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07,(10):112-112
背景信息 特锐在中国市场属于比较尴尬的车型,与陆地巡洋舰、普拉多一起引进中国市场,挂的大发达路标识,并且由一汽华利生产制造。特锐的外形时尚动感、玲珑小巧,是一款具有SUV风格和越野功能的紧凑型产品。不过特锐在中国市场叫好但并不叫座,市场表现低迷,并终于在3年后停产。  相似文献   

2.
《当代汽车》2007,(12):13
大发加快进军中国的步伐始于和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一汽大发(吉林)车身部件有限公司”,双方局部合资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为多功能轿车——森雅。虽然这款车不是大发的全球化车型,它只在印尼和中国生产,但从侧面能看出大发非常谨慎,显然它还没有走出华丽和特锐失利的阴影。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5,(25):12-12
正当吉利、奇瑞等中国汽车厂家大举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时候,来自马来西亚国内的阻力也在加大。日前,曾经担任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制造商Proton顾问的前总理马哈蒂尔促请政府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希望以此来保证马来西亚本土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记得2003年11月,丰田汽车公司三款中国生产的SUV车型,特锐、普拉多(当时叫霸道)、陆地巡洋舰起亮相时,我曾非常惊讶丰田公司的中国市场策略,为什么会将上世纪90年代的陆地巡洋舰与最新的普拉多一起上市,是日本人的精明,还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有一个事买不能回避,作为丰田车系中最高级别的越野车型,陆地巡洋舰的价格和品牌认知度,是其他高档SUV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长安汽车19日首次在马来西亚推出。这两款汽车,一款是小轿车CV6,另一款是都市多功能车CM8。据长安汽车公司在马来西亚的经销商长安成功汽车公司介绍,这两款车采用超过40%的马来西亚零件进行生产,经过精心设计和改良,性能更安全,外观更精美。  相似文献   

6.
龙人 《汽车与配件》2001,(26):27-27
丰田“皇冠”(左舵)在完成了2001年7月的生产之后将要结束向中国等其他海外地区的出口业务,暂时也没有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再次出口左舵Crown的计划。现在同种车型只有普通Crown和HardTop(无窗框)Crown仍在日本国内继续生产销售(此款车没有在中国进行过销售)。 1.中国进口的“皇冠”跟日本的Crown是同代产品,JZS155L-AEPQF,发动机是2JZ-GE。 2.丰田在90年代,将比“皇冠”车更高一级的豪  相似文献   

7.
Crossover车型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需求的形成,虽然跨界车型可以是各种车型的融合,不过我们在思维惯性上已经习惯,它主要代表的是A级车和SUV的混种。那如果再将Crossover与SUV混合呢?诞生的应该就是大发特锐(Daihatsu Terios),暂且称为Micro-suv吧。这种车型又是满足的什么需求昵?不论答案是什么,面对大发特锐,获得的将是用A级车的价格体验多种车型的驾乘乐趣。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配件》2005,(50):17-17
试图利用海外建厂实现产品外销的吉利汽车终于碰壁。据悉,马来西亚政府更希望吉利把该国当作生产车间,让生产出来的车辆全部出口,而不是在当地销售,但这显然不符合吉利的初衷,搜狐汽车认为:“吉利受挫马来西亚,让人想起了2003年奇瑞败走伊朗的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9.
继推出陆地巡洋舰4.5LGX、4.5LGX-R、4.7LVX—R三款车型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出手”,于2004年2月推出了4.7LGX-R,这一车型主要是在4.5LGX-R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换了发动机也增添了不少配置,定价也比4.7VX-R低出不少,在这几款车型之中应该算得上是性价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走出去     
《汽车杂志》2006,(8):8-8
刚刚听说奇瑞在马来西亚生产汽车的项目受阻,马上就听说中国南汽集团在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宣布,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设厂生产罗孚品牌汽车。如果一切顺利,南汽将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设厂的中资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1.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13,(11):218-221
转眼之间,这批进入“赛车之星培养计划”的年轻人们已经经过了4场大赛洗礼。在中国绝无仅有的这一批人,在外界看来是神秘而又幸运的,在马来西亚雪邦赛道,我和他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一、马来西亚简介及其与我自行车行业联系马来西亚经济开放程度很高,通过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不结盟运动国家(NAM)和伊斯兰国家组织(OIC)等全球组织加强和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马来西亚与近60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投资保证协定等以鼓励投资。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2,(4):156-156
马来西亚莲花汽车CEO丹尼·巴哈尔日前表示.由于母公司宝腾易主.按照当地法律莲花将进入为期3个月的”闭关期”.期间公司将减产并暂停开发新车型。丹尼·巴哈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马来西亚政府抛售所持宝腾股权对莲花造成了重大影响。按照马来西亚的贸易规则.当某公司进行收购、并购以及其他财务方面的交易时.该公司需闭关3个月,期间只能进行一些正常的交易活动。因此莲花汽车在未来3个月之内将降低开工率.仅维持一定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赵勇  王喜凤 《时代汽车》2011,(10):87-87
不久前,华菱海外部传出喜讯,该公司成功交付了马来西亚订购的56辆重型卡车。装船的重卡包括自卸车、牵引车以及搅拌车等各种车型。谈到华菱的海外市场前景,成功将产品打入马来西亚市场的海外代理商唐纳德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徐钢  林浩 《当代汽车》2008,(4):36-39
骐菱这个名字来自“麒麟”的谐音。众所周知,麒麟是中国神话中的圣兽,长丰汽车肯定也是期待能沾上它的灵气,带来不错的业绩。记得在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我第一次看到这款车型,不过当时它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取名“长丰MIA”。相比之下,现在这个名字似乎更好记忆,从骐菱中的“菱”字,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此款车型与三菱的关系。作为长风集团与日本三菱汽车的合资企业,长风汽车凭借旗下的帕杰罗、猎豹等车型已经在国产SUV上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要想进军竞争最为激烈的家轿领域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汽车情报》2007,(9):32-34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2005年,马来西亚国产车和组装车的总产量为55.1042万辆,比2004年增加19.4%。其中轿车总产量为45.116万辆,商用车6.7647万辆,四轮驱动车1.5983万辆,其他1.6252万辆。宝腾汽车公司和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厂生产的轿车占轿车总产量的82%,生产的商用车占商用车总产量的28%,商用车的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48%。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市场换市场”模式——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又一选择?2006年5月30日,马来西亚最大汽车制造商“宝腾汽车”旗下的国家汽车工业公司与奇瑞汽车以及奇瑞汽车马来西亚总代理ALA DO公司达成协议,探讨相互为对方组装汽车以及进军对方市场的可行性。若合作成功,将意味着宝腾和奇瑞有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一直是业内所关注的话题。日益增长的出口额、不断升温的“中国采购”热,让我们感到了“出口”带给中国汽车业的希望。然而,马来西亚前总理有关“促请政府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以此来保证马来西亚本土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呼吁,给我们敲了个警钟。海外生产的扩张,以及全球采购的加速,已经给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就业带来了压力,美国汽车工会就曾为此提出抗议。中国汽车产品,特别是零部件产品的出口是一个趋势, 但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反倾销以及技术壁垒等贸易战随时有可能打响。中国纺织品、鞋类,打火机等行业碰到的困难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尚未碰到此类问题,但防患于未然却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吴贤明 《汽车情报》2007,(24):24-29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20.
闫峰  高琳 《汽车与配件》2022,(24):37-41
<正>马来西亚是东盟唯一拥有本土乘用车品牌的国家。汽车行业一直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该国GDP的4%,并保持着东盟第三大汽车市场地位。宝腾、北鹿大等本土品牌占主导地位。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大众、宝马、奔驰、起亚等多个跨国车企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采埃孚、德尔福、大陆、博世、日本Kayaku、PD Kawamura、明石机械工业和电装等全球知名零部件制造商也把马来西亚作为其辐射东盟其它国家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