁路综合设施,对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本文从铁路枢纽大型客站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特点,对大型客站在牵引供变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提高牵引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1)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应优先设置牵引变电所,细分供电单元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的灵活性,并充分考虑越区及过渡供电方案;(2)大型客站牵引变电所和电力变电所优先采用合建方式,合建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应结合外部电源要求及项目特点确定采用线路分支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3)大型客站内电力牵引合建所一般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以节约占地面积及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站是铁路服务旅客和社会的场所,是展示铁路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的门户。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缩影。近十年,我国陆续建成了50余座大型客站,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也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出行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大型客站整体品质,需要客站建设者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推动枢纽大型客站设计的持续创新。本文在总结我国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发展建设社会化、站城一体化、建筑绿色化、建造装配化、服务智能化的建议,以期为全方位建设智能化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高铁客站建筑结构初步设计安全评价研究背景的基础上,论述高铁客站安全评价导则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设计,提出高铁客站建筑结构初步设计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从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安全评价分数、安全评价结果判定和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阐述安全评价导则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换乘效率和功能空间的安全舒适性,需研究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关系,进而避免相互隔离的各种空间、复杂的指示系统和漫长的步行距离。其中如何结合整体规划,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设计、同步实施,合理布置地铁站位,达到快速疏散超大客流,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论:(1)西安北客站与地铁的综合设计从规划布局、站位选择、流线组织和结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一体化组织实施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2)西安北客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模式,融合地上建筑、桥涵和地铁结构三种结构形式,地铁和铁路枢纽的整体结合,可满足大型旅客集散场所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要求;(3)总结出多种设计布局模式,对各类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3G网络的发展给传统行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受制于固定网络链路的问题。本文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移动信息系统模型,结合某大型建筑企业移动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实践,为相关移动信息化建设同行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结论:(1)基于3G技术的移动信息化建设具有便利性、易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优势,适合建筑企业部署和应用;(2)构建建筑企业移动信息系统建设框架模型,应该适应行业、面向各方、打通流程、细分业务、集成共享、实时无缝;(3)利用模型,设计和实现了施工安全监管和现场可视化、移动应用程序、数字化工地等移动信息系统,具有移动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4)建筑企业移动信息系统建设也存在安全与易用、技术更新快、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但移动信息业务应用理念将逐渐成熟、应用程度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跨越既有线桥梁的结构选型不但要考虑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下方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合理的结构选型不但能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同时对下方的线路运营干扰达到最小。连续钢箱梁是一种新型的铁路桥梁结构形式,其封闭的结构外形能有效规避施工时杂物坠落,同时具有灵活的配孔条件,且无需临时墩施工,适用于施工空间受限的桥梁,是跨越既有线最优的选择。基于此,本文以大西线联络左线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钢箱梁的计算方法、温度取值、桥面混凝土断缝方式以及支座处应力集中问题等进行探索。研究结论:(1)按全桥建模和简化计算对全桥进行了计算,并作出了对比;(2)对于不均匀升温,现行规范仅对混凝土箱梁及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作出了规定,而对钢箱梁结构尚未作出规定,本次设计中参照英国规范BS 5400进行取值;(3)对桥面板混凝土采取部分断开的断缝形式;(4)桥梁支撑处依托底板纵横向加劲肋,在底板支承处局部灌填微膨胀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之间采用密布剪力钉连接,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良好的受压性能及钢材优越的抗拉性能,有效提高该处的支承刚度,显著优化该处的应力分布;(5)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毗邻大型铁路客站的地铁车站,由于其站址环境的特殊性,车站总图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必然有别于其他普通地铁车站,设计者需要进行深入的方案比选研究。沈阳地铁2号线沈阳北站站位于铁路沈阳北站南广场,如何合理地选定地铁站位,做好与火车站及地下既有人防商业空间相结合,组织好地铁、铁路以及公交的多种客流,是本站设计研究的目的。研究结论:(1)沈阳北站站地处多种客流的集散地,在总图布置上地铁车站需要与铁路站房拉开缓冲距离,为乘客留出足够的集散空间;(2)沈阳北站站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站前广场既有地下空间,拓展了地铁服务范围,吸纳了来自铁路、公交、地下商业的多种客流;(3)大型交通枢纽中的地铁车站,总图布局应留出专门的交通转换空间,建筑设计应充分与其他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换乘便捷与消防安全统筹兼顾,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方便乘客;(4)本文总结的经验可为今后其他类似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健 《中国铁路》2010,(3):9-13
针对综合监控系统应用现状、客运专线主要机电系统构成及运行管理方式特点,分析大型客站安全运行、应急抢险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大型客站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