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纤维碎石封层是一种从欧洲引进的“建养兼备”技术.既可以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也可以用于新建沥青路面的下封层或新建低等级公路的表面磨耗层。在纤维碎石封层中.纤维和沥青可形成网络缠绕结构.嵌入碎石后在路表形成一层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防护层,较传统碎石封层具有更好的应力吸收和分散能力。本文采用负荷轮试验进行抗裂疲劳试验的模拟评价.以反映加纤后碎石封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引言 纤维碎石封层主要用于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及中修的表面磨耗层,各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大修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应力吸收中间层或下封层,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防水层以及低等级公路(特别是乡村公路)的面层。现有纤维碎石封层施工时,经过专门工艺切割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在上、下两层沥青结合料中呈乱向均匀分布并相互搭接,与沥青混合料形成了网络缠绕结构,类似一层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防护网,可有效提高纤维碎石封层的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强度等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水稳基层上面做一层下封层能有效地吸收水稳基层后期出现裂缝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缝反射到路面表层,同时,可有效地防止路表水下渗造成水稳基层及路基的水损坏,增加沥青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能力,增强沥青路面结构受力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同步碎石封层是一种有效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的新工艺、新技术。所谓同步碎石封层,是指采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碎石及粘结材料(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碾压或胶轮压路机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沥青路面经过同步碎石封层处治后,使路面具有良好的防渗水性能和抗滑性能.能有效治愈路面贫油、松散、  相似文献   

5.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简称SAMI.是采用碎石封层结构:用热橡胶沥青(酒布2~3kg/m2)喷洒在现有的路表面.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9—12mm)的封层集料,再进行碾压.将集料嵌入沥青膜,形成1cm左右厚度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本文主要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特点、设备要求.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要求、几个方面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简称SAMI,是采用碎石封层结构:用热橡胶沥青(洒布2~3kg/m2)喷洒在现有的路表面,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9~12mm)的封层集料,再进行碾压.将集料嵌入沥青膜.形成1cm左右厚度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本文主要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特点、设备要求,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要求、几个方面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纤维碎石封层采用两层乳化沥青及一层纤维和一层碎石的结构,与其它路面养护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应力吸收与扩散、抗拉、抗剪、抗冲击等综合力学性能和高耐磨、高防水性、高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其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上封层和应力吸收中间层。应用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封层,能较好地封闭原路面的龟网裂,提高原路面的防水性能.恢复或改善原路面的使用功能,延缓原路面的大修周期.具有了较好的经济成本效益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层间病害问题是其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层间病害防治技术为研究背景,对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开展研究,依托工程铺筑了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试验段(包括路基段和桥面段),验证了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的现场应用效果,完善了柔性下封层的施工工艺;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对纤维沥青碎石柔性封层和传统同步碎石封层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相比传统同步碎石封层有着更好的层间黏结能力,纤维沥青碎石柔性封层相对于传统同步碎石封层其成本仅增加了16%左右,但是其等效年度费用相比传统同步碎石封层减少了46%左右。  相似文献   

9.
引言 纤维封层技术作为当前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之一,其洒布纤维以及沥青结合料,然后再洒布碎石,再通过对其采取碾压处理,从而形成薄层的超强复合材料。从工程实施效果表明,纤维封层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耐磨、抗滑等性能,同时鉴于其施工速度快捷,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实例,从施工纤维封层的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方面来探讨该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今后的实际施工提供一些经验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路面结构各层间的粘结性能,防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路面结构整体的性能。主要对橡胶应力吸收层在旧路改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橡胶应力吸收层所起的作用、设计方法、施工方法进行分析。橡胶应力吸收层能够改善旧路与新铺层之间的性能,避免新铺的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是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方法之一。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对比分析SB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纤维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等路面封层的复合断裂能、最大弯曲力与最大挠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断裂能最大的是纤维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其次依次是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SB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相似文献   

12.
魏忠 《交通标准化》2013,(23):63-66
硅沥青再生强化剂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沥青路面养护材料,采用硅沥青雾封层技术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从硅沥青再生还原材料的性能分析入手,介绍了硅沥青雾封层的技术优势及施工要点,为硅沥青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间铺设橡胶沥青SAMI应力吸收层可以起到粘结和防水作用,其撒布的碎石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形成相互嵌挤,能提高层间粘结能力和抗剪强度。又因橡胶沥青吸收层弹性恢复好、粘度大、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所以能起到应力过渡和裂缝缓冲作用.可吸收或缓冲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对于抑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是指利用专用的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机将碎石和粘结剂(热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等)同步洒铺在沥青路面上,通过轮胎式压路机或自然行车的碾压形成沥青碎石磨耗层。  相似文献   

15.
稀浆封层是用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石粉、水泥和乳化沥青拌和成混合稀浆,摊铺在路面上,经破乳、析水、蒸发、固化而成为封层,其外观类似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厚度一般在3~5mm之间.对路面能够起到改善和恢复表面功能的作用。微表处是一种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使乳化沥青改性的沥青路面铺筑技术,其全称为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该技术可以修复道路车辙、轻度裂缝等病害,防止路面水损害,改善沥青路面表面功能,施工厚度一般在5~10mm之间,是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与平整度的最良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其中包括:a.所使用碎石材料强度和技术要求;b.修补沥青路面坑槽及油路大修或新改建拌和法乳沥青表面处治层的施工方法;c.旧沥青路面上拌和法乳化沥青混合料罩面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公路维修及养护技术,是用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加剂掺水后,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合而形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的摊铺在路面上的沥青封层,外观类似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可达到3~10mm,对通车运行后出现的微裂缝处理、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新铺沥青面层中作封层、水泥路和桥面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纤维增强应力吸收层的最佳防裂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货车的实测接触压力,分析纤维增强应力吸收层对基层存在裂缝的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中应选择侧荷位作为临界荷位设置纤维增强应力吸收层,可以明显减少沥青面层在裂缝区的应力集中;纤维增强应力吸收层弹性模量取50~200 MPa是合适的;应力吸收层的厚度宜为5~15 mm。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计算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的能耗和CO2排放基准值,构建了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原材料 加工、混合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阶段的能耗与CO2排放评价体系,并以CO2排放强度和年化 CO2排放强度为核心指标,定量评价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同步碎石封层、再生沥青混合料、超薄 磨耗层等技术的CO2排放强度。评价结果表明: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超薄磨耗层等预防性 养护技术均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温拌沥青混合料减排16%,可有 效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的CO2排放量;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相比,添加50%旧沥 青混合料的HMA减排33.2%;采用温拌添加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减排效果更加显著,温拌加50% 旧沥青混合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CO2排放强度相比普通HMA,下降了49.3%。  相似文献   

20.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Micro Surfacing)是一项较理想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对路面出现的老化、裂缝、松散、车辙、磨光等病害采用稀浆封层技术后.可以迅速恢复路面,填补车辙.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防水性和抗滑性。同热拌沥青混合料罩面相比沥青不需要加热,矿料不需要烘干.常温条件下施工.可大大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