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限界包括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均需符合GB 146.1-1983和GB 146.2-1983的规定.建筑接近限界是一个以钢轨顶面为基准,在水平直线上垂直于铁路中心线、接近机车车辆限界的特定尺寸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了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建筑物和设备(站台、车辆减速器、路签接受器、接触网等)外,其他建筑物和设备不得侵入. 相似文献
2.
苏靖棋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110-113
激光扫描技术用于铁路检测的历史已经很长。从宏观的地形地貌测量到毫米级精度的建模,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利用不同的激光扫描系统获得最佳的检测数据。不同激光扫描系统所采集的数据集还可以相互补充,具有巨大的潜力。自2018年以来,法国的3列Vigirail试验车,除安装了已投入使用的各种测量设备外,还配备了一套激光扫描系统,此系统是奥地利Laser Measurement Systems GmbH公司生产的VMX-RAIL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包含3台扫描仪的铁路用车载激光雷达(LiDAR)测量系统,安装于车顶,用于检测轨道环境。 相似文献
3.
隧道衬砌表面病害的检查是无损检测中重要的一步,表面病害随着时间的发展将成为结构的内部病害,同时表面病害多是内部结构病害在衬砌表面的反映。但目前检查和检测手段落后,基本沿用"眼看手量"的方法,一些病害难以发现,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激光成像系统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根据铁路隧道检测需求研发的一种轻型隧道检查小车,该系统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实际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隧道的相向施工方案中,受隧道控制网精度、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贯通误差,为解决贯通误差对隧道限界的影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净空断面几何形态测量,并通过隧道中线调整来实现消除贯通误差的方法,并从如何高效准确获得整个隧道的点云数据,以及如何快速提取净空... 相似文献
5.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隧道病害全断面车载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隧道病害全断面车载检测技术和车载检测系统。车载探地雷达的6组天线辐射面不超过车辆界限,可以80~175 km/h速度采集隧道衬砌结构与围岩结构的雷达回波,并根据雷达回波图像判断隧道衬砌厚度、断裂、错台,围岩破碎、变形,衬砌后面是否有空洞等隧道病害。经现场试验证明可行、有效,可用于隧道衬砌质量和隧道病害普查。 相似文献
6.
隧道检测中运动式激光扫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隧道的现场扫描试验,总结了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方法。回顾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流程,详细分析了采集的数据在移动轨迹分析、Y轴数据重建、数据质量检查、数字特征分析以及空间点云重建等方面的处理方法。最后,总结了3D云数据应用于隧道截面形状分析和墙面湿渍检测与湿渍计算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8.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方案,针对山区铁路隧道长且成群密集分布、隧线比高的特点,结合新颁布的规范和铁路现有管理体制,提出满足我国铁路实际需要的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方案。该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为今后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隧道CAD技术现状,提出了开发以参数化技术为核心的铁路隧道计算机CAD系统的必要性,重点介绍如何在铁路隧道软件中实现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新建中南部通道克昌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燕尾段反向施工技术,包括隧道进口段、小间距段和大跨段的施工步骤、技术措施,及监控量测的重点.实践证明这些施工技术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的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为例,对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的负荷分布特点以及供电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供电方案的影响因素以及一般性供电设计原则,对工程设计以及应用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建铁路隧道动态设计系统的构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动态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 ,重点介绍动态设计的基本思路、动态设计系统的组成及各子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得出该动态设计系统具有可行性、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莞惠城际铁路松山湖隧道的通风初步设计方案,建立隧道通风系统的网络模型,并对该隧道通风系统进行一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取消车站轨道排热系统的可行性,得出取消车站轨道排热系统前后隧道内热环境都能满足设计要求,轨道排热系统的取消不但可以缩短工程周期,还能节省初投资和风机运行能耗;针对正常运行时部分活塞风井内风速超过工程限制,从而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提出采用在活塞风道内增加局部阻力的措施,可使最高风速降到工程允许的范围内,系统的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何守旺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11):108-113
为解决隧道洞口工程设计因控制因素变化导致设计工作需多次反复、工作量大、传统设计方式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利用BIM技术在AutoCAD Civil 3D平台上研发三维辅助设计系统技术方案。通过对隧道洞口处dwg地形图进行预处理与识别,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采用部件编辑器与C#语言编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定义部件,利用Civil 3D的“廊道”功能,实现隧道洞门参数化设计。通过对系统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和关键模块设计,利用.NET API二次开发接口,研发铁路隧道洞口三维设计系统,并应用到隧道设计中。工程应用表明,该三维设计系统技术方案可行,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满足隧道专业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目的:在分析铁路工程隧道设计工作流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铁路工程CAD系统的整体架构,从复杂系统各组成部分统一协调的角度出发,把其中的各子系统看作既互相关联又互相独立的部分,结合辅助设计软件在行业内应用的深度、广度及复杂性等特点,建立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研发系统.研究结论:由于在铁路隧道工程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坚持了以隧道设计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架构与局部模块相统一的逻辑模型,采用OOP分析技术,合理划分设计对象的粒度大小,保证了系统功能划分的合理性,有效地提高了开发效率.该系统完成后在多条铁路干线上进行应用,效果良好.系统还具有易于集成,易于维护的特点,为专业设计软件的研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工程应用表明,系统技术架构和实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罗文艺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0,(6):133-138
为查明驼马店隧道DK48+918突涌水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首先对隧道涌水形式、涌水量、压力大小等涌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岩溶隧道突涌水与隧址区岩溶发育情况、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其次系统总结岩溶突涌水系统辨识的方法和技术,最后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高分辨率水文监测技术等对D... 相似文献
19.
隧道内设置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监控系统,是保障一般情况下设备状态实时监控识别和灾害情况下有效救援联动的可靠手段.针对既有同类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为满足少人化、智能化运维管控的需求,开发了基于二级架构的新型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智能监控系统,阐述系统架构、组成、功能性能及实现方法.新系统可实现对隧道内防灾通风、应急...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复杂艰险长大铁路隧道日常困难的运维条件和灾害情况下对灾害控制的紧迫性,客观上要求设置智能、集约、简统的信息化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管控平台。在分析新型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监控系统架构、组成、功能、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依托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局中心平台新型监控系统的实施,总结在隧道端和局中心平台的实施关键技术,详细阐述接入条件、实施步骤,创新性提出铁路线路防灾监控系统与隧道防灾疏散救援监控系统的统筹实施方案,并分析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为高海拔线路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