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妊娠过程中随着胎盘的增长,抗胰岛素因子的存在,使糖代谢发生障碍,糖尿病与妊娠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不利的影响,因此深为大家所注意,妊娠期糖代谢虽已有许多研究,但在某些方面尚缺乏一致的意见,为此,我们对471例正常孕妇进行口服法葡萄糖耐量试验(磷甲苯胺法),观察其规律性,以期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本组第一、二、三期妊娠分别为160、132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查体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男158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8±11)岁。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HbA1c。结果①按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判断,285例中2型糖尿病(DM)176例,糖调节受损(IGR)71例,糖耐量正常(NGT)38例,三组HbA1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OGTT中FPG、2hPG为直线正相关(r=0.72,0.59,P<0.05)。③通过绘制ROC曲线图,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1%,诊断的灵敏度高于FPG,低于2hPG;当HbA1c的切点为6.5%时,诊断的灵敏度低于FPG和2hPG,但联合检测FPG和HbA1c其灵敏度大于2hPG。结论在无法进行OGTT的情况下,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应联合FPG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儿肝、肾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 2 2周妊娠要求引产的 16例孕妇 ,随机分为两组 ,米非司酮组 (8例 )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共 3d ,第 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对照组 (8例 )给予水囊引产。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解剖 ,取胎儿肝、肾组织各 4小块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电镜标本制作规范制成标本 ,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胎儿肝、肾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广泛的病理变化。结论 中期妊娠用米非司酮引产可造成胎儿肝、肾组织损伤 ;中期妊娠米非司酮引产失败时不宜继续妊娠 ,并且应慎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素分泌与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4例单纯肢端肥大症 (NDA)及 4例肢端肥大症继发糖尿病 (DA)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胰岛素释放进行了分析。结果  NDA组 OGTT各点均与正常相似 (P >0 .0 5) ,DA组 OGTT各点均显著升高 ;NDA及 DA组空腹血胰岛素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刺激后 NDA显著升高 ,DA呈低平反应 ;胰岛素释放指数 ND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DA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D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保持良好 ,DA组患者胰岛素 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反应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WHO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分为:①T2DM组,79人,为T2DM患者且其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2人;②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NFDR)组,84人,为T2DM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③无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NC)组,104人,为与T2DM无血缘关系,且经口服糖耐量试验排除T2DM和糖耐量异常者。每组按体重指数(BMI)再分为2个小组,即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T2DM组、NFDR组、NC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NFDR组中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中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T2DM一级亲属无明显关联而与汉族无T2DM家族史的正常人群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2013年门诊以及住院的1 6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68例健康人(正常糖耐量组,即NGT组)口服75g无水葡萄糖粉,行简易IRT和相应时点的血糖测定,按测定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再分为空腹胰岛素低值组(A组)、空腹胰岛素正常组(B组)、空腹胰岛素高值组(C组),将A、B、C各组的结果分别与NGT组进行比较。结果 NGT组中,血清胰岛素的峰值出现在餐后1h,峰值为空腹血清胰岛素值的5倍以上,餐后2h时血清胰岛素明显降低。A组各时点的血清胰岛素值均低于NGT组,在餐后2h时出现低峰值,各时点的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和餐后1h与NGT组无差异,峰值出现在餐后2h,餐后2h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血清胰岛素值均明显高于NGT组,峰值出现在餐后2h,各时点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IRT各点的胰岛素水平与相应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值均呈负相关。结论简易IRT对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羊膜镜检、B超测羊水量、无负荷试验(NST)、测尿E/C值及数胎动5项联合监测评分监护高危妊娠,以期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结果联合监测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准确率为85.31%,高于任何单项监测。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与联合监测评分呈正相关。以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7分为窒息标准,判断各项监测的灵敏度,联合监测的灵敏度最高(0.75)。结合文献对5项联合监测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 (IR)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特征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1 3 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分为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 ,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检测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对比观察两组血糖 (GS) ,血胰岛素 (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nsSI) ,分析两组 2 4h血压变化特点 ,并对InsSI与异常组血压进行单相关分析。结果 异常组空腹Ins、2hGS及 2hIns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以Ins升高为著 (P <0 0 1 )且InsSI显著降低 (P <0 0 1 )。血压负荷异常组夜间大于白天。两组对比 ,异常组以夜间血压负荷及全天舒张压负荷增大更显著 (P <0 0 1 )。结论 伴有糖耐量减低及 (或 )高Ins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存在IR ,InsSI与夜间舒张压 (r =- 0 5 9 P <0 0 1 )及舒张压负荷 (r=- 0 3 7 P <0 0 5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大于18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19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单心室、单心房并共同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乐四联征3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例。合并心外畸形2例,其中内脏膨出并重度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漏诊Ⅱ型房间隔缺损2例。显示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空腹血糖≥10.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泵(insulin pump, CSII)治疗2周.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pancreatic β-cells function index, 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并随访6个月,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胰岛素、HOMA-β、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糖、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防6个月,其中16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可获得血糖的理想控制.结论 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快速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纯多滤泡卵巢(MOF)妇女的糖代谢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体重的关系。方法46例MOF妇女及30例正常对照女性,口服75g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及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测评胰岛素抵抗。结果①MOF糖耐量低减的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30.43%,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性激素水平,即FSH、LH、PRL、E2、T和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耐量低减妇女BMI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单纯多滤泡卵巢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MOF肥胖妇女应行OGTT监测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2.
<正> 非免疫性(Coomb’s试验阴性)胎儿水肿可由各种不同情况引起。作者报告一例具有心脏肥大,充血例心衰和胎儿水肿的新生儿病例、系由胎盘动静脉畸形所致血管短路引起。病例报告一例重3400克男性足月婴儿,由一27岁肥胖白种妇女所产(三胎三产)。其妊娠期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1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WHO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分为:①T2DM组,79人,为T2DM患者且其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2人;②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NFDR)组,84人,为T2DM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③无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NC)组,104人,为与T2DM无血缘关系,且经口服糖耐量试验排除T2DM和糖耐量异常者。每组按体重指数(BMI)再分为2个小组,即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PARγ2基因Pro12A1a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T2DM组、NFDR组、NC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NFDR组中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中BMI≥25kg/m^2小组和BMI〈25kg/m^2小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1a多态性与T2DM一级亲属无明显关联而与汉族无T2DM家族史的正常人群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合并妊娠10例,並结合国内文献报告之39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初步提出以下看法:①妊娠可能是再障的病因之一;②妊娠期再障部分病例呈非典型性表现;⑧再障患者应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应早期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5.
<正> 甲胎蛋白(AFP)是由胚胎的卵黄囊合成,而后是由未成熟的胎儿肝细胞合成,它的最高合成速度是在10—20周的胎儿。合成的速度,是随着胎儿肝细胞的逐渐成熟而渐渐下降的,妊娠期胎儿心血AFP浓度的波动,在血及羊水内也都有所反映。羊水内血AFP系来自胎儿尿,小部分则来自胎儿的胃肠道及羊膜与绒毛膜分泌。目前甲胎蛋白抗的清的制备取自人工流产4—6个月胎儿心血,分离出血清作为抗原,免疫马匹或家兔制备抗血清,由于胎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 (RU4 86)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抗早孕药物 ,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屡见报道 ,但对胎儿的影响尚有争议。为了探讨RU4 86对胎儿的影响 ,我们对RU4 86引产的晚期妊娠胎儿脐血与自然分娩胎儿脐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 ,以了解RU4 86对胎儿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和陕西省计划生育指导所 1 996年 1 0月— 1 999年 9月自愿米非司酮引产 ,孕周≥ 3 2周的健康妇女 66例作为实验组 ;并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及陕西省计划生育指导所住院自然分娩的健康孕妇 66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妇女空腹口…  相似文献   

17.
测定629例妊娠5~40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结果发现:无脑儿孕妇血清PAPP-A水平在妊娠早、中期均明显降低;在妊娠早、中期,胎儿21三体孕妇血清PAPP-A和AFP水平均下降,β-hCG水平升高。胚胎死亡和宫内死胎孕妇血清PAPP-A和β-hCG水平降低。提示此三种妊娠蛋白可在妊娠中期尤其是在妊娠早期作为筛查胎儿异常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NTD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胎儿下腔静脉直径和血流频谱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75例孕妇 (孕周 2 2~ 4 1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对胎儿下腔静脉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为三相型 :大“v”、小“e”波和反向“a”波 ;不同孕周胎儿下腔静脉的血流参数中 ,RI、PI、A/S、S/D无统计学差异 ,而TAM、Tmax、Tmin在妊娠早期 (<2 8周 )显著低于妊娠中晚期 (P <0 .0 5 ) ;下腔静脉直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大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探测胎儿下腔静脉血流频谱是完全可行的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时要考虑孕周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6例正常胎儿(妊娠16~40周)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发现如下特征:①右房、右室略大于左房,左室;②主动脉内径与肺动脉相似;③房、室和大血管的內径均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④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峰值流速三尖瓣快于二尖瓣,但肺动脉瓣慢于主动脉瓣;⑤正常卵圆孔的大小为3~5nm。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心脏畸形,作者建议凡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应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本文还对方法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期妊娠系指妊娠周数在12周以上28周以下者,从临床实践中看,妊娠28周前后胎儿即有存活之可能;故对中期妊娠的中止原则上均限制在妊娠26周以下。由于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1)子宫的肌肉神经装置和神经体液机制在中期妊娠时较妊娠早期和晚期为稳定,致子宫对于宫缩物质不敏感。(2)子宫腔大、肌壁柔软充血,较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