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共线运营特点,分析了共线运营在行车组织上存在非共线段运能不足、共线段运营中断时运营调整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非共线段运能不足问题剖析和共线段运营线路中断处置原则分析,提出了进行线路拆分提升运能,以及在共线段中断时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并得出3、4号线各自独立运营需对配线进行改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步构建,大连R3线运力需求与运能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快轨大连站作为R3线的起点站,因其折返能力制约线路的运能,对其改造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扩能后的车站折返能力,研究提高过岔速度后道岔的适应性,通过对比站前、站后折返的土建实施方案,提出站前折返的扩编扩能方案,对全线的扩能改造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站前折返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提高列车侧向通过道岔速度、扩大列车编组可实现线路运能提升;(2)站后折返方案的制定需首先计算车站扩编后的折返能力,并综合土建条件制定合理的选择扩编扩能方案;(3)扩能改造方案的选择应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线路运营的影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工程协调难度,合理选择工程方案;(4)本研究结论对类似线路扩能改造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株六复线改造因线路拨移、线路交叉换侧、桥梁铺架、车站封闭等引起接触网施工方案的过渡。过渡方案的实施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改造工程由于线路复杂、干扰因素较多,漏缆敷设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研究轨道交通改造工程多种场景下的漏缆敷设方案。阐述漏缆敷设一般要求及其敷设范围,分别对隧道段、地面段、高架段以及车站段的敷设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各场景下的敷设方式、敷设高度以及敷设剖面图,对关键技术指标和相邻小区干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多数城市已成网运营,但早期线路由于城市规划的变化、调整,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线或与其相关的换乘线路都相应作出调整。为满足运营需求、方便服务乘客,需对既有线(站)进行改造才能与后续线路相衔接,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结合重庆最新国土空间规划以及6号线的运营组织方案,采用综合比选的方法,对刘家坪站不同的配线改造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改造工期较短,工程投资较省,中断运营时间较短的不具有独立运营条件的支线方案。  相似文献   

6.
林力澜 《铁道勘察》2024,(1):144-150
为研究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协调性,建筑形态的美观性,运用总结归纳法和项目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1)车站选型:应充分考虑车站及区间对城市景观视觉影响;(2)地域文化艺术性:应突出地域文化独特性,并与交通建筑性质紧密联系;(3)车站轻量化:应尽量减小车站实际体量,从而达到视觉上轻巧舒展;(4)体现交通建筑属性: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具备交通建筑的可识别性。研究表明,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芜湖1号线、2号线一期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景观设计,采用“分段一致,一线一色”的设计理念,运用芜湖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车站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产生呼应;从长度、宽度、高度3个维度控制车站体量达到车站轻量化,减小车站规模;建筑形态、色彩、材料在满足车站功能的前提下,选用最简单的建筑形态,摒弃多余装饰;车站功能空间组合优化可为运营管理提供最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西安地铁三号线高架段是西安市第一条高架地铁线路,为解决高架地铁线路对周边规划、道路、市民视觉上的景观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线路线位、站位、站台形式、高架桥梁、高架车站的景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1)线路线位应结合道路宽度和周边规划设置;(2)高架车站站位设置在十字路口一侧比跨十字路口对城市景观影响小;(3)高架侧式站台比岛式站台对区间的景观效果影响小;(4)高架桥梁选择大箱梁建成后的景观效果强于小箱梁和U形梁;(5)墩形和尺寸的选择应符合城市文化特点和黄金分割的美学要求;(6)桥梁的高度和跨度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和视觉上的感受;(7)桥梁涂装和设置景观照明灯带能够增加桥梁的韵律美;(8)高架车站设计应满足采光、遮阳、通风的要求,兼顾市政过街功能并符合西安市气候特点;(9)通过视觉上的影响分析来选择车站站型;(10)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采用"舟楫"作为统一的元素符号,同时又利用可变元素对每个车站进行区别设计;(11)本研究成果对其他城市或区域类似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在景观和美学分析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一票换乘”建设中车站计算机改造的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介绍了基于第二种方案(将新车站计算机串接在原车站计算机与设备之间)的AFC系统车站计算机改造的实施过程。新AFC车站系统具有实现一票换乘兼容性强、车站系统应用架构扩展性增强的特点。实践证明改造方案和实施步骤符合线路运营实际情况,最大程度降低了工程建设风险。  相似文献   

9.
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设计实践和通车运营后的情况,阐述道路中间修建高架车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重点探讨高架车站设计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高架线路在用地规划控制之初就应考虑布设于道路一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布吉客运站是在既有广深线布吉站基础上通过新建跨线高架站房,改造为具备接发能力的客运站.由于广深铁路在布吉站为四线并行,线路线间距小,新建高架站房位于既有接触网上方,因此需对既有硬横跨悬挂接触网进行过渡改造.提出了先设立线间H钢柱,再拆除既有硬横跨,最后恢复与雨棚柱合架的过渡方案.对接触网过渡施工步骤和关键技术及相关的协调配合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对既有车站接触网过渡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路中高架车站站台型式选择的过程,通过对既有线路高架车站站台型式的技术经济、车站结构、区间及运营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比较,提出了采用岛式站台型式可更好地适应郊区线客流特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和扩大公共交通路网,泰国曼谷公共交通系统公司(BTS)开展了一个项目,将其高架轨道交通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系统改造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该项目面临一些重要挑战。1高架轨道交通系统扩建概况投资改造曼谷的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即BTS的Skytrain(图1),该系统自1999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客运量快速增长,到20世纪末,已迫切需要将线路延长和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3.
新线引入既有枢纽或车站接触网改造工程中,往往遇到土建施工困难、影响行车组织以及工程投资较大等难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工期.本文总结了新线引入时接触网改造与土建相关的系列技术难点,基于常规方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方案优化的主要原则、策略及步骤,形成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经济及社会效益更优的方案.同时,结合昌赣客专引入南昌西枢纽工程,分别从牵引供电分段和接触网平面布置两个策略方向提出优化方案,为新线引入既有接触网工程改造施工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基本运营条件专家认定会于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粤海酒店召开。会上专家们听取了上海轨道交通宝山线发展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试运营准备综合报告》的介绍,并考察了现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号线北延伸段的8座高架车站、1座浅埋车站、1座地面车站共10座车站的土建结构和装饰安装,高架区间的土建结构,车辆段工程,无缝线路轨道与既有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均已竣工验收、备案、接管;高架区间、车站、出入场线及车辆段的限…  相似文献   

15.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侯家塘站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房布设已成为制约建筑规模减量、城市景观协调、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如何因地制宜地判选车站建筑与设备用房的组合型式至关重要。通过高架车站站位与设备用房布设型式比选分析,提出4种主要设备用房布设方案;选取车站建筑规模、沿线建设条件、城市景观、工程实施、投资控制5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架车站选型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设备用房集约化布设是提升路中高架车站优越性与适用性的关键。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创新谷站为实例进行选型分析,得出方案2的综合适宜性最佳,综合适宜性比其他3种方案有所提高。研究成果为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选型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的应用情况、设计原则、技术参数,通过对柔性架空接触网、刚性架空接触网、接触轨3种形式在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情况,说明这3种形式的技术成熟可靠,应结合城市规划、安全防护、经济投资、运营方式、线路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并提出广州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形式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会遇到外部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结合项目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敷设方式,可使城市空间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本文以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为工程实例,深入分析比较线路北段高架敷设、局部高架敷设、地下浅埋敷设、地下盾构敷设4种不同敷设方式对使用功能及工程造价的影响,旨在为修改2号线北段线路敷设方式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需结合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环境影响、工程实施条件、车站使用功能、运营条件,并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后科学选择确定;(2)综合考虑工程条件与建设实施难易程度,本工程该段地下浅埋设站方案与地下盾构设站方案土建工程估算差异不明显;(3)推荐2号线北段线路敷设方式采用地下盾构设站方案;(4)本研究结论可对类似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阳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55--58
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高架段)施工设计为例,分析研究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相协调,车站设计与物业开发相结合,车站建筑与内部装修设计、绿化设计及周边环境一体化设计,车站建筑与标志系统及共性运营设施相协调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既有5号线改扩建工程,是中外首次整条运营线路实施“边运营、边改扩建、边延伸”的项目,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建设于2018年年底与5号线南延伸工程同期开通,对于提升5号线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确保改扩建期间既有线路正常、安全运营是项目设计的难点,设计需要与建设、施工、运维方通力协作,制订合理的改扩建原则、方案及工程实施计划。这不仅为实现中国首例高架线路全线“不停运”改扩建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今后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同时,工程设计还根据城市发展及社会对轨道交通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对既有线提出合理的技术改进、升级方案,使改造后的5号线整体系统功能更佳、与城市环境更协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