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0 引言 随着道路建设和养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节能环保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道路维修方案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主要分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厂拌冷再生)。4种技术的适用性不同,各有优势,但均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方案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际依托工程,对比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在单位体积(1m3)下的总耗能,就地冷再生较厂拌冷再生节能8.98%;在污染气体的排放上,除了在CO的排放厂拌冷再生较就地冷再生减少排放6.23%以外,其他三种污染气体在排放中,就地冷再生相对厂拌冷再生的污染气体排放均有所减少,其中c02降幅为15.32%,NOx为7.77%,S02为14.97%。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即全深式厂拌冷再生技术,并成功地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全深式厂拌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是可行的,拓宽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范畴,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中国公路交通现状,为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河南高远圣工对冷再生设备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作,GYCBL200型厂拌冷再生设备是高远圣工自主开发研制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新型产品。GYCBL200型移动式厂拌冷再生设备采用机、电、液相结合,所有物料均经过自动精准计量,保证产出的混合料达到预定效能,技术性能先进,使用性能可靠,是进行冷再生施工的坚实臂膀。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主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机械是冷再生技术实施的关键。对一般带熨平板的多用途再生主机进行了结构分析,分别介绍了路面刨铣装置、再生剂喷洒装置、搅拌和摊铺装置以及熨平装置。  相似文献   

6.
张彩 《路基工程》2022,(3):83-87
在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和阶段掺加(0.4%~1.2%)再生剂,将再生剂与RAP进行预拌,制备再生剂预拌增强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以恢复RAP中老化沥青的黏结强度、增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基于室内试验与数据分析,研究再生剂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加再生剂能恢复RAP中老化沥青的黏结强度,改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推荐再生剂预拌增强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再生剂掺量为0.8%~1.0%。  相似文献   

7.
国外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冷再生机械分类道路就地冷再生所需要的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种:(1)冷再生主机带熨平板的小型再生机带熨平板的中型再生机带熨平板的大型再生机不带熨平板的再生机(2)专用配套机械:目前主要为水泥稀浆搅拌输送车(3)普通配套机械:路面铣刨机、平地机、乳化沥青运...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的全厚式再生暨泡沫沥青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功率的道路现场回收机械在过去一、二十年得以开发并不断改进。并配备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的外加剂添加装置。这使得全厚式再生技术成为快速发展的技术之一,也成为各国路面工程师优先采用的路面修复技术之一。与传统的翻修相比,全厚式再生技术充分保护利用道路初建时的旧材料,降低大修费用,大幅度减少施工时间。现场再生技术被分类为现场冷再生、现场热再生和全厚式再生。本文在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后,重点介绍全厚式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过程,候选路面的评估和修复设计,外加剂的选择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本文最后给出笔者的一个用泡沫沥青稳定的全厚式再生的工程项目实例。  相似文献   

9.
通过320国道桐乡段大修施工中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对各种冷再生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类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场合,介绍了材料配合比的设计过程、施工设备的组合、施工工艺、再生材料及再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泥对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较好,低温抗裂性能基本满足低等级公路路面的技术要求,但其水稳性能不甚理想;添加水泥可明显改善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对其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新料与旧料掺配比例为1:6和1:7,水泥添加量为3%时,再生料的使用效果较好,其各项路用性能指标满足农村公路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受到普遍关注,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并得到广泛应用。中国近年来也将再生技术广泛用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养护中。沥青路面再生是将需要翻修或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全厚式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发展,道路养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预计到2015年,国内每年高速公路养护总里程将超过6 000 km,并将在数年后上升到8 000km,全国公路网每年产生的RAP将超过3.5×10~7 m~3。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其中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国外发达国家的沥青道路材料的利用率已达80%~100%,而中国沥青道路的再生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全厚式再生技术是一种将沥青路面面层和预先确定的一定厚度的基层材料(甚至包括路基土材料)铣刨、破碎,添加外加剂拌和稳定后使之重新用作基层的技术。全厚式再生技术早期多用于低等级道路,主要包括一些石子路、土路、经过表面处治以及石屑封层的路面。这些道路通常较窄,并没有考虑未来交通量和荷载的增加。当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时,拓宽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随着大功率道路再生机械设备的开发与不断改进,设计体系的完善以及复合型外加剂(稳定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和高等级公路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目前,全厚式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更灵活、更有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常出现裂缝、坑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岩石掘进机关键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军  齐梦学 《隧道建设》2018,38(9):1428-1434
经过5个阶段的发展,TBM在我国的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简要总结我国TBM研究与应用的5个发展阶段和应用前景,分析TBM施工面临的6大挑战: 地质多样化带来更多的地质风险; 应用领域亟待拓展; 设备技术发展赶不上施工需求的变化; 施工进度不均衡; 施工环境越来越严苛; 存在不合理的施工合同。从TBM设计制造及施工应用的9个方面提出展望: 核心部件国产化; 提升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破岩能力; 提高出渣能力及可靠性; 提升初期支护及超前加固性能; 研发异形断面TBM; 圆形断面TBM开挖隧道的空间合理利用; 大力推动TBM周转使用和再制造TBM应用; 研究极端恶劣地质条件下TBM施工技术; 促进国产配套施工设备研发应用。只有不断深入研究TBM设备与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有效解决设备设计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才能不断提升我国TBM设备与施工技术水平,避免陷入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促进我国TBM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众“3L”路波轿车是一种以极低的燃料消耗实现全功能装备、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车辆,它装备1.2L带进气冷却并采用整体式喷油器技术的涡轮增压TDI柴油机;采用二级尾气催化率装置;在其变速器结构和控制模式方面采用了诸多新技术,通过CAN数据总线实现变速器控制与发动机控制相关联。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料消耗量,路波轿车在车身、桥等零部件中采用了轻型材料,并利用先进的制造工艺进行生产,这一车型已成为大众公司最具创意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常州公路实例,从旧路面材料的状况调查、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面再生性能的检验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简述了小型沥青再生设各在路面养护方面的优势,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外管道更新非开挖装备技术现状,阐述3种管道更新非开挖常用装备技术: 破管外挤法装备技术、破管顶进法装备技术和吃管法装备技术。介绍3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适用性,并分析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列举各装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顶管法和吃管法非开挖装备技术集成了刀盘破切开挖装置、压力平衡系统、保通系统等关键技术,保证新旧管道更新转换施工不断流的同时,对地表扰动较小、扩容管径适应范围较大,更能够适应未来繁华城区对管道更新的实际需求,代表了未来管道更新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尹海卿 《隧道建设》2014,34(1):60-6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1)人工岛的设计方案、钢圆筒制作运输及振沉技术;2)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如沉管隧道基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沉管管节预制、沉管浮运及安装、曲线段管节等;3)各施工阶段的主要专用设备,如8锤联动大型圆筒同步振沉系统、定深平挖抓斗船(精挖)、耙头定压专用清淤船和全断面预制液压模板系统等。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公路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系统梳理了桥梁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方法、智能损伤识别算法、智能安全评价及养护决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随着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桥梁检测环境和构件特点,出现了包括无人机、移动机器人、环形爬升机器人、多功能检测机器人、爬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装置等多种类型的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大多采用搭载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病害信息收集,其避障及抗环境干扰能力和图像采集精度是设备性能表征的关键;在智能检测方法领域,图像采集技术、激光点云扫描技术、全息摄影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探地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声呐探测技术可作为桥梁基础及冲刷深度检测的有效手段;但以光纤传感、热成像技术、声发射技术、超声波检测、电磁传感为特征的桥梁检测新技术,其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工程验证。随着桥梁智能装备能力的提升、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海量数据的涌现,传统的从病害、构件、部件到结构的分层综合安全评价算法已不能适应,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结构状况的实时再现与评价,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区域级、路网级桥梁服役性能及抗灾韧性评价是桥梁智能检测与安全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西班牙GH公司TV T-1000型成套双频感应淬火加热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设备之间的差距,并对引进设备的数控和能量控制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将其成功应用于国产设备开发。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北加利福尼亚89号公路采用泡沫沥青进行就地冷再生的施工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结果证明该技术具有施工质量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