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渔船在海上作业中,渔网在海上拖曳、围捕、漂流或定置,给航行船舶带来了麻烦,对船舶航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各种作业讯号和作业特性的了解,可以帮助航行船舶采取妥善措施,在渔船作业中避让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条帚门航道内渔船的航行安全,研究航道中远洋船舶产生的船行波对附近渔船安全作业和航行的影响,通过建立线性横摇计算模型和仿真计算得到两船间安全距离,计算出船行波波高和渔船横摇角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结果量化分析得到渔船航行安全作业的边界条件。据此提出安全通航应对建议:控制航行距离、控制航行速度、渔船主动避让。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阐述能见度不良时船舶的行动规则及近距离避让的避让方法,以使船舶驾驶人员能从中得到启发,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确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许臣峰 《世界海运》2011,34(11):17-19
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间碰撞事故频频发生,船舶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没有遵守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进行避让是重要原因之一。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的理解和避让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避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碰撞事故,进一步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来渔船海上作业发生碰撞、拖损的事故分析,多数是由于避让不当,对避让的安全距离估计不足而造成的。本文就此问题提出渔船在作业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和避让方法,以理论推导结合实际经验,为渔船生产和航行船舶的安全提供可靠数据。 1、用悬链线力与形状的理论推算曳网长度L与水深H的关系:L=f(H)。从而计算出渔具伸出船体以外的尺度和避让的水平距离。 2、按照渔船作业操纵特殊性和转向困难的特点,用实测数据以图解法算出单拖渔轮在拖曳中允许转向的最大转向角——一分钟以内 4°~6°,保证了网具正常拖曳,又可安全转向避让。 3、拖网中的最接近距离。用实例说明相对方位虽然变化很大。而最接近距离未达到安全距离的范围,拖损或碰撞仍不可避免的。因此还必须结合国际避碰规则中关于避让行动的规定。 4、单拖和双拖渔船在同一渔场作业的避让责任和行动。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单拖渔船为让路船,双拖渔船也有协同避让的责任。结论:避让的“安全距离”只能根据不同水深、不同的作业方法和渔具尺度采取不同的水平距离进行避让,才能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身特点,商船操纵性不如小船灵活,在渔船密集的海域航行时风险系数增加,航行安全受到威胁。在分析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对商船与渔船的避让关系属性进行分析,基于渔船的特殊性,分析由渔船特点引起的碰撞风险,最后提出商船避让渔船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谢恺  陈文  苏成竹  刘斌 《珠江水运》2024,(7):100-102
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碰撞风险,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开展避让操纵,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应用船舶操纵要素,可以让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完成合理的避让动作,并且快速完成避让。本文分析了船舶航行的原则,分析船舶避让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如何使用操纵要素进行避让展开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对操纵要素的应用。帮助船舶操纵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避让,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船舶的实际情况、航行区域的水文气象、通航密度、定位与避让、碍航物、分道通航制等诸多因素,综合航海的专业知识,在船舶开航前编制出一份详细完整的航行计划。船舶航次计划的制定不仅仅关系到船舶、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港口工程现代化建设,海域船舶交通受到了行业的普遍关注,渔船是海域日常作业比较普遍的航运设备。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渔船运行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风险。为了更好地调度海域船舶行驶,掌握海域船舶特点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保障航运安全的基本条件。文中以岚山海域船舶特点为对象,分析了渔船行驶作业中避让技巧,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海域行驶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进入春季,制约海上船舶安全航行的隐患增多:黄海海域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海况经常出现;同时春季也是雾季、渔季,浓雾和大小渔船的无序航行都给中外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气温转暖;海上施工的黄金季节来临,港口大规模建设,各类挖泥船、炸礁船在港口内外昼夜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西沿海能见度不良的情况,其对航标船舶航行以及抛设航标的影响,要求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时保持正规瞭望、正确使用雷达标绘、航速控制和改向避让行动等方面来对航标船舶安全操纵,以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到指定位置进行航标抛设,旨在进一步加强航标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安全航行、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起因为船员过失而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和船员在本事故中的人为过失,阐述在航行值班中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指出船舶在采用避让行动前,应该相互沟通以确保避让行动的协调性,采取避让行动后应仔细检查避让行动的有效性,船东应当引导船员提高操纵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操纵信号,从而确保海上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6,(1):35-37
能见度变化与船舶所适用的行动规则及避让责任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理解能见度变化时的规则直接影响船舶驾驶员避让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探讨能见度变化时船舶应该如何理解适用的规则从而采取合适的避让行动,提出气象条件从互见变为能见度不良时和从能见度不良变为互见中时船舶应采取的避让行动,希望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田大春 《中国船检》2022,(4):110-11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预防和减少船舶碰撞,规定船舶在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应悬挂的号灯,包括位置、颜色、角度、可见距离等,以表示自身动态位置,便于互相避让、识别.航行灯的正常工作和正确显示是船舶之间互相辨别航行动态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采取避让行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海学会曾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在福建召开台湾海峡航行安全学术讨论会,提出了“关于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的倡议”。几年来,海峡两岸为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的航行安全共同作出了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国内外贸易日益繁荣,渔船数量增多,台湾海峡过往船舶密度增大,加大了船舶航行避让的难度。鉴于以上情况,为更好地适应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保障船舶在海峡的航行安全,中国航海学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福州召开了“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研讨会”。特向海峡两岸有关部门及航海界同仁再次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于沿岸航行的商船业讲,令船舶驾驶员最感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对渔船群的避让。以中国沿岸来说,沿海渔场较多,每到渔讯季节,在成山头附近,长江品或舟山附近、等海面都出会现大量的于沿船舶,威胁到船舶的航行安全,甚至发生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9.
吴志华 《中国水运》2010,334(7):22-23
雾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威胁,船舶在尽力采取避让措施仍难以避免雾中碰撞事故发生时,应面对现实,积极采取各项行动,尽力挽救人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引航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船舶在港区、内河等地方的航行时,为了防止出现搁浅、触礁问题,引航员与船长之间相互配合对船只行进方向与速度进行控制,航行中可以对障碍物积极避让,预防事故的出现。船舶引航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让港口运行效率与安全秩序得到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船舶引航风险因素,然后对其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