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基沉降和承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在沉降计算中将地基加固区沉降量和下卧层沉降量均按照分层总和法考虑,并结合石家庄某实际工程,从承载力和地基沉降量两个方面对索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可以大幅度提高基础承载力,并且地基沉降较小,该研究对实际的地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在建的佛开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扩建工程软基试验段为依托,在新老路堤采用合理的拼接措施,软土地基采用素砼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素砼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3.
某工程通过加桩处理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结合工程实例,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下卧层强度、沉降和褥垫层厚度进行了验算和计算,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长短桩复合地基技术适用于深厚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等地基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沿深度变强度和变刚度的长短桩复合地基符合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有效地减小沉降,减少加固成本。在路基填筑作用下,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起到了实体深基础的作用,把上部荷载有效地传递到深部土层,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主要由下卧层的变形引起。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对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进行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得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特征.混凝土桩、石灰桩和桩问土的应力特点,桩土应力比特点.该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现场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但从定性上分析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是可行的.试验表明,对于粉细砂类土,混凝土桩与石灰桩联合处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和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简要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对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前人桩间土位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位移模式;对桩体和土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路堤荷载下刚性桩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同时考虑桩土相对滑移的因素和土体变形的非同步性;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辛伟 《北方交通》2012,(6):23-25
详细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和计算方法,并根据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实测数据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通过对计算值和实际沉降变形量进行对比,对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变形计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路堤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路堤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设计中仍沿用刚性基础下复地基的设计理论,因而造成实测值与设计值相差甚远.结合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分析了路堤下桩土应力、桩土表面沉降、桩身附加应力、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等.结果表明:在路堤下这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变化总体趋势为逐渐增大,但总应力比不大,应力集中不明显;桩土沉降存在不协调,实测土的沉降量比桩的沉降量要大;群桩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小于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是一种新的工艺技术,适宜处理地下水以上的淤泥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且处理效果很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结合某桥头过渡段带帽薄壁管桩(pre-stressed thin-wall concrete,PTC)联合水泥土搅拌桩(cement deep mixed,CDM)的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PTC-CDM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桩土沉降差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对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DM桩顶与桩间土应力增长缓慢,PTC桩帽上应力增长相对较快;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土拱完全形成后,大量的路堤荷载转移至刚性长桩;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达到7.5和2.1;短桩的存在减少了长桩桩顶荷载和上部桩身出现负摩阻力的深度,中性点位置上移;短桩达到一定桩长时再增加其长度,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明显,因此,短桩桩长可根据承载力要求的临界桩长来设计.   相似文献   

12.
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桩体、碎石垫层、土工格栅以及桩间土共同作用,可以将上部路堤荷载有效地传递至下卧硬土层。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和传统的桩承式复合地基两者的结构性区别,对其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桩网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小路堤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提高桩土应力比和路堤整体稳定性。最后,通过路堤沉降和格栅轴力两项指标对桩网复合地基设计中各项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可为桩网复合地基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理论并不适用于高速公路路堤工程,对路堤下复合地基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工程界的热点.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路堤下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三大类研究方法即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基于桩土分离的建模原则,采用Mindlin和Boussinesq联合求解法,对路堤作用下地基土中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工程实例重点讨论了路堤中心附近地基中桩土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基加固范围内,桩间土应力沿深度呈"蜂腰"形分布,与实测曲线一致;桩体应力明显大于桩间土应力,表明地基加固区的桩土荷载分担效应显著;下卧层中应力分布与Boussinesq解差别不大,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摩擦型高强度桩复合地基高应力区下移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确定桩土应力比n值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确定桩土应力比。值的K值修正法以及用K值修正法与动力触探DPS、 静力触探CPT试验综合评价碎石桩加固软弱地基效果的新途径。通过对6个工程实 例的研究分析,K值约为1.12.   相似文献   

16.
依托杭州某高速公路工程实践,介绍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设计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结构体系中的协同工作问题,对由混凝土收缩原因引起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构件变形及结合面剪力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结合面上剪应力产生的原因、分布特点、工程影响及其计算公式,并与实际叠合试件的试验数据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叠合构件中再生混凝土层的收缩量及收缩稳定期均小于同等条件下自由干缩的再生混凝土,其结合面剪应力分布沿轴线方向随着构件尺寸变化增加明显,构件边缘处的剪应力值最大,从边缘向中部逐渐减小。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合理控制叠合构件的长度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方式,将结合面剪应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山市某公路软土路基试验段中的天然软土地基填筑试验,研究其填筑过程的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分析路基填筑破坏与路基填筑高度关系,确定天然路基状态下的极限填筑高度,研究填筑速率控制标准,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